基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思路探析

2015-03-20 14:27揭红兰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关怀辅导员人文

揭红兰



基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思路探析

揭红兰

高校辅导员加强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必须将人文关怀广泛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从而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起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1]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批判性地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其立足点不是传统人本主义思想中“抽象的人”,而是出于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2],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一切社会历史活动的根本追求,使其作为“人”所具有的“人的类本质”充分展现及其才能的全面发展,宗旨是追求人类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3][4]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维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至始至终都把“人”作为出发点与归宿,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生命意义等人的本质性、终极性的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其核心价值是人文关怀价值。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精神文化领域的事业,与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多角度的契合点。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关系、教育情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六个方面为切入点,将人文关怀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从而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教育理念的人本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和集中表现,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康德说:“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你始终要把人看成目的,而不是把人看成工具或手段”。因此,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改变将大学生作为政治化的工具,由泛政治化转向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提升,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促进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5]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谈心、网络、家访等渠道了解和关注到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关注他们的实时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将人文关怀的着重点转向大学生事实存在的现实生活世界,将宏观而又空洞的教育目标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同时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关注、尊重、理解学生,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激发他们自身发展的潜能,唤醒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意识,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内化为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二、教育目标的全面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和全社会成员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体力、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6]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作为发展的本源和核心,把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用人文关怀引导和推动大学生走向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从时代的角度,客观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设法满足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合理需要,帮助大学生解决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理想目标、生活学习、成才就业、人际关系特别是恋爱关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及时扭转不合理或不切实际的需要,既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又启发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同时还引导大学生对情感、欲望、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需要,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三、教育关系的平等化

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教育关系的平等化,首先应有积极平等的教育观。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积极平等的教育观是高校辅导员的必备素质。高校辅导员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对付事件和违规行为的应急、救火者的角色,不顾学生自尊心、人格和需要,惯用强制、命令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导致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关系不平等。注重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和大学生以伙伴化平等的关系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是相互教育,双向影响,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身份上从教育者转向学生的朋友。高校辅导员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为前提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平等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和交流。其次,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由于大学生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道德水平以及知识水平等差异,大学生在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爱好特长、价值标准、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层次、思想认识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承认以及尊重大学生的这些差异,关注不同大学生需要的多样性,从大学生作为“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挖掘大学生自身潜在的优势,例如,针对文体方面表现突出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充分肯定他优点的同时挖掘其在文体方面的优秀品质和可迁移能力,引导他将这些优势迁移到学习上来。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最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校辅导员在筛选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设定教育情境的时候,首先应该着力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例如开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时,辅导员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主题、准备素材、组织实施,辅导员只是个引路人、合作者、助推器,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和创造的平台,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由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蜕变为纯粹的伙伴关系,相信所有大学生都有无限完善与发展的潜质,不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情境的生活化

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人文关怀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从事实际活动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与现实的大学生和大学生的现实活动相联系,同时也应该是生活化、真实化和具体化的。没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失去了现实土壤,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了脱离现实生活的土壤而虚无飘渺的理论。此外,大学生没有实际的情感体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会失去大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导致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弱化。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以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为基础,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境生活化并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现实的生活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高校辅导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境从教室和办公室搬到活动中心、图书馆、食堂、运动场等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学术活动、文艺与体育活动、各种纪念性、宣传性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等开展各项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一封家书”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简历大赛和模拟面试大赛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班级宿舍情景剧或“525心理健康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的境界以及追求崇高的自觉性。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过去那种“高、大、全”的抽象的理论回归现实生活中来,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引领大学生的生活,并最终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生活。

五、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然而在传统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育内容过于强调政治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大学生一种社会政治所需要的服从、奉献、牺牲的印象,忽视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大学生主体的创造性和生存状态的教育内容关注较少,从而导致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在现实中的低效,不符合人文关怀视野下的“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因此,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大学生的现状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例如读大学的意义和价值、人际交往和恋爱关系处理、职业发展的压力、敏感国际问题的辨析、心理健康的问题、贫困的问题等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从单纯关注社会价值向社会与个人相结合的转变,精心筛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将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实在在为学生办实事,赢得信誉、凝聚人心。高校辅导员通过这样准确地、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内容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大学生将外在的政治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发展需要的动力,将学生培养成从“片面发展的无个性的听话人”到“全面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完整人”。

六、教育方法的人性化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方法的人性化,即用人性化的方式去理解、对待生、关怀、尊重大学生,让大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人性化,首先,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对话的言语上应该由“物性”转向“人性”,由“拯救式”、“命令式”、“灌输式”、“训斥型”的教育语言转变为“协商性”、“平等性”、“激励性”、“启发引领性”的教育语言。这是高校辅导员建立平等教育关系的前提,辅导员才可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思想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尊重大学生为人的体现,更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其次,教育方法应从“灌输式”到“关怀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中的“强制的”、“灌输方式”的教育方法,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也与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高校辅导员可以从大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和发展关怀四个维度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将教育方法从“灌输式”转向“关怀式”。高校辅导员以极强的责任感和情感投入“关怀”,以开展各种生命教育活动和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以构建立体化的学习困难、家庭经济贫困、就业困难、心理困惑“四困”学生帮扶体系,维护大学生的尊严;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表彰奖励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彰显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价值关怀;以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关注大学生的自由发展。最后,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和自我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监督与引导相结合,发展显性教育,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监督,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此外,辅导员还应该主动出击,通过主体班会、课外活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个人微博和博客,给予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积极正面引导;坚持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发展隐性教育,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覆盖面大,信息传递时效性强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渗透到学生使用的新媒介中,例如班级QQ群、微博、博客等,给大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和评论空间;坚持主导与互动相结合,发展自我教育,高校辅导员主动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1] 梁启经等.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枧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向度[J].求实,2012(8):72-7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78.

[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4]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1).

[5] 陈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6] 李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李应青

揭红兰,福建江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福州 3510108)。

2014-09-23

G640

A

1673-1794(2015)01-0110-03

猜你喜欢
关怀辅导员人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