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造型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2015-03-20 13:28朱大维杨吴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器皿陶艺容器

朱大维,杨吴伟

(1.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丽水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容器造型艺术是一门空间艺术,也是一门实用艺术,它需要利用一定材料、技术以及加工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造型艺术.容器造型课程是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专业必修课,主要通过对器皿的各种造型方法、设计方法、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用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让学生明确设计的出发点,根据人的需求设计出科学、实用、美观的造型艺术.课程“集艺术、科学、人文于一体,具有极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是运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将造型、表面纹理、色彩等艺术语言,同材料、成型工艺、生产制造相结合.”[1]课程将涉及到设计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技术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1 容器造型传统教学方法介绍

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案例讲授之后,让学生进行图纸设计,再用石膏做模型把设计图纸转换为石膏模型.二是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器皿的草图设计,然后用三维软件制作出电脑中可以呈现的立体模型,最后用图纸打印出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思维,但也存在不足,无论是电脑软件表现还是石膏模型表现,学生都不能对设计成果进行试用、检验.多数设计只能从外在形式感上去评论,而无法知晓它的实用功能,也无法判定是否符合生产工艺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设计课程发展要求.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和高校课程改革,多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有所调整,目的是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容器造型课程授课教师已经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传统的教法和内容做了相应的教学调整.

2 容器造型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1 把容器造型设计课程纳入到陶艺工作室中进行

现代陶艺以其特有的造型方法和装饰方法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陶艺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和一些设计类课程进行结合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不少普通高校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设立了陶艺工作室,用于辅助艺术设计部分课程教学,使得这些课程在教学上具备了一定的特性.如装饰基础、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包装容器等课程都可以放入陶艺工作室中进行,让学生通过泥土的可塑性来表现各种构成方法、造型方法,通过自然的机理来表现装饰的多变性.

容器造型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容器不同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纳入到陶艺工作室中进行将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理论讲解部分将侧重对陶瓷材料和陶瓷工艺的讲解,创作部分以动手实践制作代替原有的观摩绘图,作品由实物取代了模型.学生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外观而是容器的实用功能,在满足一定的实用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去追求美观个性的外在形态.

课程纳入陶艺工作室后,学生将采用陶瓷艺术的各种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进行设计制作.如拉坯成型采用拉坯机旋转的向心力能制作出端正规整的同心圆容器,直径和高度可根据实用要求较为自由的控制.泥板成型采用镶接工艺能制作出方正、弯曲、多面的容器,学生提前算好尺寸便可制作出等边或不等边的多棱杯、碗、碟等.注浆成型则利用石膏翻模工艺制作容器,在考虑到各个面、边不卡模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出比较复杂、有个性的器皿形态.在装饰上利用色釉装饰能够形成光洁亮丽的容器,青花装饰能够形成素净古朴的容器,釉下肌理装饰则是利用各种自然肌理塑造出现代而有趣的容器.

陶瓷材料的可塑性与趣味性使得学生们的设计图纸能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直接转变为实物.学生对设计、制作、使用整个过程的体验,一方面能让学生直接学习到陶瓷艺术特有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技法,设计不再停留在图纸上和想象的模拟中,从而激发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际使用成品,可以及时检验出设计成果的合理性,以进一步完善设计.陶瓷材料引入容器造型课程也使得教学具备了一定的新颖性.

2.2 通过泥土的特性使得器皿造型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陶艺工作室实践容器造型课程,其主要的成型材料就是泥巴,泥巴在适当的湿度和硬度下配合陶瓷工艺技法以及一些人为的技巧,可以形成多变器皿装饰和趣味的器皿形态.如拉坯过程中手上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让你的造型获得新的变化,手指在湿软的泥土上点、划、捏等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突起、扭曲,或用毛刷、铁丝、锯条,抹布等工具在表面制作深浅不同的痕迹,或用树叶、果子、石头等在表面做压痕都能使器形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后期的造型就像孩童玩泥时代感受一样,纯真、有趣、愉快,“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人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获得一种成功的幸福感.”[2]在泥板成型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完成器形的创作,制作时连同一些辅助物品(树叶、果实、布条等)压入泥板中,施釉烧成后留下的肌理便成为器皿造型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器形镶接完成后通过刮、刷、刻、镂、挖等方法塑造丰富造型.如在方正的灯具表面制作星座的镂空图案,在杯子的表面刻画出条状深浅不一的纹路,后期的这些造型制作能让学生将情感投入其中,获得有个性的器皿形态.

课程教学的这个阶段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应该例举案例,并配合教学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灵机多变的成型方法.拉坯示范在形态拉好的瞬间用手指挤、捏,用锯条、木质工具、砂纸等随意的刮、擦塑形或待泥巴有一定硬度时进行形体的切割、镂刻改变原有的形体等,这就是作品的再次创作过程.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让学生多动手去感受泥巴在容器制作中带来的不同于机械、电脑的手工创作的乐趣与纯真,让学生用能想到的所有方法去尝试,把构成、点线面、肌理等表现在形体上,引导学生天马行空的表达个性与情感.这种制作过程使得造型不再仅仅是科学、理性、规整,而是活泼、个性、新奇,造型过程也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活泼生动.

2.3 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入

陶瓷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器皿材料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延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陶瓷器皿设计是我国设计史上的经典,是容器设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的地理、文化、习俗的写照,为容器造型设计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设计方法.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容器就已经展现出人类的智慧,古人能够根据生活所需设计器皿造型,如鼎、尖底瓶,都在设计时既保证了实用目的,同时也各具特色.授课内容除了展现古代器皿造型外,其产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文化也需要同时同步讲解.通过案例及背景文化的分析使得课程教学不只停留在设计基础理论上,还保证了传统文化的渗入.

如汉代一种典型器皿叫博山炉,是用来焚香用的容器,整体造型轻巧并富有诗意,上部如山形,中间有个圆柱饼方便把持,下面有个圆盘用于燃香时接香灰,上部的山形中间有一些类似云形、兽形、鸟形的镂空形态,在焚香时青烟飘出炉体,自然造成山中云雾缭绕,山景朦胧、群兽浮动的效果,好似传说中海上仙山“博山”,故取名博山炉,这种设计首先满足了香炉的实用需求,是汉代艺术风格的表现,也是汉代生活习俗的写照,“汉代西域相通以后,中外文化交流,输入国外的名贵香料,燃之香气弥漫,因而汉人有用燃香薰住屋及依衾的习俗.”[3]

又如宋代的花盆是容器的典型代表,以陶瓷材料最为流行,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闲情雅致的生活,花盆成为生活中的常见容器,其中钧窑烧制的花盆造型多样,多用植物的花瓣做口部,“盆式有莲瓣、葵瓣、海棠、长方、六方、仰钟式.”[4]花盆造型清秀典雅,是宋代崇尚的艺术风格.此案例不仅让学生们学习了容器仿生设计的造型方法,扩展了设计思路,还让学生了解了宋代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学生既能学习本课程基本知识,也能够对传统设计方法学习、消化并进行运用,通过传统艺术文化知识的贯通学习,使课程教学有了一定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容器造型课程的实践探索,对其原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体验了容器设计从草图到成品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实验室中能积极参与器皿造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研究,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天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作能力,也使得课程具备了特性,吸引了很多学生、老师的关注,为课程进一步发展、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朱彧.容器造型设计表现技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

〔2〕方李莉.新工艺文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1.

〔3〕田自秉.中国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0.1.

〔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0.

猜你喜欢
器皿陶艺容器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彝族器皿
难以置信的事情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取米
瓶瓶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