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文化精神之光:109 岁文化老人周有光贺寿专题
周有光先生的文化精神之光/曲彦斌/7
周有光论文化与文化学/王崇/10
阅读周有光 追随周有光/张森根/16
周有光的眼光/杨继绳/21
启蒙问题和信仰问题/吴思/28
语文改革与新启蒙运动/苏培成/31
跨世纪的常青树/刘志琴/34
仁寿周有光/丁东/37
百岁思想家周有光的中国梦/刘锋/39
周有光先生是我人生的一盏明灯/袁钟瑞/43
一个世纪的心路——周有光先生的时代和追求/赵诚/46
风雨过后那道绚丽的彩虹——读周有光《朝闻道集》有感/赵学勤/53
一本别出心裁的名人年谱——读范炎培先生《周有光年谱》有感/赵贤德/56
文化学论坛
认真对待“文化退化”学说——进化博弈论的视角/刘春兴/60
学林人物
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谭汝为/68
谭汝为先生的修辞学之道/冯寿忠/82
津沽文化研究领军者——谭汝为教授民俗语言研究
述评/孟国/88
名家视野
文化札记三则/杨琳/95
被命名的“后期浪漫派”/乔世华/100
辨风正俗
从底层精神到底层娱乐精神——赵本山系列农村题
材电视剧的走向特点/何杨、董丽娟/107
河东盐池神话传说特点探析/李胜林/112
文史论苑
近代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当代启示/陆德阳/117
《水浒传》库恩德语译本中的文化翻译研究/张欣/125
从王梵志诗看唐初的民间信仰文化/杨万里/129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文化的功能审视与创新向度/姜宇飞、孙雷/136
网络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刘琳琳、周桢/143
经济学视域下的知识产权文化培育/费艳颖、姜国峰、王越/150
类型化评估视角下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系之检视/陈光、方媛/156
文化纵横
□学人笔谈
两股道上跑的车/王充闾/163
□文化书评
多视角解读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史探研》读后/张霞/170
□雅俗轩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年诗话谭屑/艾珺/174
□民国文学旧刊寻踪
孟超和《艺丛》/何宝民/183
□封底篆刻
清张钧篆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封二、封三
文化精神之光:109 岁文化老人周有光贺寿专题
《文化学刊》2013 年总目录
□英文要目/周丹译
文化视点 中国现实语言生活中的隐语行话研究
当代语言生活中的反切秘密语现状及其研究综述/于琴/5
天津方言里的隐语行话/谭汝为/12
汉语基本隐语造词手段与造词法分析/邵燕梅/19
汉语民间秘密语(隐语行话)语法概要(上)/曲彦斌/26
隐语行话研究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现实语言生活中的隐语行话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周丹/34
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特约主持人:吴世旭
人类学中国研究的历史脉络/吴世旭/38
安溪铁观音人文状况调查报告/王铭铭、罗杨、霍淑平、孙静、黄雅雯/47
高延论中国宗教及其研究——《中国的宗教体系》总序/[荷兰]高延著、赵强译、吴娜校/78
兰芳公司:南洋华人独立求存的历史缩影/姬广绪、祁红霞/83
文化学论坛
论文化的基本特征(下)/陈华文、王逍/89
学林人物
略论东方文艺复兴与美学革命/段宝林/99
段宝林教授学术评论/周丹/109
名家视野
中国鲁迅研究会应独立评选民间鲁迅文学奖——兼谈中国当下文学评奖的乱象/李春林/114
文化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探析/杨明伟/122
探索与争鸣
关于“超越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谢宵男/129
系统论视角下“知识分子“的科学含义/张波、李云/133
地域文化
殖民统治时期神道教在大连的传播及影响/李迺涛/138
锦州的平民文化:辽西大秧歌/杨文光/143
文史论苑
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研究/张威/146
消解文明的冲突——谈阿马蒂亚·森的多重文化身份观/林超/150
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大学精神/魏香君、张跃进、宋凯/157
论《礼记》的文学文献价值/王公山/161谫议清初名臣宁完我的官场人生——兼论南党领袖
陈名夏之死/陈健/171论《红楼梦》的佛教文化渊源/李大博、熊梦蕴/177
文化纵横
□学人笔谈滑铁卢是什么/王充闾/182
□雅俗轩谈
王艮与李贽的“乐学”理念与境界——从石成金《传家宝》篆刻“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谈起/艾珺/185
□民国文学旧刊寻踪
《绿茶》主编梁俊青/何宝民/188
□封底篆刻
清石成金篆刻“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封二、封三
学林人物:段宝林
□英文要目/周丹译
文化视点 跨境语言问题
媒体语言中的跨境语言规划研究/郭龙生/5
中国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类型/周庆生/12
吉尔吉斯斯坦米粮川东干族语言使用问卷分析/李鑫/18
学林人物
关于如何对待语言事实的反思/戴庆厦/28
立足田野 博而能精——戴庆厦先生学术述评/朱艳华/37
中国现实语言生活中的隐语行话研究(续前期)
京剧戏谚行话如何成为当代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中国台湾]侯刚本/46
汉语民间秘密语(隐语行话)语法概要(下)/曲彦斌/67
名家视野
读《清史·朴学志》管见/ 来新夏/86
索洛古勃:预言俄国革命的先知——以《创造的传奇》为中心/李春林/93
海外视界
幻想与梦想:儿童思维的跨学科研究/[美]阿里达·阿里森著、[美]刘杨译/105
文学新论
《小时代》,大症结/乔世华/114
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论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卢芳/122
地域文化
城市景观体育促进大连旅游对策研究/张明伟/12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权益保护/董丽娟/131
蔚县碑刻所见戏曲资料/王鹏龙、刘晋萍/134
地方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张明昊/141
文史论苑
漫议“梅香”/苏菁/144
论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派文学的文学革新意义/卢文芸/148
简论当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王路、洪晓楠/154
略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和早期发展/韩彩英、范秀峰/165
国际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研究/孙晓霖/170
居安思危,沉着面对现代社会中的战争与和平——《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评介/洪刚、邱金英/177
文化纵横
□雅俗轩谭
话说“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艾珺/183
□民国文学旧刊寻踪
《戈壁》上叶灵凤的漫画/何宝民/187
□封底篆刻
王力春篆刻“特立独行,刚介有守”
□封二、封三
学林人物:戴庆厦
□英文要目/周丹译
文化视点中日甲午战争120 周年的启示与警省甲午战争与现代国家建构/雷颐/5
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及其限度:以“干涉还辽”为中心的探讨/马勇/13
痛定思痛,沉思再思考——甲午战争120 年祭/李治亭/25
学林人物
语言规划与文化建设/苏金智/33
杂取百家,知行合一——苏金智教授学术评论/于琴/41
名家视野
“性本爱丘山”与“刑天舞干戚”——论李铭的短篇小说创作/李春林/48
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论人类学中国研究的地方观/吴世旭/61
鸟居龙藏的满蒙调查——根据调查记录分析/[日]田畑久夫著、丁雨薇译/69
傅斯年的东北研究/罗杨/88
读《满蒙古迹考》/纪晓晨/98
葛兰言论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思维》导言/[法]葛兰言(Marcel Granet)、刘文玲译/104
学术短论
从《挂枝儿》《山歌》看晚明社会风习/陶慕宁/117
海外视界
《聊斋志异》的巫术文化与阿列克谢耶夫的俄译阐释/李逸津/120
地域文化
藏族唐卡艺术的宗教意蕴阐释/卓么措/125
争鸣与商榷
刘昌诗《芦浦笔记》之“芦浦”考——就刘昌诗“来任南监说”与潘杨二先生商榷/万军/129
法律文化
论知识产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费艳颖、姜国峰、王越/136
文史论苑
关于《四库全书》编纂和收藏的历史脉络/张强/142
从《礼记》看儒家“礼乐”之政治功效/吴蕴慧/147
中国古代用餐方式的衍变/刘容/151
简论当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王路、洪晓楠/155
美国企业文化及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赵东霞、王成/168
《金瓶梅词话》中的滨州俚语俗语例释/解娟娟/173
文化纵横
□雅俗轩谭
漫话“医俗惟书”、读书情操和几部关于“读书“的书/艾珺/177
□民国文学旧刊寻踪
从《论语》到《七月》:魏猛克漫画鲁迅/何宝民/185
□学术参考
凝聚改革之力,共享文化盛景——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论坛掠影/崔亚珏/190
□封底篆刻
清·张梓篆刻“医俗惟书”
□封二、封三
学林人物:苏金智
□英文要目/周丹译
文化视点论文化和文明
文化与文明:界定、联系、区别/林坚/5文明与文化概念的新探索/岑孝清/9
学林人物
创造力的喷发——读张世英先生的《归途》/叶朗/16
《美在意象》在美学基本理论上的突破/孙焘/21
发现切近的经典——小议当代文风的继承和创新/汪韶军/26
名家视野
论鲁迅的苏联观(上)/李春林/31
“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之思/乔世华/43
语言文化
文化语言学论纲/杨琳/50
“马”词语意义文化探源/闫德胜/64
致歉言语行为的功能分类/关英明、刘晶晶/69
学术短论
百年前书商的视界——读《金陵卖书记》《汴梁卖书记》/王之江/74
于细微处见精神——评杨琳《古典文献及其利用》第三版/魏庆彬/78
大学文化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李双龙、刘健/83
海外视界
英美汉学界对《庄子》“自我”观念的研究管窥/徐强/90
地域文化
镇原县春节习俗及其传说/范丽荣、王萍/99
辽西方言民俗的地域特点探析/王丽坤/104
传媒文化
境外建筑师设计项目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张榉文/110
新媒体在水文化教育大众化发展中的应用——以“水足迹”的传播为例/楚行军/119
法律文化
中西方诉讼法律文化对我国公益诉讼的影响/包建华、李瑾/123
从“威斯康星理念”到《拜杜法案》——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思想的法律化进程/邵慧峰/130
文学研究
略论历史文化散文创作/李延军/136
从《醒世姻缘传》中看鲁南乡村的民俗文化/杨晓红/142
从“唐人七律第一”看七言律诗的文体特征/王荣林/148
福柯论疯狂与文学艺术/张建军/153
贾平凹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救赎之路/王俊玲/161
文史论苑
欧阳修与文房四宝/姜赵玉莲/166
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心理机制探析/杨明伟/173
“返回自然”与“返乎原始”——卢梭与老庄关于自然与文明的哲思/李敬巍/178
古罗马饮宴探微/李辉、来晓芳/182
文化纵横
□雅俗轩谭
集句联“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谭屑/艾珺/185
□民国文学旧刊寻踪
《秋野》的《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何宝民/188
□文化人生
王充闾:散文困境中散文一座丰碑/插页
寻常情与理 别味竹枝词——读徐德凝诗作以诗论
人随笔/插页
□封底篆刻
明林霔篆刻“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封二、封三
学林人物:叶朗
□英文要目/周丹译
文化视点文化的自觉:文化老人周有光110 岁
华诞贺寿专题
尾声/周有光/5
我的爸爸/周晓平/6
我赞成周有光/王石/8
壮心存 老骥千里——我眼中的多情“人瑞”周有光/张跃/12
漫谈周有光先生的“三分法”/张森根/18
求教有光50 年/陈永舜/25
周有光老人的话是用来想的/胡鹏池?/32
周有光的当代启蒙意义/沈敏特/39
周老对我的启蒙教育/谈庆明/44
思想先驱 文化启蒙——周有光先生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巨大贡献/谭汝为/48
周有光的“抄书体”——重读《拾贝集》/朱航满/56
学林人物
秦始皇二十七年西巡考议/王子今/60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王子今先生学术述评/董涛/72
名家视野
论鲁迅的苏联观(下)/李春林/85
论方问溪《梨园话》及其戏剧史意义/曲彦斌/91
文化关注
杜明及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带给人们的启示/李善远/105
军事文化
围绕强军目标,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作用/刘淑玲/109
文学研究
任璧莲小说中的通婚与种族身份建构/李红燕/112
文化产业研究
大连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异及其完整性保护/佟玉权/117
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会导致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基于对端午节与圣诞节的实证研究/邹博清/123
乡村集市的“民俗文化空间性”/董丽娟/1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初探/曹洋、王丽坤/136
我国文化产业促进与规制立法体系构建初探——以出版业为视角/舒丹/140
影视发热,旅游升温——谈影视与旅游的产业联姻/徐望/143
文史论苑
中国传统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崔树芝、林坚/151
流行段子的社会文化心态探微/彭学修/15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评析/谢霄男/1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法论途径探讨/张秦瑜、文成伟/166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环境分析/林丹、代依晴/171
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融合/赵东霞、张璟/179
文化纵横
□雅俗轩谭
“敬事”:东西方共有的传统——读《我在美国十年》/艾珺/183
□民国文学旧刊寻踪
《大风》中沈从文的“梦”和“摘星”“看虹”/何宝民/186
□文化人生
周有光:文化老人/插页
杜明:高雅音乐的传播使者/插页
□封底篆刻
古玺“敬事”
□封二、封三
学林人物:王子今
□英文要目/周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