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新辉 符思 王微 张喆
功能性腹胀是以腹部胀满为主症,而各项检查未见其他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调查表明其发病率达到人群的25%,女性患者居多[1-3]。功能性腹胀的西医诊断标准目前参照2006年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4]标准,西医治疗以促进胃肠动力药为主[5-7],但是疗效欠佳。中医学在功能性腹胀的治疗上疗效显著,虽无功能性腹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学的“腹胀病”等范畴。通过对功能性腹胀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可指导临床治疗,促进辨证水平及疗效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为今后制定功能性腹胀中医辨证论治标准提供依据,进而实现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化,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故笔者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综述。
岳沛芬[8]认为功能性腹胀多是由于情志不畅所致,主张运用抑肝和胃法治疗本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肝脾胃,因此将本病分为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三个主要证型。单兆伟[9]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不畅有关,情志不畅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横逆犯胃,使脾胃功能失常而引起饮食停滞,故根据发病的规律将本病分为三个证型,分为肝脾不和证、肝胃不和证、饮食内停证。姜树民[10]认为功能性腹胀的发生与脾胃升降功能密切相关,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脾湿胃燥,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人体不易发病;若脾胃升降失调,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功能性腹胀亦是如此,根据其经验将功能性腹胀分为脾虚湿盛、胃阴不足、脾胃虚弱三个主要证型。迟莉丽[11]认为功能性腹胀等功能性胃肠病多伴有精神因素的病因,主张以情志入手治疗;其认为肝主疏泄、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心功能异常均可影响脾胃的运化,本病的发生与肝、心两脏密切相关;故将本病分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心神失调三个证型。陈显椿[12]将功能性腹胀主要分为三个证型,表现为腹胀满、口苦口粘、舌苔黄腻的归为湿热型;以腹胀纳呆、口干不欲饮、舌苔白滑、脉濡缓为症状的归为湿阻型;而腹胀时减、劳累加剧、少气、乏力、脉虚者为气虚型。
赵荣莱[13-14]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病机多为脾虚、肝胃不和,而脾虚是其病理基础,故常将本病分为脾胃气(阳)虚、脾胃气(阴)虚、肝脾不和、脾肾阳虚等四个证型。崔羽[15]对功能性腹胀进行研究,按符思教授经验将本病分为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四个证候;其认为肝郁气滞则气机不畅,故可导致功能性腹胀发生;脾胃湿热则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升降失司,使湿热之邪停聚腹中,表现为腹胀;脾虚则湿邪阻滞肠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亦可导致腹胀的发生;脾肾阳虚则不能温化水湿之邪,邪气停留体内,发为腹胀。宋秀江[16]从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出发,主张运用通降法治疗功能性腹胀,主要将功能性腹胀分为脾胃虚弱、湿热中阻、肝气郁滞及饮食内停等四个证型,治疗时在健脾益胃、清化热湿、舒肝理气、消食化积基础上,加入莱菔子、大腹皮、槟榔等通降之品,以促进腑气通行,使脾胃升降功能得以恢复。
孙明祎等[17]认为本病常见病机有脾胃两虚、升降失常;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等;故主张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弱、肝气抑制、肝脾不和、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等五大证型,而其认为临床上寒热错杂证较为常见。谢昌仁[18]认为功能性腹胀发病总由脾胃虚弱、外邪乘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致病因素,导致肝胆疏泄或脾胃运化失常所致,情志失调在致病因素中占有一定比例;主张将本病分为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痰湿困脾、寒湿困脾、肾虚血瘀五个证型。刘喜新[19]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胃肠,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同时常常兼夹郁证,病久可酿生痰湿;故主张将本病分为肝气郁滞证、肝郁脾虚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饮食内停证等五个证型。
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常将功能性腹胀分为肝气郁滞证、肝脾不和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脾证、肝胃不和证、脾虚痰湿证、寒湿困脾证、饮食内停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肾虚血瘀证等证型。
林晓明等[20]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功能性腹胀分为虚证和实证两个主要证型,实证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大便结或不爽,舌质红,苔黄,脉弦;虚证临床表现为食后饱胀,或隐痛,喜温喜按,乏力,便溏,或口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近10年关于功能性腹胀辨证分型的文献,发现对于本病的研究主要是对其中的一种证型进行研究,而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的较少,为方便研究将文献中证型的研究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型进行论述。
对于功能性腹胀的证型分类,大多数医家认为肝气郁滞型是本病最常见证型之一,主张以疏肝解郁为法治疗。褚海滨[21]、闫兆平[22]等认为功能性腹胀发生与情绪异常有密切关系,故肝气郁滞型功能性腹胀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主张从情志入手进行治疗。龚建华等[23]则认为痰湿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痰湿困脾导致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最终导致腹胀的发生;故其主张运用燥湿化痰法治疗痰湿型功能性腹胀患者,主要方剂选用枳厚二陈汤加减。程义莲等[24]则认为功能性腹胀日久可导致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而瘀血形成后阻塞脉道进一步导致功能性腹胀的发生,故认为瘀血阻滞型功能性腹胀也是临床常见证型;故在治疗本病时,主张运用具有活血散瘀、行气通络作用的中药内服及足浴进行治疗,使经脉得通、瘀血得散,最终可使腹胀症状消除。郑国军等[25]认为功能性腹胀多因饮食劳倦内伤,情志不遂而引发;涉及脾、胃、肝三脏,其主要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故其研究饮食内停型功能性腹胀,主张运用枳实消痞丸治疗,以调畅气机为法。钟琼仙[26]则认为本病的发生肝胃不和是关键,肝胃不和型功能性腹胀患者应以柴芩和胃汤加减治疗,药物为炒柴胡、乌贼骨、台乌、川黄连、炒黄芩、白及、炒白芍、炒香附、五灵脂、煅牡蛎、浙贝母、苏梗、甘草。吴光炯[27]、张艳东等[28]认为功能性腹胀的病机主要为寒热互结,胃气失和,升降失常,主张法仲景治痞之法,运用泻心汤加味治疗,以达到寒热平调之效。由此可知,功能性腹胀实证证型主要包含肝气郁滞证、痰湿困脾证、瘀血阻滞证、饮食内停证、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等。
梁尧等[29]认为脾胃气虚是导致功能性腹胀的重要原因,主张运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以益气健脾、温中和胃。张华等[30]认为功能性腹胀的主要病因是肝气郁滞,肝郁犯脾,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肝郁脾虚证。吕冬霞[31]则从肝郁脾虚角度治疗功能性腹胀,认为功能性腹胀病位涉及肝脾胃三脏,脾胃运化失健,则升降失常,是为病机基础,而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则气机不利,是为重要环节;主张运用行气解郁、柔肝理脾法治疗。吴贵恺等[32]从脾虚湿盛角度出发,对符合功能性腹胀诊断的30 例患者运用参苓白术颗粒进行治疗研究,以健脾除湿为法。许卫华等[33]认为脾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遏气机、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而成积聚或痞满之证,主张运用加味三香汤治疗,主要药物为广木香、香附、藿香、枳实、厚朴、炙黄芪、党参、莱菔子、白豆蔻、佩兰、生白术、焦槟榔,诸药合用,消补同施、标本兼顾,健脾化湿、疏肝理气,使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脾胃纳化有司,故能有效地消除腹胀等症状。综上所述,功能性腹胀虚证的证型有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虚痰浊证等四个主要证型。
目前现代医学对功能性腹胀尚无疗效确切的方案,通常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治疗,疗效欠佳。中医学虽无功能性腹胀病名,但就功能性腹胀的表现而言,与中医学的“腹胀病”相似,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后疗效明显,说明中医学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占有优势。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认为,对本病的辨证分型治疗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故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制定证候诊断标准,从而制定规范化的辨证治疗方案,是必要的且必须的。
[1]Maratka Z.Abdominal bloating and distension i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epidemiology and possible mechanisms[J].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08,27(8):713-714.
[2]张红英,王进海,李永,等.功能性腹胀发病机制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789-792.
[3]李静.长期卧床老年人功能性腹胀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5):1009-1010.
[4]刘新光.解读功能性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1):1691-1693.
[5]姚毓洲,翁钦杰,林友光,等.黛力新联合吗丁啉治疗功能性腹胀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6):546-547.
[6]黄勇,黄建钦.西沙必利,丽珠肠乐,百忧解联合治疗功能性腹胀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122.
[7]季晓亮,王建嶂,蔡振寨.依托必利联合西甲硅油对功能性腹胀患者肠道气体的治疗作用[J].海峡药学,2012,24(4):133-134.
[8]李新一.岳沛芬治疗功能性腹胀的经验研究--附42 例病例报告[J].北京中医,2006,25(8):465-466.
[9]郑亮,王媛媛.单兆伟教授从“气”论治脾胃病经验浅析[J].中医药通报,2009,8(4):16-18.
[10]吴冬梅.姜树民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英[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26-727.
[11]蒋雪莹.迟莉丽教授治疗情志所致功能性胃肠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 (2):24-25.
[12]陈显椿.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 治疗功能性腹胀156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2):39-40.
[13]董子亮.赵荣莱论脾胃病的诊治[J].北京中医药,2010,29(4):262-264.
[14]赵荣莱.脾胃升降与功能性胃肠病[J].北京中医药,2010,26(2):90-92.
[15]崔羽.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腹胀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6]宋秀江.通降法在消化病中的应用[J].中医药信息,2010,27(6):39-40.
[17]孙明祎,王希利,彭艳红.泻心汤加减治疗并调护寒热错杂型功能性胃肠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7):72.
[18]程彬彬.谢昌仁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辨治特色[J].光明中医,2007,22(3):17-19.
[19]张雪梅,刘彩莉.刘喜新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9):18-19.
[20]林晓明,朱秀华.功能性腹胀中药内服及敷脐治疗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69-70.
[21]褚海滨.逍遥散胀汤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腹胀20 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51-52.
[22]闫兆平,黄文甫,卫向阳,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33 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2799-2800.
[23]龚建华,瞿金鸿.枳厚二陈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腹胀67 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5):11.
[24]程义莲,吴艳芝.中药足浴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腹胀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下旬),2013,10(24):41-42.
[25]郑国军,吴延昊,张学文.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腹胀52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6):15-16.
[26]钟琼仙.自拟柴芩和胃汤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肝胃不和型159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13.
[27]许滔.吴光炯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方证运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46-47.
[28]张艳东.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腹胀37 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1):237.
[29]梁尧,安晓霞.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腹胀65 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47-48.
[30]张华,王久玲,徐玉叶,等.胃力康治疗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水电医学,2011,(2):68-70.
[31]吕冬霞.针药合施治疗功能性腹胀30 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6):445.
[32]吴贵恺,杨秋香,唐文君,等.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腹胀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28):2662-2664.
[33]许卫华,王微,李妮矫,等.加味三香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腹胀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93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