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菲菲,刘小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指导 楚佳梅
楚佳梅主任医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
洪菲菲,刘小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310053)
指导楚佳梅
面瘫;火针;中镇六穴;临床经验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本病如果治疗方法得当,多可在2个月内痊愈,若误治、失治,发病2个月后经治疗功能恢复不明显者即发展为顽固性面瘫[1]。发病后患者面部形象发生改变,对该病认识不足及长时间的治疗,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患者对痊愈的信心。有研究表明面瘫患者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以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症状为突出表现[2]。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疾病痊愈;而面瘫迁延难愈,又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产生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导师楚佳梅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对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及体会,本文主要介绍导师运用火针配合中镇六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并附典型病案验证。
2.1治疗原则由于面神经管内血管收缩失常,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面神经发生变性水肿,而顽固性面瘫多由面神经轴突变性所致,故而迁延难愈。由于长时间反复治疗,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致使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正气无力驱邪外出,以致虚邪贼风留恋深伏而伤正,终致气血亏虚、面部筋肉失于濡养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导师认为此时治疗原则应为固本培元、鼓舞经气、调和阴阳、标本兼治,取穴宜少,避免经络疲劳现象,同时要重视患者情绪的变化,协助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2.2针刺治疗
2.2.1电针治疗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在治疗中宜选用疏密波,在治疗中使兴奋效应占优势,能提高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选取对侧合谷有“面口合谷收”“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太冲为循经远端取穴,治口眼斜最为有效;太阳穴可祛风通络,配合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面部腧穴,共奏疏通面部经络气血、疏调经筋之功。
2.2.2中镇六穴治疗中镇六穴是高立山主任医师多年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穴[3],由体穴和耳穴组成。体穴:迎香(双),神门(双),足三里(双);耳穴:神门,心,肺。两耳交替治疗。面瘫患者遗留的面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严重者可致失眠,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痛苦,甚至加重病情。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心气出入之门”,针之可调畅情志,宁心安神定志,使心神有所依附;迎香为手足阳明经交会穴,可疏筋通窍、理气和血;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下合穴,刺之可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耳穴神门镇静安神止痛;心穴活血化瘀镇痉;肺穴调肺气、和营血。诸穴合用,共奏养心安神、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
2.2.3火针点刺治疗《内经》称火针疗法为“燔针劫刺”。《针灸聚英》有言:“取其针火烧针,烧至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者,反损于人。”在临床操作时,医者一手拿酒精灯,另一手持针,烧针时一直要烧到针尖红中发亮方可快速点刺穴位。针刺深度要准确把握,不可过深,过深反伤经络,容易留下疤痕;也不可过浅,过浅则不能直达病所。火针凭借火热之力可在瞬间将热量作用于面部腧穴,使病灶温度升高,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面神经组织的恢复。火针“补火助阳”,可激发脏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起到舒经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患者,男,54岁,2015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右侧口眼斜3个月余。患者自诉于3个月前骑车受冷风吹后,出现右侧耳后疼痛,2天后出现口角歪向左侧,鼓腮时右侧口角漏气,右眼闭合不全,无发热、耳聋耳鸣、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等不适,至私人诊所行针灸治疗,耳后疼痛缓解,面瘫症状好转不明显,又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周围性面瘫”,予口服强的松抗炎,弥可保、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等治疗,仍遗留口角歪斜、右眼闭合不全,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就诊。刻诊见:患者神情焦虑,查其右侧额纹减退,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歪,右侧鼓腮漏气,伸舌居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诊断:顽固性面瘫。治法:祛风散寒,疏筋通络。针刺取穴:患侧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风池,对侧合谷,双侧太冲、神门、迎香、足三里,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选阳白与四白为一组、地仓与颊车为一组,接脉冲电针仪(KWD-808Ⅱ型)疏密波通电,频率为2/1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耳穴:神门,心,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耳交替治疗。火针治疗:行常规消毒后,取火针放于酒精灯上烧至针尖红中发亮,快速点刺患侧阳白、太阳、颧髎、地仓、颊车、夹承浆1~2分深(每次选取3~4穴),随即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嘱患者在火针治疗后4 h内点刺处避免沾水,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带发性的食物。火针治疗每周2~3次。考虑患者风寒袭络,筋脉受阻,再予翳风、下关穴行灸法治疗以驱寒通络。另外,指导患者注意生活起居,治疗期间避免风寒,舒畅情志,加强功能训练,平时可对镜子做皱眉、闭眼、皱鼻、鼓腮、露齿等动作。每组10次,每日做2组。积极耐心教育患者正确认识本病,通过正面的言语疏导鼓励患者,予以心理支持,使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治疗4周后,患者面部症状改善明显,连续治疗6周后,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周围性面瘫早期若能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痊愈,但部分患者由于早期失治误治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虽经积极治疗,效果不甚显著,发展为顽固性面瘫。导师认为邪存正虚、经筋失养、经缓不收是本病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同时导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颜面部形象发生改变,使患者不自信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此乃不固。”不良情绪可致机体气血紊乱,阴阳失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患者充分认识本病,消除焦虑紧张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导师以火针点刺配合中镇六穴,充分发挥了针灸去邪通络、调整阴阳的特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加减穴位,使正复邪去,有效地治疗了顽固性面瘫,使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
[1]王宏伟,文新,魏清琳.百会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及其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4):306-308.
[2]魏佳军,章军建,黄朝云.Bell's面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6-17.
[3]程宝书.当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集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39.
(编辑熊瑜)
R249.855.2
B
2095-4441(2015)04-0047-02
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