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价值 提升教学品质——评曾淑君老师的课《怀疑与学问》

2015-03-20 08:51■梅
成才 2015年6期
关键词:做学问层面价值

■梅 晴

挖掘文本价值提升教学品质——评曾淑君老师的课《怀疑与学问》

■梅晴

今年语文出版社组织的“真语文”全国巡展活动中,武汉市常青一校曾淑君老师获得华中地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她在巡展活动中上的一节观摩课,选用了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曾老师引领学生在了解该文本的基础上,用质疑精神对待学习的文本。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故与读者分享其教学设计。

一、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有独到之处

阅读教学可以教的东西很多,一节阅读课可以做事情也很多。因此一位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首先要想清楚的是:今天这四十五分钟,我要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收获?

走进教室讲完一篇课文是容易的,让学生在这一堂课有所收获却不容易。而真正让孩子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提升,就更不容易了。但有的老师还希望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所提升,甚至希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有所改变,这就更难了。可这恰恰又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期望达到的最高目标——让阅读撞击孩子的心灵,塑造他们的灵魂。而曾老师对阅读教学的思考就在这个层面上。

《怀疑与学问》是传统教材,传统教法也比较注重传授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或者按部就班弄清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曾老师则希望学生在了解清楚作者说了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甚至希望学生能在学习文本后用其中的观点去检验生活,思考作者观点的价值之所在。这种收获就不仅在知识或技能层面,而在认知层面,教会学生读完书后要去思考问题,这才是读书的价值。被动地吸收远没有主动地思考有价值,因为主动地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所以我们看到,教师在学生了解清楚文本的内容后设计了一个环节:

用作者思维方式深入解读文本,提出质疑。

教师提示:文章开始的两句引言都适用于本文吗?为什么?

明确:文章开头两句名言皆是在谈“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但是,其含义却不尽相同。前者强调“会”,即言做学问要善于怀疑;而后者则强调“须”,即言做学问需要怀疑。“善于怀疑”侧重于治学的方法,是技巧;“需要怀疑”则是侧重于怀疑的重要性,是意义。而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做学问需要怀疑”,而非“做学问要善于怀疑”,那么文章开头借名言立论所征引的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就不妥了。

当学生经过思考明确上面内容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知不觉中践行了顾颉刚先生提出的“做学问需要怀疑”的主张,在思维层面上发生了变化。所以当老师再追问“你认为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变为主动状态了。当学生明白这种质疑能带来认知水平上的变化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明白阅读对人的心灵的改变,这也正是阅读的魅力之所在。

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抱怨语文课上学生在下面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看小说、玩游戏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思考我们对阅读教学的思考、对文本价值的挖掘能否到达这样的层面?一节课,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的恰恰是思想上的改变。我们并不鼓吹阅读承载着思想教育的责任,但我们不可能不承认阅读对人思想的改变源于真正触及心灵的教育深度。而这种深度源于教师对阅读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

二、对教学目标的设置集中且有层次

因为有了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深入思考,才会有教学目标的恰当定位。这节课,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多层次多角度阅读文章,让学生学会准确把握作者观点。(重点)

2.试用作者思维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难点)

由此可看出,教师将对文本的了解放在重点位置。通过反复的多角度的阅读对文本形成真实的了解、客观的认识,才有可能进入深入解读文本的层面,让学生在思维层面和认知水平上有所提升。第二个目标是难点,但因为有了第一目标的铺垫,第二目标顺利得以实现。两者间形成自然递进的两个层次,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终极目标。重点解决好了,难点迎刃而解。

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设置过多,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能够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怎样用有限的时间将课程学习的深度作最有效的挖掘,这是授课教师在进入课堂前必须思考清楚的最重要的问题。这节课有着一般阅读课都要求达到的目标——了解清楚文本,但又不止于了解的层面,教师希望学生思考文本的价值——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冲击,对思维方式的改变,所以才会有第二级目标的出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设置,而目标恰恰就是文本教学价值的直接体现。

三、对学习过程的设计让学生拾级而上

因为有着明确的目标,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时处处围绕着目标。很明显,教师将对文本的认知放在第一位,而且是建立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的。初读文本,了解“怀疑”在文本中的含意;再读文本,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辨明文本的观点;三读文本,推敲文本内容和观点之间的关系;四读文本,体会文本观点和作者引言之间的关系。这每一步设计都围绕着教师思考的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发现观点的层次,来了解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文段之间、文本与标题之间、材料与观点之间、文本与引言之间……每读一遍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每一遍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寻不同的内容,因此每一遍读书都是有效的。学生走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了解逐步清晰,对作者的了解逐步加深,拾级而上,学生才能登上阅读金字塔的顶端。阅读教学很难一蹴而就,否则语文阅读课就不可避免地留下贴标签、说空话大话、甚至照搬教参和教材详解结论的痕迹。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步读进去,才能轻轻松松、一级一级走上去,获得阅读认知的高度,找到安放灵魂的高度。

阅读的教学需要为着学生的需要服务,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个四十五分钟的课程,课前的思考和准备可能要花费数十个四十五分钟,因为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给他们什么样的收获。课堂上的每一步骤的安排都取决于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到达什么样的层次,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技巧是次要的,那是形式,而核心内容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这是阅读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途径。所有用文字写成的东西能不能从人的眼睛走进人的心灵也许和阅读的方式有关,但更加有赖于教师们对阅读文本的教学价值的探寻。

猜你喜欢
做学问层面价值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做学问与搞创作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小黑羊的价值
做学问像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