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局,山东 沂南 276300)
冬春季节如何防控仔猪腹泻
胡海燕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局,山东 沂南276300)
1.1病毒性腹泻
1.1.1传染性肠胃炎该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又成易感猪。
1.1.2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流行性腹泻是独立的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1.3轮状病毒感染该病系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儿童及多种幼龄动物的急性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的仔猪。
1.2细菌性腹泻
1.2.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常发生在仔猪3日龄前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严寒的冬季和早春发病较多,临床上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多因圈舍污染,消毒不彻底,阴冷潮湿,气候剧变,受寒冷和吃初乳不足所致。
1.2.2仔猪白痢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2~4周龄时暴发,尤其10~20 d的仔猪发病最多。排出乳白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粪便,黏稠粥样,有难闻的腥臭味。寒冷或保温措施跟不上,贼风侵袭,粪便污染,潮湿等可诱发。产后2 w的仔猪,虽然还在吃奶,但母乳中的抗体已经开始下降,抗病力低,是仔猪白痢病暴发的根本原因。
1.2.3仔猪红痢仔猪红痢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主要侵害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病原体是C型魏氏梭菌。该菌能产生α毒素和β毒素等强烈外毒素,尤其是β毒素,可引起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病猪与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1.2.4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因为目前使用的仔猪副伤寒疫苗均为活苗,采用口服或注射法免疫。一些养猪户将疫苗稀释后拌在一大盆饲料内,让一群仔猪一起采食,造成分配不均,引起部分仔猪发病。还有的将疫苗用温热水稀释,使疫苗在使用前即失去活性,引起大批仔猪发病。
1.2.5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发生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
1.3寄生虫性腹泻
1.3.1猪球虫病主要是由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感染的成猪一般只呈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
1.3.2线虫病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圆线虫等,主要侵害仔猪,可引起腹痛、腹泻、黏液性或血性下痢。在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都有发生。
1.4营养性腹泻
主要发生于仔猪。哺乳母猪饲养不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足,影响母乳的数量和质量。如母乳中VA不足时,可导致消化道黏膜上皮角化;VB不足时,可使胃肠消化机能障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1.5应激性腹泻
断奶期的仔猪对断奶环节不适应,仔猪突然离开母猪的呵护,突然遭受环境和营养应激变化,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和抵抗力下降;仔猪断奶后胃肠生理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再加上母仔分居,以及营养应激等等,致使仔猪抗病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造成仔猪断奶后的第3次腹泻高峰。
2.1认识上存在误区
2.1.1概念模糊不清腹泻是一个症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引起腹泻的原因极其复杂。另外,对一些病的认识往往望文生义,如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病毒性腹泻,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但有的兽医工作者往往把传染性的腹泻都归结为流行性腹泻。
2.1.2流行规律认识不足传染性腹泻近几年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规律也有很大变化,以前冬春季多发,而近几年也有在其他季节流行的情况,尤其在集约化养猪场。
2.1.3对混合感染缺乏认识对腹泻的复杂多样认识不够,表现为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都归结为一两种病原,发生腹泻只认为是由一种或两种病原引起,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发病,往往存在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这就给腹泻的诊治带来误导,贻误了最佳诊治时机。
2.2防控存在薄弱环节
2.2.1缺少诊断方法由于基层缺少可用的简单快速的诊断方法,现在的诊断大都是凭印象诊断,而一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特点极其相似,凭上述几点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导致误诊。
2.2.2对腹泻的重视程度不同不同的猪场,领导对腹泻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猪场认为腹泻算不了什么,对其防疫也不重视。
2.2.3对新病原的研究不够除上述几种主要腹泻病原外,我国对其他腹泻病原的研究还没有开展,包括流行病学的调查,给腹泻的综合防治带来困难,这也是有些腹泻症不能很好控制的原因之一。
2.2.4疫苗的使用密度不够我国生猪免疫接种密度较低,大部分猪群处于免疫空白状态,造成易感猪群的广泛存在,为腹泻病的流行提供了巨大潜在的因素。
2.3防治失败的原因
2.3.1没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只有针对腹泻病因采取有的放矢的免疫预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性腹泻,否则造成免疫失败。
2.3.2存在混合感染腹泻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实践中往往只对其中的一两种因素采取措施,而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却得不到控制,表现为疫苗无效,或收效不大。
2.3.3没按说明书保存、使用疫苗一定要按说朋书使用和保管疫苗,如保管和使用不当,疫苗就会失效或保护率降低。
2.3.4疫苗的质量与保护率疫苗的保护率不可能达到100%,在使用疫苗后,因个体的差异,总会有没有受到保护的个体,而发生腹泻。
2.3.5接种时机不对接种疫苗时群体已处于潜伏期或感染强毒早期。
2.3.6母源抗体的干扰接种疫苗时母源抗体水平高,对主动免疫产生强干扰,影响疫苗的效力。
2.3.7病原体发生变异原来的疫苗已不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力。
2.3.8疫苗株与流行株血清型不符多血清型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使用的疫苗与流行性毒株血清型不相符,则不能保护或仅能部分保护。
3.1不同年龄不同原因引起猪腹泻的治疗
腹泻时由于肠蠕动加强,导致大量肠液、胰液丢失,钾离子、钠离子丢失增多,液体在大肠段的重吸收作用降低或消失而引起脱水、电解质丢失及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消除病因的情况下,采取强心补液、预防脱水、维护心功能、解除酸中毒、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等治疗原则。临床上多用0.9%的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VC、碳酸氢钠等。
3.2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要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对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母猪产前6 w和2 w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能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未发病猪场可不免。
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药,对于患病仔猪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防止继发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3%~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加强护理,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3.3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预防仔猪黄痢、白痢,种母猪可在产前14~21 d注射当地菌株疫苗,对发病严重的猪场在仔猪出生后1~2 d、12~20 d接种本地菌株苗。仔猪红痢用当地苗对种母猪在产前14 d和28 d各免疫1次,每次5~10 ml。预防仔猪副伤寒,可用当地菌株在30~40日龄首免,70日龄进行二免;连续产仔的母猪,只需在分娩前半个月注射1次,剂量为3~5 ml,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
对发病的仔猪,首先应选择磺胺类、复方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杀星、痢菌净等做药敏试验后进行治疗,同时也可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在饲养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
3.4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
对于球虫病的防治,仔猪与成年猪应该分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治疗可选用抗球虫药,如氯苯胍、莫能菌素、马拉菌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对于线虫的防治,应注意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舍内最好铺水泥地面。及时清扫粪便,堆积发酵。每年春秋2次定期驱虫。药物治疗可用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
3.5营养性及应激性腹泻的防治
对猪群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全价,配方合理,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注意圈舍清洁卫生。减少一切应激因素,避免腹泻的发生。
4.1重视母猪产前管理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保证母猪产后乳量的平衡与优质,防止母乳过浓、过稀或不足。在母猪分娩前21 d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K88、K99等。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减少仔猪腹泻的主要措施。母猪产前应把整个产房包括床隔板、床面及舍内各种设备彻底清洗、消毒,条件允许空置5~7 d后再进待产母猪。母猪进入产房要提前洗澡。母猪进产床之前洗澡很重要,用肥皂和温水给母猪清洗乳头周围、腹部、膝下、脚等,去除母猪身上的脏土粪便,消除引起仔猪腹泻的隐患。洗过澡的母猪在产前1 w进入产房。
4.2强化母猪产后保健
母猪产后的管理注意事项很多,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应激。母猪分娩时,饲养人员应在产床前看护,将仔猪身上的黏液擦掉,将其身体擦干,然后将仔猪放在有补热的保育箱中。母猪产后当天可肌注抗菌素。仔猪出生后要将脐带距腹部7~10 cm的地方剪掉,用碘酒消毒。脐带易感染,要处理妥当。新生仔猪生后尽快吃上初乳,同时做好固定乳头工作。做好保温工作,保育箱中的温度30~32℃,保育箱外环境温度应在25℃左右。仔猪生后3日龄应补铁,因为奶中缺铁,补铁可提高血中铁浓度。缺铁时仔猪易患贫血病,易受冷和感染疫病。8~10日龄应给仔猪补硒,补硒可提高抗病力。仔猪断奶时尽量减少应激原,例如:阉割、分群等,断奶后仔猪环境要通风保温,3周龄时温度应在25~28℃左右。搞好仔猪环境卫生消毒,每周猪舍消毒2~3次,每窝猪使用一套专用工具,避免混用交叉感染。
4.3改善仔猪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必须及早吃上初乳,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同时,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5%~2%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仔猪出生后及时补铁、硒和VE,可有效防止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硒缺乏症,但补硒和补铁应间隔7 d以上,以防两者拮抗。
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喂全价颗粒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 g,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渐更换饲料。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
S858.28
B
1004-5090(2015)02-0022-03
201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