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红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能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训中心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场所,它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启蒙地,是职业技能培训的练兵场,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培育的摇篮。因此,实训中心的管理模式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加强实训中心管理、创建优良的实训环境、提升软硬设备建设,是高职院校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的重要场所,是为各专业、各领域提供教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的能力”,可见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但是,就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来看,高职人才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大力开展实训教学,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实训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标准相结合,才能培育出同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人才,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认可。高职院校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战场,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开放式管理模式和理念是体现高职特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各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实训设备与实训教具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而一些院校实训中心的管理却延续着老调调、老框框,致使实训中心管理水平跟不上实训教学发展的脚步,严重阻碍了实训中心的发展。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都是逐步扩充起来的,在建设初期缺乏资金和较长远的规划,各实训室的设置按专业需求划分,每个专业课程设置对应着一个实训室。实训室管理由各专业负责,实训资源归属于各个专业,使用过程中各置所需、互不沟通,往往出现设备的重复购置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实训室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即关门大吉,造成某些可通用的仪器设备和实训场地空置,使实训室整体使用效率低下。
高素质的实训教师是实训室安全运转、实训教学如常进行、充分发挥实训室教学功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隶属于教辅类,人员招收面广、起点低、学历低,整体素质普遍较低,日常工作流于形式,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不具备管理实训室的经验,更缺乏维护实训室良好运作的管理理念,阻碍实训室的发展。
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场所,但受各种老观念影响,实训室任职人员、专业教师包括高校管理层都对实训中心的管理缺乏重视,实训指导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认为实训室的管理就是开门关门的简单工作。职称评聘没有针对实训中心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政策,进修学习也未有倾向性,实训教师的考核及职称聘任工作与其他教辅人员混为一谈,实训教学指导、科研任务、科学管理等工作无法在工作中量化体现,导致实训人员工作情绪低落、工作敷衍,更谈不上探究如何提高实训室管理、如何科学维护实训设备,实训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停留于表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的管理维护经费逐年增加,加上实训中心的不断改建扩充,往往导致实训室维护经费不足。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迅速,相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很多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已经达不到教学目的。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操作也是陈旧、落后的,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标准,实训教学徒有虚名。
一方面,实训教师在承担实训指导工作的时候,缺乏与专任教师的沟通,在更改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的时候不能充分发挥实训教师的作用,达不到实训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将理论课与实训课都安排在实训室同时进行,这时专任教师与实训教师良好的沟通尤为重要,资源与空间的完善结合才能达到理实一体的教学效果。
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是封闭式的,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外,实训室其余时间都是不开放的。对每一项技能操作而言,训练的次数、时数、时间都与掌握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但受规定学时数所限,学生没有任何机动时间到实训室进行课余练习。实训室在课后不面对学生开放,很少开展其他活动,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导致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实训空间闲置,造成巨大浪费。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单一的课程为定义对象的一对一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课程需求,满足本课程具体实训项目要求而建立的,是以实训项目为定义对象的实训室管理模式,是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训中心管理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以学科为定义对象的实训室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学科类型提出的实训要求,综合满足本学科实训要求的技术条件而建立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近年来逐步被高职院校采用。
在功能特点上,传统的实训室管理模式专项分工明确,一个实训室仅服务于一门专业课程,而实训室依附于专业课程,日常管理归于专业教研室,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积极地配合理论教学,及时有效地验证课堂理论。但弊端也不容忽视:由于服务对象的单一,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及场地使用率较低,导致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浪费,功能上的单一会使学生在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受到影响,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片面,缺乏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缺乏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而以各类学科为服务对象的实训室管理模式,优点在于实训功能全面,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学科所有专业,规模大、使用率高、便于管理、便于安排各类对外开放任务和学习交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由于各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因而在实训中心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除以上两种管理模式以外,还有的高职院校选择在课程、专业设置上分散,而人员配置相对集中的以上两种管理模式的折中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在管理上都趋于封闭状态,跟不上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步伐。
实训室的开放性管理是指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外,依据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将实训室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随时使用实训室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依据教学目标、实训室的不同功能进行开放管理。实训室的开放性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技能训练由被动变主动,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显著提高。开放性的管理使实训室的时效性大幅度提高,实训设备、实训场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实训室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训室的开放性管理不但面向学生还应面向社会。实训室拥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提供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作用。积极争取和企业、社会一切可以合作的团体进行合作。可采取开放、联合、共建等多种形式进行校企合作,还可以承接各种相关专业的校外培训,以学校为基地,利用实训室的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搞产品开发、搞课题研究,这样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又可获得社会效益。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学院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创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次年建立老年养护实训中心,并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取得丰硕成果。该专业2000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被辽宁省评为“示范专业”,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第二批42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该专业实训室也被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实训室之一。多年的开放式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缩短了技能与岗位的距离,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往往在实习过程中就被企业聘用,学生往往未毕业已就业。
对于技能性操作,我们鼓励学生随时到实训室练习,随时供应实训设备及耗材,组织策划各种模拟演练,提高操作熟练性。例如,推拿按摩的操作技术性很强,只有进行反复大量的手法训练,才能掌握其中的运用技巧,所谓熟能生巧便是如此。推拿按摩实训室在课后全面面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俩俩一组互相进行推拿按摩训练,每周二下午还组织学生为本院教师进行义务保健按摩服务。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们既能将自己所学的技能操作巩固提高,又能将所学的技能反哺教师。真兵实枪的演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职业技能、职业素质都得到锻炼,同时,教师的表扬、鼓励使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增强。
近年来,很多企业明确规定具备本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是企业入门的最低门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未能真正实现与企业对接,毕业生眼高手低,对工作不能很快上手又难以适应实习岗位的严格要求,被企业拒之门外。实训室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考取职业职格证书敞开大门,使学生能够随学随练、随到随练,学生们的主动性更强、效果更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开放式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思想活跃、理论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学生来说,通过强化技能操作练习能拓宽思路,考虑更多技能操作延展性问题,从而激发其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力;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对学生自发组建的各类社团开放,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以创新制作为目标的团队,在不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实训室现有资源和科研平台开展创新活动,进行各种创新制作。近三年来,我院专业教师申请老年护理方面实用新型专利7项,指导学生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2项。
实训室的开放管理,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的日常管理,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将现代企业普遍应用的管理模式——“6S”企业现场管理模式应用于实训室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尝试企业管理的职业化、现场化,为其职业生涯的“零过渡”打下良好基础。
灵活地控制时间,使学生成为实训的主人、时间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何时学习、何时实训,学生可以自控时间,学会统筹安排时间,也是良好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与大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积极承办校内外各类职业资格考核,包括养老护理员、按摩师、营养师、速录员等的等级考试;每个专业每年举办一次职业技能大赛,并参加本年度省、市、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参与并组织国内行业专家参照职业标准编制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养老护理员复习手册》;举办各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班、推拿按摩考前培训、营养师资格考试培训、速录员考前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设计等各类培训。开放管理模式进一步确立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行业霸主地位,同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重视,近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未毕业已就业,取得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
总之,实训室要加大、加深开放力度,争取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联合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开发,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在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最大化地实现了实训中心的开放式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2014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五届全国高职院校民政职业大赛中取得团体优秀奖、个人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社会工作能力与实务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09级毕业生刘振伟获得2014年度“江苏省最美养老护理员”称号。
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教育创新、技术创新的基地,其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水平、就业创业能力,也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水平。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是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是提升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内涵的重要措施,是实训中心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训中心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必然过程。实训中心开放式管理为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各高职院校值得借鉴和采纳的管理模式。
[1]杨西京,刘延民,于咏莉.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模式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36-38.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7-11.
[3]李建荣.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机制探析[J].实验室科学,2009(2):153-154.
[4]李胜明.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