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技职教育将步入调整期——台湾职业教育考察后感

2015-03-20 03:14项建国张廷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学生

项建国,张廷瑞

台湾的技职教育始终围绕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需求而发展,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滞后、人们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环境的影响,技职教育已不能独善其身、完全按既定目标进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一、台湾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技职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台湾所谓的技职教育就是技术与职业教育,从层次上将技术教育划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划为中等教育。台湾技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跟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从1945 年到2000 年,台湾社会发展经历了农业、工业及信息科技时期三个阶段,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也依此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60),发展农业及商业教育时期;第二阶段(1965-1980),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时期;第三阶段(1980-2000),技职教育体系建立时期;第四阶段(2000 以后),技职教育优质化时期[1]。本人认为从2010 年后,由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及互联网企业的诞生、台湾本地人口数量的下降和对大陆地区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将进入调整期(后优质化时期)。

二、弹性学程的建立使技职教育更显活力

1.技职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台湾的技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其教育的结构体系日臻完善,但是已显现了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后劲不足的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除了传统的学历教育以外,更多的在职人员也越来越多地感到知识的老化和缺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文盲重新进行了定义: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用的人。如何使就业者应付职位的升迁和职业的变动,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时代的脉搏,终身教育日趋重要。这也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如此,技职教育的对象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变化,而对象的多元需求对技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台湾技职教育试图摆脱终结教育的束缚,使技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兼顾升学、就业,并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即技职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

2.技职教育必须为社会需求与经济建设服务。为适应台湾地区开放后特别是对大陆地区的进一步开放所呈现的新格局。台湾技职教育弹性学程(回流教育和活化修业方式)的开启,使得台湾的技职教育更能够满足市场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更加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在上世纪末颁布了《教育改革行动方案》,在第六项“推动终身教育及资讯网络教育”中提出要“建立回流教育制度”,即鼓励各大专院校进行技术技能推广教育及教学教育、制定各大专院校的预修制度、制定回流教育办学机制、制定在职进修入学弹性及年资加分办法等。在第四项“促进技职教育多元化与精致化”中提出要“配合‘技术及职业校院法’之制定,研议辅导绩优专科学校、职业学校改制为社区学院,扩大办学弹性,提升教学水平,并提供在职进修、第二专长培训、回流教育等课程”。“回流教育”打破了单一的“直达式”的升学制度,提出了“多次学习”、强调“重学力”取代“重学历”,进而要求大专院校放宽入学条件,鼓励在职和脱产进修,让有经验有内在需求的人员进入相应层次的院校和专业学习。上述政策通过《建立高等技职回流教育体系实施方案》和《技专校院加强推动回流教育共同注意事项》等实施措施加以落实,这也是台湾技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特别是在职人员学习和进修技术的需要,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放宽“日间部”“夜间部”的具体要求,实现不同学制及不同院校间的相互选课,并将实行春、秋两季招生,使技职院校的学生得以采取“随时进出”和“零存整取”的方式完成学业[2]。

高等技职院校应该扩增教学机会:例如专科学校可以举办成人进修技职教育,提供相当层次的学历教育机会;大学和独立学院,可以着重举办在职人员的推荐甄试以及学位、证书或学分证明的技职继续教育。[3]

台湾地区提倡构建“全民参与,终身学习,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技职教育体系。事实上,“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思想贯穿着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技职教育本身就是顺应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3.现行的技职教育体系既缓解了政府的就业压力又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由于升学渠道的畅通,在校时间延长,从而延缓了就业的压力,同时也拓展了发展的空间。特别是专业执业证书制度、不同层次和体系文凭立交桥的搭建与完善,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和晋升,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升学与就业上获得与同级普通院校学生相近的待遇,从而消除社会歧视,这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以激发技职院校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成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台湾的职业教育曾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而现在,随着职业证照制度、多元文凭体系的落实,这种情况已得以彻底改变,甚至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要求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4]。

三、台湾技职教育受传统人才观的影响促使技职教育进行调整

虽然技职教育体系在台湾已经相当成熟,尽管也将技职教育在台湾地区已经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也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但是因人们看不起技职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技职教育仍处在弱势的境地。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业规划时,往往以普通学校教育作为选择对象,学业规划的价值取向与大陆相一致。

1.政策导向促进技职教育体系转向。人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技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没有必要存在两种体系,这将使技职体系教育向普通高校转化,从而失去原有的优势。台湾因知识经济、产业转型,对技术教育的支持也大幅度转向[5]。

职业技术教育由于人们期望值的提高使得学历层次的拔高成为总趋势,也就是说如何发展本科以上层次的技术院校是后续考虑的重点。经济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人力需求结构渐呈纺锤形,其大部分要拥有高级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据“经建会”人力规划处预测,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台湾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将呈递增趋势,年增加率在3.7%以上,具有本科以上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而台湾教育当局上世纪末发布的教育报告书则决定:调整高、中职学生的比例;进一步畅通职校升学通道;实施弹性学制、学分互认、课程同化、合作办学、在职进修、增设技术学院等新学制。

2.功利式教育使技职教育特色不再显现。

(1)招生不再是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升学为导向。近年来台湾技职教育过分重视升学通道的畅通,把技职院校原本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成以升学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借以吸引学生和迎合家长的期望。因此技职教育动手能力特色不再显现,对学生毕业后就业和就业辅导工作逐渐减弱,这样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不再明显[6]。同时,很多技职院校为迎合社会需求实现快速升格,招收大量年轻优秀的高学位的教师满足办学对师资的要求,而这些教师大多数经过专业系统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基本训练,但鲜有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现行台湾的技职教育基本以学术价值为取向,教师也以追求学术专长作为教育的目标,因而台湾原有的技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正在逐渐退去。

(2)技职院校的老师不再与业界接轨。政府沿用一般研究型大学的评鉴标准,让想要升等的专科为了满足教育部的评鉴要求,因此大量引进有研究学历、却无事务经验的博士进入技职院校。当科技大学涌入各类“学术型”教师时,势力庞大的学术界老教师,打着学术自由化的旗帜,由教授主导教学内容,科技大学就变成了教授个人喜好的发展地,当然会和现实需求完全脱节。

现在技职院校拥有教师资格的老师再考个证照就可以替代专业教师的位置。技职院校的技术老师,本来应该与业界频繁交流,甚至定期更换,才能时时掌握市场最新情报和最新技术,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从他们身上学到职场要求的最新技能。技术教师与走向终身执行追求升等之路,向学术倾倒,这种现象表示技术学院无法与市场接轨,传授最新技术[7]。

(3)技职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技职教育的特色及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与产业结合及需求的基础上。近年来台湾岛内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使传统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而向外转移,相反由于大陆与台湾不断开放使旅游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不断兴起。但台湾的技职教育无论是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基本以传统产业需求为目的而设置,这种设置的优点是掌握某个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迎合市场需求。其缺点是所学知识面过于浅窄,在产业转型升级时其适应及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不足。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调整为以行业课程为基础兼顾企业特色课程。这样不仅能够适应当今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满足旅游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需求),也能够使传统产业的人力资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尤其是良好的道德品格、知识的宽基础、自主的创新能力等。这就是目前技职教育软肋,因此技职教育与产业的发展相脱节,技职教育将失去它存在的基石。

随着对大陆民众个人旅游的逐渐开放,餐旅等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的缺口将大大增加。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3.人口压力促进台湾技职院校优胜劣汰。台湾目前大学(包括技职院校)每年招生容量大概为30 万,凡参加考试的基本都能够入学,生源已显不足。而再过10 多年这种情况将愈演愈烈,2010 年台湾的新生儿人口还不到17 万。

(1)技职院校竞争力在减弱。由于中国“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等传统观念和现行机制的影响,在面对世界教育一体化和市场开放的趋势下,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强弱是关键。尽管台湾技职院校的转型升格,减缓了一定的压力,但可预见的人口老龄化、学龄人口的减少对招生生源的压力已将逐渐呈现。另一方面,在大陆加入WTO 后,大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国外大学对台湾教育市场的压力将更为明显。

现在很多台湾家长为了让孩子更有国际竞争力,都把小孩送到国外读书,但往往孩子习惯了国外生活方式,完全西化,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而不愿回台[7]。

(2)社会的认可度、家长的虚荣心迫使技职院校往更高层次发展。文凭主义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家长从骨子里轻视技职教育,“读书才能出人头地”的单一价值观在背后推波助澜,成为大学开放升等的“帮凶”,使得高学历“假性需求”[8]。

当经济越富裕,升学的意愿也随之提高。目前技能教育升学管道表面上已经畅通,但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学生就读的意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价值观及工资待遇对现阶段的操作层并未得到充分的改善,使得技职教育偏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转向为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的价值观。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台湾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数量不断地扩充,也挤压技职教育发展的空间。

四、生源的不足和环境的影响迫使技职院校走国际化道路

依据台湾目前高等教育学校的设置以及招生的数量,如果招生不走出台湾地区,那么将有不少的学校面临倒闭,不少的教师将面临失业和改行。根据这一预测,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时度势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招收台湾籍以外学生,以缓解本岛招生的不足。

1.台湾招生的东南亚策略。台湾1998 年修正发布“技职校院赴东南亚开设境外专班试办要点”,以提升学校招生竞争力。并按照实际执行需求修订境外专班试办要点并修订来台就学办法,持续扩大技职校院招收外籍学生之成效。目前技职校院招收外籍学生结构中,90%以上集中于东南亚国家。

2.台湾大学招生的大陆策略。台湾2010 年后陆续出台了“陆生三法”修正草案、“陆生来台就学及停留办法”草案等,也成立了“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并制定了招收大陆学生规定及简章。逐年扩大招生院校和招生人数。目前台湾还根据学校的所有制性质对生源和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台湾当局目前对大陆学生有不少非理性的限制:报考本科及以下的学生或者高职交流生只能进入私立学校;报考博士和硕士的,虽可选择公立大学,但台湾现只承认大陆41 所大学学历,这给报考公立大学设置了屏障;另外还有大陆学生不得报考公职及专业技术执业资格、不得报考涉及台湾安全领域的专业等等。这些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高校对大陆学生的吸引力,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认清形势,将招收大陆学生作为弥补岛内生源不足的重要源泉,因为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言相通、文化背景一致、生活习惯相近、路途较近,又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台湾的技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该已日臻完善,但是由于教育环境的影响制约了它的发展,并朝着与技职教育相背离的方向发展。这将给职业教育带来重创,也必将影响产业的发展。因此台湾的技职教育将步入调整期,这也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1]黄富顺.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4).

[2]姚加惠.近年来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政策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

[3]杨辉,邰鹭明.研究与比较——海峡二岸高等职业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严长寿.教育应该不一样[M].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5]吕鑫祥.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J]职教通讯,2001(9).

[6]夏雨生.对台湾技术职业教育的思考[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1(5).

[7]王丽娅.台湾职业教育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