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婧,王 馨,张伟岸
刘文婧,王馨,张伟岸/空军航空大学助教,硕士(吉林长春130022)。
地理这门课程,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初中和高中都有专门的课程进行学习。大学里开设的地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如何打好这个基础,是一个讲授地理课教师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大学阶段地理课程的学习,更偏向于专业方面,课程的侧重点和难点紧贴着专业的核心内容。学生不仅要扎实地掌握课程的内容,还要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激发起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由于地理这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对专业课程还没有任何了解,甚至对专业所学知识、专业发展方向,都没有任何认识。在讲授地理课程知识的同事,还要渗透专业知识和专业方向,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比如每个省或每个区域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人口情况、矿产情况、经济情况等等。而这些内容本身没有什么特殊的联系,并且这些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枯燥的。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主动的掌握这些枯燥的知识点,就成为了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下面就以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为例,研究地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手段和方法。
要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就首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而这个兴趣的由来,就可以从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开始,也可以从一些有名的历史事件或者名人轶事中引出。学习这门课程的每个学生都来自祖国各地,一提起自己的家乡,就有很多说不完的话。所以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给所有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每节课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一名或者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的内容可以包括家乡的山水、气候、民俗、特产等。每节课进行讲授的学生,可以进行有序的排列,结合当次课程的内容和区域,对学生进行分配。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如果讲授的内容,刚好课前学生也提到了,就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如果学生没有讲到,就可以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补充,加强学生的记忆。
另外,在讲授区域地理环境的时候,可以结合本区域曾经发生过的有名的历史事件来进行讲授。比如讲授到中原地区的时候,就可以引入齐鲁长勺之战、成皋之战、官渡之战等历史事件。由这些历史事件,就可以引出中原地区的地形特点、重要地位等课程内容。这些历史事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介绍了历史事件之后,可以给学生设置思考题,让学生来讨论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结果。
在讲到我国边境及边界方面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和当前国际的热点问题,引入一些邻国的政治形势,以及与我国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引入当前热点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疾病控制、文化冲突、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1]这样既可以和生活实际以及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也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学好地理课程的兴趣。
地理课程的内容繁多并且庞杂,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寻找对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识进行探索的切入点。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找到这些主动探索的切入点。
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地理事物在空间上是有联系的,并且地理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有联系的地理区域中的要素进行对照,找出不同区域的相同要素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相似之处。[2]学生在这种引导下,能够将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和划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理区域要素的框架。
另外,地理课程的内容和知识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它和我们密切相关。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对身边的地理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且定期的组织学生把自己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展现出来,给大家做演讲或者汇报。这就可以让学生养成长期的对地理信息关注的习惯,并且可以锻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
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新闻,和学生一起讨论热点的地理问题,比如近几年华北地区的雾霾、春天时候的沙尘暴等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地理是密切相关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主动探索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3]这也说明,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让学生记得快,而是让他们忘得慢。
而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研究发现,由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时间最长。所以怎么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并且有规律地进行知识的复习和重复记忆,就是教学的关键点。
在地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中,对区域中的资源情况的记忆是最枯燥和困难的。为了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记忆,可以考虑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记忆的过程中去。受到旅游地图的启发,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空白的区域地图,然后每学到区域资源情况的时候,就让学生根据课上的内容,自己在空白地图上进行分类标注。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不同的资源类型,然后观察并总结出资源分布的特点。还可以定期对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就可以进行重复记忆。
对于某个知识点或者地名的记忆,可以编排几个顺口溜,或者找出记忆的规律。比如,黑龙江省的煤炭分布,主要有鸡西和鹤岗。对于这两个地名的记忆,就可以采用联想的办法,“黑龙江”这个名字中有“龙”,这是个动物,这个省下辖的市中,有煤炭分布的两个城市名字中也有动物名字,“鸡西”中的“鸡”,“鹤岗”中的“鹤”。通过诸如此类的办法,就可以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加深了记忆。
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基础。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会经常应用到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所以,学生不光要记住各个知识点,还要会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地图学的知识,并且后续的专业课,也会大量的使用到地图或者图像数据。要求学生要掌握读图识图用图的本领和技能,就需要把地理课程的内容和地图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在带着学生们一起分析了前几个区域的地形和水系特点之后,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分析图像数据的流程和重点。那么剩余的区域的地形和水系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区域图像来进行读图和分析。学生们通过对图片上的颜色、等高线、方位角的分析和测量,得出区域地形或水系的特点,最后给大家讲出自己分析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眼和动脑的能力。为后续的图像数据的操作和分析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资源不断扩张,这同样也包含地理信息。面对庞大的地理信息资源,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未来图像数据的数字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4]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将来都会整合运用到计算机系统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介绍地理学方面的前沿知识,还可以在学生分析出的区域地形水系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特点的模型特征和数据结构特点,为以后的图像信息数字化做好铺垫。还可以进一步组织有经历的学生,进行地理信息的数字建模和系统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研究能力。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上述的四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让学生自主地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且根据检验结果调整后期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这个检验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划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检验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识,能够依据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1]宫作民,仲小敏.国内外地理教育研究[J].科教文出版社,2004.
[2]高家宁.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3]韩晓吉,刘凤鸣.基于艾宾浩斯遗忘的用户兴趣模型更新机制[J].技术应用,2012(7).
[4]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