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瑶
唐瑶/淮海工学院讲师,博士(江苏连云港222005)。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作为时代的潮流已经逐步渗透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因此,各大高校中已开始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塑造潜在创业者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方向。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人才为目标,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型创业的意识、思维及创业的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21世纪,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人数在逐年上升,据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人数为727万,毕业人数创历史之最。随着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被显现出来,在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当下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和信息迅速膨胀发展的世纪,它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人才。对于大学生来说,简单的接受知识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在社会的激励竞争过程中争得一席之地。当前,整个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大多数单位的职业与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相匹配,这就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寻觅到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因而,自主创业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最优方案。但是自主创业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该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坚实的创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论和丰富经验的讲解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急需关注和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上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就大学生创业现状来看,其创业创新能力比较低,而且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创新的观念、欲望以及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就高校自身而言,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从20世纪末开始,全国高校已经开始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研究和培养,如:21世纪初,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并且依据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就当前的总体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并且高校自身的培养环境、培养模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就调查显示来说,有大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就他们自身想法而言,受过多年的教育使得他们都想获得一份安逸的工作,不愿意去自主创业。加上不少大学生自身缺乏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业能力,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把创业作为迫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在现实的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认识到创业的价值,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据数据统计显示,仅有0.86%的学生愿意创业;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较差。
高校虽然已经普遍的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还仅处于认识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园内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并且大多数的高校没有将创业课程纳入到必修课学分范畴之内,仅是作为选修课,因而其教学的主要方向并没有大的改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也并没有给予学生创业培养的良好的环境。在缺失创业教育的环境中,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积累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今,政府对创业政策支持的实施程度较低,并且风险投资环境差,不能够解决户口和社会保障的问题,尊重创业、倡导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厚。此外,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他们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不支持自己的孩子进行创业。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缺乏创业经验、缺乏资金投入。总而言之,学生创业的大环境较差,风险大,而且失败率极高,这些种种因素都让不少大学生望而却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现如今,创新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研究,在项目选择、市场运作、团队管理以及人脉管理等多种方面都需要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就创业者而言,如果自身缺乏创新的思维和相关的知识技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导致创业的失败。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自身具备开拓性的思维以及技能对其创业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其创业技能、管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都比较薄弱,这就表明大多数的学生不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基本的创业技能。
创新创业能力对创业的整体水平和创业的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时期是培养和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力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与创业二者共存亡,只有相互促进才能相互影响。对创业而言,只有创新意识的注入才能使得创业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对创业而言,创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创新课程、营造课堂创新氛围等方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1.创新课程的开展。当前,大多数高校通过开设《创新学》这个课程来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课程的开设能够将创新思维和各类教学课程相互融合,让教师在提高自身创新意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学生有自己的创新思维。
2.创新氛围的营造。高校作为传播思想与知识的集中地,具有开放化、多元化的特点,多元思想相互交融。因此,高校应该营造创新的氛围,提高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从而迈出创新步伐。
受传统安逸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希望自己毕业之后找到一份福利待遇各方面都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工作,普遍缺乏自主的创业意识。因此,在当前就业问题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对培养理念进行改革,在积极探索开发创新教育的同时,逐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不少学生已经看到创业的价值,认为创业可以带给自己高额的回报率;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缺乏最基本的担当和责任意识。因而,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和财富,同时创业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现今,随着毕业就业形式的愈来愈严峻,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高校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更为合格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才。
[1]宋之帅,赵金华.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张法光.基于网络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电子商务,2011(1).
[3]史凤贤.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4).
[4]黄牛武,黄光裕.基于“世界大学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