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华
(荥阳市畜牧局,河南 荥阳 450100)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赵江华
(荥阳市畜牧局,河南 荥阳450100)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1971年英国首次暴发猪流行性腹泻疫情,并于1978年分离到病原。近几年,该病很少在欧洲暴发流行,但在中国、泰国、日本、韩国及菲律宾等国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依然是引起猪群腹泻的重要病原。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0年10月份以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以空前的传播速度在短期内迅速蔓延至我国南部地区十多个省份,引起至少100万头仔猪死亡,并持续呈现一种流行态势,使我国养猪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该文对近几年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病原特征及防治措施
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各个阶段猪群均易感。该病主要从育肥猪群开始,再传染到保育舍、母猪群和产房,且尤以产房7日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危害最大;哺乳仔猪感染后拉黄色水样腹泻,有的产房仔猪伴有呕吐症状,并迅速脱水、死亡;即使妊娠母猪感染腹泻后康复或经返饲,新生仔猪亦会感染腹泻疫病,造成仔猪整窝死亡。
健康猪群,尤其是健康母猪及育肥猪可携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成为潜在的传染原。
有学者对目前临床中流行的PEDV毒株的S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所得到的基因序列与疫苗毒株CV-777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流行毒株与CV-777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只有90.1%。与CV-777相比,流行毒株大多都存在变异,主要分子特征表现为流行毒株S1区的最N端处58,59,60,61,140位点增加了几个氨基酸,分别为N(或K),Q,G,V,N。同时163(N)和164(I)位点的氨基酸缺失。此外,与疫苗毒株相比,这些变异毒株在某些氨基酸位点发生一致性突变。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S蛋白的疏水性特征,也使现有的疫苗毒株不能对猪群提供足够的保护力。
我国研究人员根据PEDV毒株的S基因对临床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CV-777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流行毒株与CV-777不处于同一分支,且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远。而与泰国流行毒株相比,我国的PEDV流行毒株仅有一小部分的核苷酸突变,表明我国流行的PEDV毒株与南亚地区的毒株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疫苗免疫:最好是针对变异PEDV的疫苗。此外,要做好基础免疫(猪瘟、蓝耳病等)工作,防止免疫抑制疾病继发感染。
卵黄抗体是禽类血清中的IgG进入卵黄中而形成的一类免疫球蛋白。由于鸡和猪的亲缘关系较远,能够识别在猪体内不能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对猪源病原体能够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在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
益生菌可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保障胃肠道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
在日粮中加入ZnCl2或ZnO可以降低尿乳果糖或甘露醇的比值(LMR),即肠黏膜通透性降低,防止病原进入全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有实验证实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单克隆单链抗体(scFv)能在体外阻止PEDV侵染靶细胞,该方法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喷雾干燥的血浆蛋白可以调节派尔集合淋巴结以及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减轻腹泻症状。
表皮生长因子EGF能够刺激肠道隐窝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萎缩性肠炎的康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促进小肠绒毛恢复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但该方法的治疗成本较高,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S858.28+9.1
文章编号:1004-5090201501-0048-01
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