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力苗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移动图书馆作为适应网络数据化发展的新兴产物,渐渐为人们所接受,尤其是随着APP移动数据终端的普及,移动图书馆几乎延伸到实体图书馆以外的任何空间与载体中.国外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建设的一条新兴的构建方式,适应数据化时代需求的表现,也是阅读方式的转型.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已具备实体图书馆并行的社会功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当前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话题.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数字化环境下实体图书服务的变革,作为图书馆行业的工作人员,理应明晰其具体流程和发展动向.尤其是在高校工作的图书馆行业的工作人员,对移动图书馆的认知需求更为迫切,由于大学生个体对图书馆和手机的依赖相对较高,移动图书馆在学生群体中更受欢迎.因此,本研究从高校移动图书馆功能与发展路径进行一系列研究,对数据化时期移动图书馆的应用与了解,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尤其是应用型地方性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移动图书馆作为实体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一个支系,在数字化环境的情境下,实体图书馆在面对移动网络环境不断强化过程中,部分功能已受到实体性限制,也催生了移动图书馆概念的出现.复观移动图书馆的关注,在我国学者中始见于2004年,而在西方社会最早见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移动图书馆源自Mobile Library译文,最初指的是将大型交通工具作为实体图书馆样式进行设计,内部放置部分书架与其他图书应用设施,供给读者进行阅读或休息.从本质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移动图书馆概念仅仅是实体图书馆的集中化与移动化处理而已,而与现代意义上的移动图书馆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现代意义的移动图书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突破性的发展,电子书籍的出现,以及无线网络、数据库建设等一系列数字化载体与工具的出现,移动图书馆为各国所建构.据可靠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自2001年以来,就着手建构移动图书馆,美国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大学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阅读与应用等各项服务.
移动图书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图书馆建构,对于图书馆来说,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在实体图书馆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处理.因此,从内涵上来说,移动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与实体图书馆的融合,但与实体图书馆的概念有着质的差异.移动图书馆的实现应具备以下三个重要环节,良好的电子数据库、可移动的数据终端,无线互联网络.其中,电子数据库依托于实体图书馆的建设,资源平台、检索平台、数据发布平台.可移动数据终端包括,手机、平面电脑、电子书籍阅读器等等.而无线网络以WIFI、3G为主.读者通过数据检索,信息发布获得数据链接或者数据下载,实现书籍与服务的快速获得.其便捷性、个性化与移动性在移动图书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与数字图书馆相比,具有简洁性获得等优势.
高校移动图书馆基于实体图书馆建构基础之上,在建构高校移动图书馆要考虑到其功能性的现代融合.实体图书馆通常具有目录检索系统,在移动图书馆中,通过WAP页面需求检索,用户则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实体图书馆信息的查询与目录索取,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图书需求的申请、图书续借与图书证件挂失等业务.同时,在移动图书馆中可以获得手机业务的相互连通,诸如短信提醒业务,讲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相应信息的获得,诸如图书信息资源、超期或到期图书提醒以及图书馆通知等内容.移动图书馆也可以E-MAIL的形式给读者进行相应邮件的发送.实现实体图书馆系统上需要人工来完成的相应流程.通过短信和电邮的方式提醒给读者,是移动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也是移动图书馆为大多数高校可以开设,并为读者认可的基本服务.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移动图书馆的数字可视化功能是其关注的主要方面.高校移动图书馆以学者和社会需求者为主体,而大多数用户集中于学业或工作,因此,移动图书馆的可视化定位与互动功能则显得尤为重要.移动图书馆通常具备实时通信软件系统,给读者提供实时咨询服务或者通过平台服务为读者提供一系列可查询的详细信息.甚至可以针对特殊读者进行特殊的实时性咨询服务.同时,随着视频通信能力的不断提高,移动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通过视频社区或即时软件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做到直接的信息沟通,省去大量复杂的文字交流,保证读者获得实时信息的同时,也使读者获得感性的服务态度.通过对读者需求的前期判断,给读者提供一系列信息数据,其范围通常可包括:电子文本、有声读物、在线课程与各类音视频资料等等,满足读者实体读本以外的各种需求.并且,为特殊读者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性服务,诸如可以提供读者具体位置,对实体图书馆进行3D式遨游,类似于“掌上手游”的情形,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置身于大规模图书馆中,而不必为图书馆庞杂的布局所烦恼,尤其是针对不熟悉图书馆馆藏服务的各类读者.
随着东部沿海城市和国内知名高校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强化,移动图书馆的概念渐近为大多数个体所知晓.然而,与国外移动图书馆的认知相比,国内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熟悉程度还是相对较为滞后的.部分大学生、教师,甚至图书馆服务人员都仅仅是知晓其概念,而不甚了解其操作流程和具体应用能力.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国内2005年由上海地区首先发出数字图书馆的大规模建设,继而北京、广东等地也出现一系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然而,这一时期也仅仅是基于对网络技术进入图书馆行业的一个结合,从应用上来看,并不是真正意义图书馆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APP应用平台的出现,将阅读与手机软件相结合,或者说与电子终端相结合,国内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移动图书馆概念.而对这一概念认知或者了解,也仅仅限于手机在个体间广泛普及后.因此,从整体上而言,国内各界人士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移动图书馆的认知也仅仅在近几年内才算真正意义的有所认知.
当然,从国内已有移动图书馆的高校建设来看,其功能建设仅限于基本功能性运行,而拓展性功能相对不足.从操作方式来看,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项目的短信服务、WAP网站两种路径,而平台服务开发相对较少.在近几年来,平台服务才为国内人士所关注.同时,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项目与具体服务内容也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图书预约、到期提醒、图书馆信息公告与电子阅读服务方面,而书目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等服务在部分移动图书馆服务中相对较为匮乏.尤其是在参考咨询方面大多数移动图书馆在这一环节上处于缺失状态,或者处于网站建设中,较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
从客观上来审视,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目前建设情况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人力、物力与对移动图书馆的认知等一系列因素所制约,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方面缺少服务平台意识,缺少图书馆与应用客户之间的互动,缺少跨库检索平台满足用户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可以说尽管国内移动图书馆渐近为人们所接受,并取得一系列的建设格局,相对而言,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则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讨.
高校移动图书馆在数据化环境的当下,其存在与发展是一种的必然趋势.而在高校建设移动图书馆则要考量院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与院校资源、电子数据、硬件设备等相关条件有着直接关系.其中,电子资源库的建构则是移动图书馆建设关键环节.同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养也是重要因素.可以说,无论移动图书馆,还是实体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在图书服务的过程中起到中坚角色,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移动图书馆的认知,直接决定着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强化图书馆服务人员主体认知,通过集中培训或者外出学习,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理论与技术层面的提升,同时,可以有针对进行短期讲座或者部分馆员提供国内知名高校移动图书馆参与工作的机会,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熟悉或学习移动图书馆的具体流程和服务方式,从较为专业的角度上为读者提供图书馆预约、咨询、可视化等服务.
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图书馆人员的培训、电子设施与资源的搭建,都需要区域性高校或者高校主体进行投入与实施.同时,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纸质阅读仍是主要路径,而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的输出必然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平衡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对现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亟待考虑的具体问题.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相关电子法规、标准,尤其是版权问题一直是电子资源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在高校建设移动图书馆,要考虑诸多方面问题,除了完善移动平台,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制定完善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外,与社会各界进行协调合作,也是极为必要的,只有做到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实体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或读者所服务.
〔1〕魏群义,侯桂楠,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2(01).
〔2〕江波,覃燕梅.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01).
〔3〕曾满江,李勇文,刘娟,胡臻.提升用户体验的移动图书馆网站优化研究——以四川移动手机图书馆项目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01).
〔4〕佘静涛,刘锋.RSS技术在移动图书馆新书推荐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2(01).
〔5〕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02).
〔6〕姜颖.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