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多智 万 运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浅谈肢体语言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
吴多智万运
(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肢体语言的运用对改变目前高校思政教学现状有着重要意义,将其引入思政课堂,不仅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了解学生课堂心理变化,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肢体语言的运用应适时适度,要有情感,也要有美感。
高校;思政教学;肢体语言
目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多为枯燥乏味,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争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1]思政课教师注重学历与科研的提升,而相对忽略人文素养与教学艺术水平的培养,不注重思政理论宣讲的艺术化和表达手段的多样化。教师过分局限于教材,对隐形教学方法重视不足,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契合当代大学生思维与学习习惯,使思政教学“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寓教于境”,收“内化为知,外化为行”之功效。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或动作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胯、腿等人体部位的各种动作代替或辅助口头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方式,它包括人所具有的表情、眼神、手势、姿态等常态行为[2]。肢体语言可分为手势语、姿态语和手脸并用的表情语。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包括教师肢体语言与学生肢体语言,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运用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肢体语言的积极互动是调节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节奏的有效手段。
高校思政教学不仅是在讲政治、讲知识,也是在讲道理、讲认知、讲情感。应追求理与情、理与趣的有机统一,把政治讲透,把道理讲活,化理论说教为情趣感知,使思想政治教学成为一种艺术,成为一种境界。从教学艺术上讲,内容严肃的思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表演性,讲台也是舞台,教师在自觉的表演意识支配下,运用多种手段调动课堂气氛,掌握学生的心理节奏和感受,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顾沛认为高超的教学像演戏一样属于艺术。“一堂课讲得好,就像演了一场好戏,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对讲课者也是一种享受。”艺术化的思政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到艺术之真,还能感到艺术之美,其中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教育家严济慈也认为教师可以借鉴演员手段善于表演。“要像演员一样,……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同学们看你眼色神情在变化,才能被吸引住。”[3]
美国心理学家爱伯特·梅拉别恩经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4]。肢体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是集中与维持学生注意力,有效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思政教学中有效运用肢体语言不仅对有声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修饰,而且起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功效。将肢体语言引入思政讲台对提高思政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2.1教师肢体语言在思政教学中的意义
2.1.1用肢体语言展示魅力,调动学生兴趣。
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趣味最浓的时期。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许多学生是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程。思政课内容相对严肃枯燥,如果缺少生动而恰当的肢体语言,教师不能充分展示教学艺术魅力,课堂气氛与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现在大学生成长环境与以前已有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识与情趣结构,知识的娱乐化,教学的表演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讲台即舞台,课堂上教师集导演与演员于一身。思政老师应有丰富、自然、亲切的表情,生动、形象而恰当的手势,得体而高雅的教态,充分展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个性魅力。优化教师形象,增强偶像意识,给学生以美感,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可信度。为减少教学成本,高校思政教学多为大班教学,老师与学生交流少,距离感强,学生与学校关系在教育产业化中逐渐变为商业关系,传统师道日渐衰微。运用好肢体语言可以增强老师的亲和力,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老师亲切含笑的眼神,可以传递一种关注、关心、友善的信息,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敬、被信赖、被关注,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
2.1.2运用肢体语言维护课堂秩序,更好地组织教学。
大学生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自制与自学能力也有了较大发展,对教师课堂中的权威有很强的抗拒意识,语言上的呵斥和直接的说教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采取适当的肢体语言暗示和提醒,往往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大班教学,思政老师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被分散,学生更容易出现睡觉、聊天、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教师应适时、适当运用丰富的表情、目光接触和富有表现力的手势来不断强化课堂秩序,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同时对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适时运用肢体语言暗示、提醒,通过拉近与学生的体距,有效地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1.3运用肢体语言强化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变得鲜活、直观和形象。
要改变思政教学课堂的枯燥、抽象与沉闷的现状,激发思政教学的魅力与吸引力,就必须实现思政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艺术化,发挥教师肢体语言对教学内容的强化功能是一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表情与动作营造课堂情境,将自己的肢体语言融入教学内容,辅助或强化对知识重点的理解,使艰深枯燥的说教变得鲜活,直观和形象,既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回忆中,可根据教师当时的肢体语言,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刻,持久的理解和记忆。在国外教学中也十分强调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设想你的课堂是一个剧场,而你是一个演员。……在讲课过程中,你不但要运用你的声音,你还要运用肢体语言。你需要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你需要使用手势强调你的观点,你需要在舞台上四处走动,并且还需要在沿着中间的过道走几步。”[5]恩格斯对肢体语言丰富的演讲推崇备至,在《致马克思》一文中指出:“一次演讲将胜过十篇文章和一百次访问。”[6]
2.2学生肢体语言是接受程度与教学效果的晴雨表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环境,了解学生对教学反应与课堂效果主要靠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学生的肢体语言主要分为手势语、姿态语和手脸并用的表情语。通过肢体语言的信息反馈,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及对教师讲课的认可程度等[7]。
2.2.1从手势语来看:当学生将双手握拳放在胸前,表明学生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有抵触情绪;学生一只手自然放在桌上或双手叠加在桌上是一个让步性动作,表明学生在认真听讲;手上小动作不断表明学生对讲课漫不经心,对所上内容不感兴趣。
2.2.2从学生的姿态语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站姿和坐姿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反映。思政课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坐姿来了解对教学的认可程度与教学效果。当学生双腿并拢,双手放松自然摆放,并且上身前倾,表明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在认真听讲。与老师教学的预期一致时,教师可以继续按现有的节奏去实施教学内容和行为。如果学生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或者翘起二郎腿,坐姿后仰,表明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并有抵触情绪,甚至不耐烦充满厌倦。当教学效果与预期不一致时,教师应在教学计划的范围内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运用教学艺术手段调整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与吸引力。如果学生趴在桌上或低头,或左顾右盼,表明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程度不够,学生虽在听课,但并不认真,这时教师应注意变换教学节奏,调动课堂气氛,变化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或者通过要求学生拿笔做笔记或翻动书页将学生注意力保持与教学内容同步。
2.2.3从学生表情语来看:面部表情语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在外部环境与内心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所引起的眼睛、额头、嘴、眉毛、面颊等部分的变化,从而进行情感交流与信息传递的手段。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认为:“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8]人的表情虽只是一瞬间,但往往是内心感受的真实反映,通过掌握学生在课堂上手脸并用的表情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情绪反应,从而调整课堂氛围与节奏。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时,通常有以下表现:头部直立,或手轻轻靠在脸颊上,或视线随老师移走并与之有眼神交流。这都表示在认真听讲,学生注意力集中。当学生对内容感到厌倦时,学生通常有以下表情语:用手撑头或眼睛下垂,旁顾左右,都暗示学生有厌倦心理。当学生对所讲内容心存疑虑或若有所思时,一般会出现以下表情语:抓耳挠腮,通常用右手的食指抓挠位于耳垂下方的脖子侧面,通常是五次;或用手抚摸下巴;或提高右边的眉毛[7]。以上表情语暗示学生对所讲内容理解遇到困难,心存疑惑,教师应适时作出强化解析或举例加以说明。另外,依据“人类领域学”有助于判断学生对老师的整体态度,座位靠前或靠后可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
3.1老师肢体语言重在传情
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在于思想理论的传输,还在于思想情感的熏陶。肢体语言作为教师口头语言的辅助和补充重在传情,传递积极的情感,营造课堂氛围,起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思政老师满面春风,面露笑容走进课堂,温和的表情,含笑的眼神,优雅的站姿等肢体语言传递出关怀、信任、真挚的情感,让学生感到愉悦和亲切。与学生适当进行眼神交流,在感到关注和欣赏时,学生一般都会积极认真地参与配合老师教学。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对学生有很强感染力,对学生思想行为起着较好的引导调节作用。
3.2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要适时适度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要适时。肢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起着调节课堂氛围,维持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课时就应以微笑眼神、一个优雅手势,不断传递对学生的关注与欣赏;而不是在课堂整体纪律涣散时再敲黑板、拍桌子,反而激起学生的厌烦。展示肢体语言要适度。肢体语言展示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节奏,融合与正在所讲的内容,过快或过于频繁反而有失庄重与幽默,显得手舞足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3肢体语言应具有美感
肢体语言的应用因人因时而异。多数脱口秀主持人往往都是肢体语言运用的高手,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关键是其举止既表情达意,又具有艺术美感。教师的肢体语言要体现美的教态,是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审美情绪的体现。为人师表,教师站姿、走姿、手势等应能体现出良好的气质,如笔挺微收的站姿,优雅的步伐,端庄整洁的着装,给人从容不迫、稳重大度之感,既塑造教师自身良好的形象,又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教师的肢体语言庄重中应给人美感。如手势被称作讲台上人的“第二张脸”,教师的手势应优雅有力,而不是随随便便频繁地晃动。
在一定意义上讲,课堂肢体语言是学生与老师心灵契合的纽带。与专业课教师不同,思想政治老师应以审美态度去审视自己的职业,将讲台视为提升与完善自我形象的舞台,营造自己的气场,以游戏的精神融自由于课堂,实现寓教于乐,从而改变思政教学的困境。总之,肢体语言是门复杂的学问,将其恰当运用于高校的思政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政课堂教学手段,也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2]尹昌平,等.论肢体语言在高校工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法研究,2012,(3):114.
[3]宋成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趣味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35.
[4]沈力军.课堂上的非语言行为[J].外国小学教育,1983,(4):23.
[5]彼得·法林.教学的乐趣——大学新教师实用指南[M].姚晓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2.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9.
[7]傅曙,谢济光.学生肢体语言的研究及教学策略的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109-111.
[8]周增文.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43.
责任编辑:陈凤
G642.1
A
1672-2868(2015)04-0138-03
2015-01-15
吴多智(1971-),男,安徽庐江人。巢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近现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