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观察

2015-03-20 06:34
传媒 2015年6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两会

本刊记者/高 方

认真报道“两会”成果,阐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凝聚共识是“两会”新闻宣传报道的主要任务,也是媒体人应担当的责任。

历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万众瞩目,总给媒体界留下余晖不落般的回想。今年更是如此。“两会”落下帷幕后,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仍如身在其中。作为首次奔赴“两会”一线的《传媒》特派记者,翻阅自己的笔记,忽然觉得,今年“两会”的新闻大战,已全然不是教科书里的模样,更不似去年或是前年……

这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闻大会战。

聚合全媒体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先后于3月5日和3日开幕,3月15日落下帷幕。 今年的“两会”报道,各媒体整合多种传播手段进行报道,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向新媒体方向延伸。

融合报道,“两会”新闻战的最大亮点。

主流媒体的全媒体投入,使本次“两会”报道俨然成了“新武器”的演兵场。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新媒体资源悉数投入,进行大规模压力测试。人民日报社首次设立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根据各发稿平台需求制作新闻;新华社首次推出新闻产品“‘两会’全媒新华头条”,用户扫描二维码可获“两会”资讯、参与民生热点话题的讨论;光明日报社推出融媒体平台“炫融特刊”,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复合报道“两会”;经济日报社则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征集问题,推送节目,线上线下充分互动,增加用户阅读体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7个频率全程跟进“两会”议程,微博、微信、客户端实时上线,“梦想花开报两会”“做客中央台”等专题每日点击量达375万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数字两会”,大数据分析百姓热点,突出新闻性、提高关注度,微博、微信、客户端合力推出“议政2015”,累计发稿1200余条,微博话题阅读超7亿人次,微信客户端阅读破千万,“央视新闻”大规模启用“V观‘两会’”微视频报道模式,依托独家新闻视频资源和央视网技术优势,精剪“两会”时政视频和每场记者会的精彩问答,在内容上精选精编,标题上求新求彩,先后推出的664条“V观‘两会’”独家报道,阅读量超4500万次,展示了主流媒体在新媒体舆论场的独特影响力。

整合传播,打造多媒体矩阵。“两会”现场,除去媒体常规使用的“长枪短炮”外,记者不难看到各种新奇特的媒体设备大放异彩,为“两会”增色不少。“自拍杆”成为今年会场上较受欢迎的产品。很多媒体的记者手举“自拍杆”,一端驾着手机,一端手持话筒,既是主持人又是摄像师,就这样,一个人的全媒体播报轻松完成。除此,会场还惊现“采访神器”。人民网记者配备Google眼镜在“两会”进行采访拍摄,采访过程中,记者轮流佩戴,用于发布即时图片和视频,不少围观同行称赞高大上。这是继2014年ipad上会后,又一高科技产品,它的出现意味着媒体传播正在步入“小、轻、快”时代。新鲜的不止这些,《中国日报》记者头上绑着一个全景式鱼眼摄像机,左手带着腕表,引起了同行们的兴趣。传统设备工作时要兼顾摄影对象和显示器,而这部摄像机可以与腕表无线连接,摄像时图像可同步显示到腕表上。科技是新闻报道的创新驱动力,也让文字记者与出镜记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全媒体时代下,记者的工作变得愈加有趣,也愈加丰富。

各省级媒体为充分全面地报道“两会”,不仅派出了精兵强将,还使出浑身解数,将新技术在报道中用到极致。据介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首次派出全媒体报道团队亮相全国“两会”,搭建起报纸、网站、“三微”(微博、微信、微视频)及客户端等多媒体、多平台的媒体矩阵,凸显全媒体传播力。荆楚网的全国“两会”专题,内容涵盖要闻、热点、视频、图集、《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2015生活变化、图解等十多个版块,动向新闻客户端倾力打造的《永春探会》栏目推出一系列原创报道,楚天尚漫绘制“为什么‘两会’都在三月开”等系列漫画呈现报道轻资讯,幽默而有趣。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长江云”团队运用HTML5技术策划《一滴水的旅行》,以“小水滴”的旅行为背景,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历史及感人的故事。

中央厨房,烹制美味新闻大餐。人民日报社首次设立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量身定制特色各异的新闻产品,形成多品种、规模化、分层次传播,是媒体融合报道的创新之举。有学者表示,“中央厨房”只是媒体融合创新的新起点,融合的关键在于将“用户”和“服务”贯穿于“新闻产品”的开发中,将新闻转化为产品,将传播转化为服务,多元呈现全新的内容特色与优势。据报道,《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总量增长近70万,达6155万;微信公众号用户总量增长10万,达125万;客户端总自主下载量已突破3200万,“两微一端”实现用户数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新华社推出“‘两会’新华全媒头条”栏目,央视新闻首次在“两会”报道期间推出微信“摇一摇”,实现电视与移动互联实时跨屏互动,其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会间共推送相关稿件、视频1974条,“微博看‘两会’”的话题阅读量达9.8亿人次,网友留言63万多条。“两会”的15天内,各平台新增用户达269.8万,日均约18万,使总用户数超过了1.21亿,成为与传统电视传播并驾齐驱的又一重要渠道。光明日报社搭建融媒体平台,推出“炫融特刊”等8大产品,这些都是纸媒报道与新媒体互融的产物,报道见报的同时,在新媒体上同时展现多形态、更丰富的信息,形成“排浪式”的传播效果。在用户体验上,带给用户交互式体验,力求更方便、更快捷,用户体验更佳。各媒体利用HTML5技术创造出的虚拟记者成为报道中的一抹亮色。新华社的“小七”、新华网的“小华”、中国新闻网的“小新”等纷纷亮相报道,使冷冰冰的时政新闻变成一个个让读者受众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开辟出可视化报道新路径。

图 3月15日总理记者会,央视主播康辉认真地准备提问

大数据技术,精准新闻的新语境。大数据在新闻报道中,不再以泛数据形式呈现,而是以大数据做支撑的报道力求精准、推陈出新。据悉,新华社《“两会”大数据》栏目推出《大数据视角下的法治中国》,深入挖掘海量信息,《两会“她”时间》与社外平台联合建模抓取大数据,点击逾2万次。新华网推出《动图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数字“两会”》等专栏,生动地向观众解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采用数字、图表、主持人讲解等多种呈现方式,深入浅出地概括、梳理、分析了“一带一路”的丰富内涵,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立意高远、气势不凡。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带一路”世界新期待》这期节目中,不仅运用大数据分析,首次披露了“一带一路”资源的细节,而且通过增强演播室情景纵深感、提高虚拟模型的质感和光感等制作方式,为观众呈现出身临其境、魅力四射的视觉盛宴,复杂高深的政策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同时也让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油然而生。中央电视台早在2013年“两会”报道期间,就利用大数据,实时分析民众对“两会”以及“两会”上所传达的政治、经济、民生、环境等各方面的信息的反应,并在当年的总理答记者问上利用第一时间反馈的分析数据,就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向总理发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聚焦主基调

图 语态丰富的外媒记者

与往年相比,记者注意到,今年网络炒作“两会”名人、明星的现象大大减少,媒体回归到理性客观报道“两会”的热点问题上,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成为“两会”焦点热点。很多热点与百姓息息相关,比如“单独二孩”“就业创业”“医疗”等,都成为媒体必不可少的报道元素,除此,还有每年外媒最为关注的GDP、环保治霾、反腐、军费开支等,各媒体在“两会”前对热点问题进行前瞻、研判,会间充分报道,会后进行回顾、梳理。这些热点大多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地绘制出我国的改革路线图,使受众一目了然,反映出开放、民主、团结、求实、奋进之风貌,展示我国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全面、多彩地烘托大会气氛。

《人民日报》聚焦“四个全面”,推出重点稿件,主阵地、新阵地齐鸣,为“两会”献礼。“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发表《党报首次权威定义“四个全面”》一文,系统解读了次日将见报的评论员文章。2月25日起,《人民日报》连发评论员系列文章《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第一篇的篇幅达2000字,《新闻联播》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还抢占了各新闻网站首页重要位置,可谓《人民日报》评论的最高规格。除此,一些媒体还以新媒体的文风和手段对“四个全面”进行解读,人民网推出章回体“书话两会”,共刊出十四回,立足“两会”,纵论古今,其形式新颖,得到广泛传播。新华社推出的“两会”前瞻稿件《“四个全面”如何协调同步》,《新华每日电讯》推出“‘四个全面’聚共识”“两会”特刊,新华网会前配合报道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播发“迎接‘两会’特稿”《凝心聚力 昂扬奋进——“两会”时间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等5篇系列稿件,从“新理念”“新机遇”“新作为”的角度播发“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系列述评,形成舆论强势。《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等国际特稿、《中国好,世界也会好》等“新华国际时评”,受到媒体欢迎。新华网专栏推出“‘两会’特别报道”,播发《“加减乘除”书写新常态下的“中国答卷”》等稿件,以宏大视野清晰传递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新走向;“‘两会’今日关注”播发《报告民生新看点》和《财政“新常态”》组稿,同时配发图片、图表,深入浅出地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主要内容和亮点;重点栏目“‘两会’新华视点”的稿件平均被160多家媒体采用,同比增加18家次,其中《2015年“两会”十大热点》被317家媒体采用。网民与政府互动也形成了良性循环,截至3月8日,新华网征集建言数逾2万条,总点击破百万,“教育公平”“反腐倡廉”“社会保障”位列网民献策总数前3位。除此,《解放日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以领导人参加各省代表团审议为视角,推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等一系列重磅文章,旨在以会议中扑捉到的鲜活新闻素材为背景,向受众阐释中国热点问题。光明网在“两会”期间,邀请经济学家畅谈经济新常态,为读者奉上权威解读,专题1版13个系列,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领域学者专家阐释经济新常态对各行各业带来的新机遇,读后令人称快。

各大商业网站为了报道好“两会”也是蛮拼的。新浪网以高清大图为主进行报道,新浪新闻中心在中文门户中首次探索新闻选题众包产品,“‘两会’选题会”共收到网友6000多个选题,其中5个选题被编辑选中实施。搜狐新闻除了推出常规新闻专题,更在内容纵深方面坚守阵地,会间共完成16场直播,其中图文直播12场,语音直播4场。网易则注重互动细节,腾讯以视频及微信见长,推出原创视频作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推出扫二维码直击“两会”的“90后来了”“‘两会’神提案”等新闻。而“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主题不约而同地成为各大门户网站报道的重心,新浪网推出“革故常新”,搜狐门户推出“新常态新生活”,网易推出“理政新常态”,腾讯新闻则是“中国新常态”。

聚力一盘棋

认真报道“两会”成果,阐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凝聚共识是“两会”新闻宣传报道的主要任务,也是媒体人应担当的责任。各媒体围绕“两会”主题,做好民生热点引导。对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指导进行报道。经济增长放缓,引导人们正确、客观、辩证地看待经济运行中的挑战,唱响中国政府光明论。各媒体在党委宣传部门领导下,打通主流与民间、网上网下两大舆论场,统筹内宣外宣两方面工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

全国“两会”前夕,中央媒体唱响“两会”的热度只增不减,地方媒体也在“摩拳擦掌”为“两会”预热。据观察,《广州日报》向广大市民发出“邀请函”,推出《街坊开会》专栏,向广大市民和网友就“两会”热点、民生话题征集意见和期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市民的意见传向全国“两会”,传递给代表委员、读者以及近千万官微“粉丝”和网友。《新京报》的《长画短说》栏目,以漫画形式呈现《全国“两会”为何是“双鱼座”》《为啥是这些人为我们“代言”》《“两会”代表委员如何带上了紧箍》等“两会”预热系列。把星座加入标题,就立刻引起了受众的兴趣。

评论类栏目更是围绕主题,不断创新。新华网独家视频评论栏目《新华微视评》推出“微视评‘两会’特刊”之《大道至简 有权也不能任性》《信心与魅力的7%》等报道。人民网邀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宋英杰担当主持人,推出《民生舆情》之《富民乃强国根基》《增收入受瞩目“获得感”在提升》等视频节目。中国网手机电台推出《评书话“两会”》之《唠唠抗日神剧》《环保部长谈治霾》等原创语音栏目。中国新闻网邀请石述思、郑渊洁为主讲人,推出《石郑开讲》之《最好的教育首先是公平》等“两会”特别视频节目。这些节目长则15分钟,短则3分钟,解读“两会”关键词、热点问题,栏目短小精悍,受众喜闻乐见。

每年“两会”,都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发展成就的有利契机,各主流媒体围绕国际关切,创新报道形式,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话语体系,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两会”风貌和良好的国家形象,体现党的主张与反应人民心声统一性,打通内外宣,助力“两会”舆论多维度阵地。据了解,新华社“英文全媒头条”结合“两会”热点议题,瞄准西方主流舆论场,协同全媒体形态产品,在对外通稿线路、“穿越中国”网站及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引起彭博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关注。稿件被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滚动转发近百条次。此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官方统一账号“New China”用英文向海外200多万“粉丝”推送新闻,围绕“‘两会’进行系列科普、问答和图表等新媒体报道,获得海外受众关注与好评。新华网首次实现在PC端和移动端同步推出“两会”大型多媒体专题,以“深化改革 突破前行”为主题,全方位集纳汇总展示新华社和中央主要媒体多种形态的“两会”报道,以中文及英、法、俄、西、日、韩等语种,对“两会”进行立体式报道,形成多媒体发布、多终端覆盖的报道强势,在所有中国媒体中首次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对总理记者会进行直播和实时报道,为进一步运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累了经验。人民日报社今年首次设立的“外媒定制推送组”,通过定制推送的方式,借力国外媒体,深入宣传“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着力讲好“两会”故事、有效回应外部关切。截至记者发稿,以17个语种推送的多媒体“两会”报道在174家国外媒体落地582次,形成规模效应,引起广发关注,取得良好外宣效果。其中,《为缓解医患矛盾提建议》《做好政协委员在中国并不轻松》等报道,贴近国外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切口小,篇幅短,文字活泼,为国外受众真切感知“两会”的重要意义和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提供了生动案例。《人民日报》海外版紧扣特色读者群关注的焦点,以外宣媒体独特的视角报道“两会”,“海味”十足。《7%增速:有益中国,有益世界》《中国军费增长:多乎哉?不多也》等稿件,关注“两会”期间备受外媒关注的热门话题,引领了国际舆论。央视各外语频道针对海外受众的不同特点和关切,积极探索对外传播的新途径,据统计,央视英、西、法、阿、俄等外语频道共播出“两会”相关内容超过2万分钟,其中海外影响力最大的英语频道对“两会”25场重大活动进行了23场直播报道,共采访“两会”代表委员近百名,邀请中外嘉宾150人次或作客演播室访谈、或现场连线采访,使中国的“两会”变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重大政治活动。会议期间,央视外语频道的新媒体微博、微信、Twitter、Facebook、YouTube及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共发布帖文1020条,全球总阅读量超过2.67亿,令海外媒体刮目相看,啧啧称奇。

2015年的全国“两会”挥手已远,“两会”新闻大战的硝烟也已逐渐散尽,但是,作为“深改”元年的2015年及其“两会”注定要在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上写下浓重的一笔,2015年“两会”的新闻大战也在我国新闻史上留下瑰丽的篇章。可以预见,在移动互联时代,“两会”的全媒体报道新闻大战仅仅是个开始,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精彩的未来!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两会
2020年高考“空间位置关系”热点问题聚焦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抗美援朝战争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
《中法战争热点问题聚焦》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