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 毛仓仓 陈颖 王政 何松林
摘要:以凤丹白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继代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H2O2浓度下牡丹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探究酶活性变化与牡丹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当H2O2浓度达到50 μmol/L以上时,愈伤组织形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100 μmol/L H2O2处理的SOD活性在第5天达到峰值,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之后逐渐下降;POD和CAT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在第5天出现明显上升,之后下降,然后趋于平稳。从形态观察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来看,100 μmol/L H2O2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和体细胞胚的诱导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源H2O2;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愈伤组织分化;抗氧化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S68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122-04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别名木芍药、富贵花,为芍药科芍药属宿根木本花卉[1]。目前,生产上仍以播种、分株、嫁接等传统方法进行繁殖,其结实率低,无性繁殖速度慢等问题限制了品种选育工作的开展。组织培养技术为缩短牡丹的繁育周期提供了可能,但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技术体系[2]。牡丹愈伤组织分化困难一直是制约再生体系建立的瓶颈[3],通过直接途径获得了少量的牡丹体细胞胚[4,5]。通过间接途径即体细胞诱导成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再发育成体胚,诱导产生牡丹体胚尚未见报道。
过氧化氢(H2O2)是活性氧的重要代表之一,激素等信号以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刺激均可诱导植物细胞内H2O2的产生和积累。近年来,有学者认为H2O2可能是一种细胞信号传导物质,有可能通过细胞的信号传递系统影响基因的调控表达,从而诱导胚性细胞的形成[6,7]。从本质上讲,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愈伤组织的分化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基因的差别表达。有研究表明,在枸杞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一定浓度的外源H2O2可提高愈伤组织中体细胞胚的发生频率,对细胞分化及体细胞胚发生有促进作用[7]。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的变化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过程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在枸杞的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3种酶相互配合来调节胚性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且在胚胎发生与发育过程中具有特异性变化[7];在大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这3种酶活性的变化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胚的发育密切相关[8];POD在石刁柏和小麦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的各个时期,其活性均高于对照[9,10]。本研究以凤丹白牡丹的继代愈伤组织为材料,尝试利用外源H2O2诱导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研究诱导过程中POD、CAT和SOD活性的变化,探究酶活性变化与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关系,旨在为牡丹体细胞胚的发生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12年2月采集凤丹白牡丹鳞芽,采集地点为洛阳市土桥花木种苗有限公司牡丹苗木基地。将鳞芽灭菌后接种到MS+0.5 mg/L 6-BA+0.5 mg/L NAA+7 g/L琼脂+30 g/L蔗糖(pH 5.8)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获得牡丹试管苗。然后将试管苗的叶柄在无菌条件下转入MS+ 1.0 mg/L 6-BA+ 1.0 mg/L 2,4-D +7 g/L琼脂+30 g/L蔗糖(pH 5.8)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再转入MS+1.0 mg/L 6-BA+ 1.0 mg/L NAA+7 g/L琼脂+30 g/L蔗糖(pH 5.8)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获得继代愈伤组织。以上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4±1) ℃,光照度40 μmol/(m2·s),光照时间12 h/d。
1.2 试验方法
将获得的凤丹白继代愈伤组织转入添加有4种不同浓度H2O2(处理Ⅰ 50 μmol/L、处理Ⅱ 100 μmol/L、处理Ⅲ 200 μmol/L、处理Ⅳ 300 μmol/L)的MS+1.0 mg/L 6-BA+1.0 mg/L NAA+7 g/L琼脂+30 g/L蔗糖(pH 5.8)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处理接种20瓶。
1.3 测定方法
供试材料转入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后,分别于0、5、10、15、20、25 d进行随机取样。准确称取材料0.2 g,加2 mL磷酸缓冲液(50 mmo1/L,含1%PVP及0.2 mmo1/L EDTA,pH 7.8)及少量石英砂,于冰浴中研磨,匀浆液于4 ℃,12 0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液用于酶活性的测定,3次重复。
POD、CAT活性测定参照李合生[11]的方法,略加改动。SOD活性测定参照赵世杰[12]的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SSR法)检测其差异显著性,采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3.01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H2O2对牡丹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影响
供试材料转入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后,经过25 d的培养后,观察牡丹愈伤组织的生长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H2O2处理条件下,牡丹愈伤组织的生长呈不同的变化。处理Ⅰ的愈伤组织呈绿色至黄绿色,形态较致密;处理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褐化,愈伤组织表面及边缘出现较多类似球形胚的凸起,与周围愈伤组织易于剥离;处理Ⅲ与处理Ⅳ愈伤组织表面出现少量凸起,多呈黄绿色至白色,处理Ⅳ的褐化情况较严重,接种的20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endprint
2.2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
如图2所示,牡丹愈伤组织转入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后,4个处理愈伤组织的POD活性整体呈上升-下降-平稳的趋势。其中0~5 d,除处理Ⅲ外,其他处理的POD活性均大幅上升;5~10 d,处理Ⅰ、Ⅱ、Ⅳ的POD活性急速下降,处理Ⅲ愈伤组织的POD活性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并于第10天出现最低值132.75 U/(g·min);10~15 d,处理Ⅰ愈伤组织的POD活性平缓下降,处理Ⅱ、Ⅳ愈伤组织的POD活性继续大幅下降,而处理Ⅲ的POD活性则缓慢上升;15~25 d,处理Ⅰ、Ⅲ、Ⅳ愈伤组织的POD活性则保持缓慢上升的趋势,第25天分别达到279.94、309.38、308.06 U/(g·min)。从POD活性的整体变化来看,除处理Ⅲ外,其他处理在5 d前后出现了剧烈变化,15 d后变化趋于平缓。
2.3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
如图3所示,将牡丹愈伤组织转入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后,4个处理的SOD活性整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其中0~5 d,4个处理的SOD活性均有上升,处理Ⅱ的变化最大,达到了382.56 U/(g·min);5~10 d,处理Ⅱ的SOD活性有小幅下降,并于第10天出现较低值317.69 U/(g·min),而处理Ⅰ、Ⅲ、Ⅳ的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10~15 d, 4个处理的SOD活性均缓慢上升,且于第15天分别达到342.58、340.71、348.21、347.44 U/(g·min);之后,4个处理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第25天分别降至219.72、177.33、201.61、291.62 U/(g·min)。从SOD的活性变化来看,处理Ⅱ的SOD活性在第5天达到了峰值,并与其他处理显著差异。
2.4 牡丹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CAT活性变化
如图4所示,将牡丹愈伤组织转入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后,0~5 d,4个处理的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5~10 d时,又迅速下降;10~15 d,处理Ⅰ、Ⅱ的CAT活性持续下降,并于第15天降至最低值237.5、187.5 U/(g·min),而处理Ⅳ的CAT活性则又出现上升;15~20 d,处理Ⅲ的CAT活性继续下降并于第20天出现最低值187.5 U/(g·min);20~25 d,处理Ⅰ、Ⅱ、Ⅲ的CAT活性保持快速上升趋势,处理Ⅳ的CAT活性则缓慢下降。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H2O2对牡丹体细胞胚诱导的作用,通过对愈伤组织生长形态的观察及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的测定,初步发现一定浓度的H2O2对诱导牡丹体细胞胚形成起促进作用。这3种酶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密切关系,它们相互配合调节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8]。
崔凯荣等[7]、邢更妹等[13]认为当继代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SOD活性呈上升趋势,直到多细胞原胚期,SOD活性达到最高峰,表明SOD活性升高对胚性细胞的分化以及早期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本试验中第5天,除处理Ⅱ的SOD活性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其他处理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因此在本试验中处理5 d可能是胚性细胞分化的时期。崔凯荣等[7]以枸杞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入分化培养基的继代愈伤组织只有在SOD活性升高时才会发生细胞分化,同时认为细胞的分化取决于SOD与H2O2的相互作用。另外,很多研究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SOD、POD、CAT的活性均较高[15],说明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适应性、抗逆性强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能够为胚性细胞分化、体胚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16,17]。POD与CAT是与清除H2O2相关的酶类[18],本试验中当H2O2浓度为100 μmol/L时,两者的变化基本一致,这与枸杞[7]、木薯[19]的体胚发生过程中P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一致。而詹园凤等[8]在研究大蒜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发现,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这可能是不同作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协调方式不同所致。
在体细胞胚的诱导及发生时间方面,不同物种的差异不大。枸杞在由继代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经3 d培养即开始有胚性细胞形成,15 d左右时即形成大量球形胚[7]。樱桃番茄在转入分化培养基后,14 d球形胚开始形成,经历心形胚、鱼雷胚后35 d开始形成子叶胚[20]。石刁柏在培养1个月后,可以在培养物中挑选出愈伤组织、球形胚、梨形胚、成熟胚等[21]。本试验的形态观察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结果表明,100 μmol/L H2O2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的诱导有促进作用,后期应在培养方式、培养时间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包满珠.花卉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赵 鑫,詹立平,邹学忠.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2007,21(2):156-159.
[3] 朱向涛,王 雁,彭镇华,等.牡丹愈伤组织扫描电镜观察[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5):609-612.
[4] 朱向涛,王 雁,彭镇华,等.牡丹‘凤丹体细胞胚发生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5):54-58.
[5] 殷丽青,周 音,胡永红,等.毒莠定对牡丹愈伤诱导及体胚发生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3,27(8):1106-1110.
[6] BURDON R H. Superoxi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in relation to mammalian cell proliferation[J].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1995,18(4):775-794.endprint
[7] 崔凯荣,任红旭,邢更妹,等.枸杞组织培养中抗氧化酶活性与体细胞胚发生相关性的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3):93-99.
[8] 詹园凤,吴 震,金潇潇,等.大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某些生理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799-1802.
[9] 杨和平,程井辰,周吉源,等.石刁柏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蛋白质及同工酶变化的研究[J].实验生物学报,1992,25(1):17-23.
[10] 王亚馥,崔凯荣,汪丽虹,等.小麦体细胞胚发生中蛋白质组分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29(3):189-193.
[11]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 赵世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邢更妹,李 杉,崔凯荣,等.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某些机理探讨[J].自然科学进展,2000,10(8):684-692.
[14] 邢更妹,李 杉,崔凯荣,等.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抗氧化系统代谢动态和程序性细胞死亡[J].生命科学,2000,12(5):214-216.
[15] 林小苹,赖钟雄,黄 浅.不同光质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细胞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3):253-256.
[16] DARE K S C, OBERLEY T D, MOUSE K E. Expression of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promoted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J].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1994,16:275-282.
[17] 辛福梅,张存旭,王 红.栓皮栎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抗氧化物酶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67-70.
[18] 洪森荣,尹明华,绍兴华.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湖南农业科学,2007(6):64-67.
[19] 王 静,李瑞梅,郭建春.木薯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J].热带生物学报,2010,1(1):45-49.
[20] 关正君,郭 斌,尉亚辉.樱桃番茄叶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理参数的变化[J].核农学报,2011,25(3):594-601.
[21] 杨和平,程井辰,周吉源,等.石刁柏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J].植物学报,1993,35(6):490-4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