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卫+宋晓敏
[摘 要]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国家尊严。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形成了丰富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作经验,有着特殊而伟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群众路线 价值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特殊性与时代性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最苦难最卓绝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家园的奋斗史诗。在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奋战足迹遍布全国。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华中抗日根据地、华南抗日根据地等的发展,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发展过程就是我党群众路线的成功实施与彰显过程。
由于抗日战线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战事错综复杂、战争进程曲折,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群众路线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一般时期群众路线的共性,又有抗战特殊时期的个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关心群众经济生活、推进抗日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军队建设、党的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工作各个方面,从而积累了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群众路线的丰富经验。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历史实践与经验总结
(一)坚持党的领导
在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将群众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最终胜利。
思想认识上,把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了人民甘于牺牲一切。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要求,深入敌后,与人民并肩作战,发誓要与华北共存亡,在危难之时力挽狂澜,领导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共赴国难,奋起抗击日本侵略,才使人民摆脱了亡国奴的命运,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建立民运工作部门,培养民运工作干部。我党充分认识到发动群众抗日的重要性,因此,新四军从军部到连队层层建立民运组织。1938年5月下旬至8月初,新四军军部驻南陵土塘期间,成功地举办了一期民运干部训练班。邓子恢编写了《民运工作大纲》,亲自给学员讲课、作报告。他启发民运干部认识皖南民运工作特殊性,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的民运工作必须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起来抗日,为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强调要敢于壮大自己的力量,在敌后迅速创建游击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逐步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二)注重宣传群众
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比如,新四军特别注重宣传群众工作,部队每到一地,都要开展张贴标语、发表演讲、表演戏剧等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抗日救亡主张。新四军上至首长,下至士兵,每个人都是群众工作的宣传员。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到达高淳时,陈毅亲自向4000余名当地群众作了演讲,演讲长达3个小时,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打败日本侵略者。陈毅的风度、学识、口才征服了群众,不少青年人当场就要求参加新四军。
加强政治宣传,构筑群众基础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党通过纲领文件的制定和宣布,表达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根本工作方法和思路,并将其公开表达,在全社会构筑群众基础的思想舆论氛围,为动员群众奠定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布《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将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国。20日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占领满洲告全满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劳苦群众书》;21日和23日陆续发布抗日宣言书,号召东北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民族危亡面前,中共中央也陆续发表宣言、决议以及告全国民众书,要求坚持抗战,在广大民众中反响巨大,受到东北各阶层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后来的抗日战争争取了民众力量,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放手发动群众,不断凝聚抗战力量
党和军队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离开人民,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真正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凝聚成推动革命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入群众、植根于群众。我党始终坚持彻底的革命精神,不脱离群众,并从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日精神、革命精神,例如延安精神、抗联精神等正是在抗日战争的军民实践中孕育出来的。1943年5月,毛泽东号召延安党政军民学习三五九旅718团团长陈宗尧和政委左齐,在战争中失去一只手的左齐强调:我们共产党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这种彻底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胜利。
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群众团体。我党能够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起了广泛的抗日群众团体。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团体有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文救会、抗援会、牺盟会、回民救国会、佛教救国会、青年记者协会、教联会、学联会、自然科学协会、反战组织、医救会等。[1]p771这些社团,在组织上完全独立,政府绝不干涉,在经费上、工作上政府尽力予以帮助,除建立群众组织外,根据地还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群众从事各项建设。晋察冀边区政府从1939年起便随季节成立各级耒耕委员会、麦收委员会、护秋委员会等组织,直接领导和辅助农民春耕、护麦、抢秋等工作,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工作效果。还组织了垦荒团、互助团、突击队等群众劳动互助组织及生产竞赛运动,造成了热潮。[2]p363
(四)爱护群众,严格遵守军队纪律
坚持整军运动。晋察冀边区1940年1月至1941年9月开展政治整军运动,其根本目的就是强化号令意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化了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权威,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endprint
自觉加强纪律养成,秩序正规。毛泽东同志曾讲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边区政府和晋察冀军区坚持用党的纪律来规范言行,切实做到“四个服从”。例如,注重遵守党的宗教政策,规定住在五台山寺庙里的党政军机关和学校、报社、银行等单位不得干扰僧侣们正常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破坏寺庙设施。通过狠抓纪律养成,党和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边区社会秩序井然,甚至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被誉为“敌后最光明的地方”。
发扬优良传统,得到群众拥护和爱戴。在红军时期,党中央毛主席为红军确立了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新四军进入皖南后,形成了三大纪律十项注意。对于破坏纪律的战士,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轻则关禁闭,重则处决。特别是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处理最为严肃。如发现与妇女有不正当关系,必将其严惩,贴出布告,以示罪状。同时,部队制定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坚持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的“三不”政策。要求做到:群众不让进村,就露宿田野;不卖给粮食,宁肯挨饿也不动群众一粒粮。陈毅以身作则,几次露天宿营,不进民房,在屋檐底下坐到天亮。正是由于新四军部队模范地遵守了纪律,为日后新四军在华中站稳脚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军队内部官兵平等、团结友爱
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称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就是因为自建立之初就运用群众路线,确立了官兵平等的原则。新四军建立以后,继承和发扬了红军时期的优良传统,首长与士兵同甘共苦,不搞特殊。项英专门撰写了《保持和发扬新四军的优良传统》一文,具体讲了十个方面的内容:官兵平等友爱团结、政治工作制度、军队要与民众打成一片、艰苦奋斗坚持到底、自我牺牲英勇奋斗、自觉地遵守纪律、绝对废除肉刑和打骂制度、不断学习军事政治、培养和发扬优良的战斗作风、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项英带头实践,定期检查贯彻落实情况。1938年12月25日,项英在云岭专门召集红军老干部开会,批评那些不良现象,制定措施,以推动进一步的落实。
(六)加强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重要保证。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各级领导更加关心、爱护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共产党员们把战场上‘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精神,变成了‘劳动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3]p852。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感动了全体同志,要想开展好群众工作,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不断地总结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循序渐进地开展群众工作。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发展、扩大了“群众”的概念
土地革命时期,我党的“群众”是指处于社会下层的工人阶级和广大贫苦农民。当时的群众路线,主要围绕这些社会阶级展开。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我方力量的弱小,不可能单凭一己之力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必须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又一次扩大了群众的概念:“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我们这样做,对于争取小资产阶级将有很大的影响”[4]p541;“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这些阶层的争取,是孤立顽固派的一个重要的步骤。由此也就发展、扩大了群众的概念,从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概念不再单单是工人、农民,而有了更加广阔的内涵。
(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主张把农民、青年、妇女、儿童、商人都动员起来,成立各种抗敌协会,收编改造地方武装力量,团结各阶层人士,结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把统一战线视为与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并列的、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正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针原则下,为了争取人民群众进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不怕麻烦,践行群众路线,把党的方针变成群众的方针,“没有这样一种努力是一切都不成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巩固及其任务的完成,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丝毫也不能离开这一争取群众的努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携起手来,集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合法地位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华民族才能走过艰难岁月,迎来一个又一个走向民族振兴的新起点。抗日战争的伟大进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并符合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最终选择了共产党。
(四)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军民关系,是当前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个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政党,得到最大限度的民众支持,抗日战争是民族的战争,也是全民的抗战,人民军队正是在抗日战争得以建立并且发展壮大的,中国的人民军队以巨大的牺牲和艰辛的奋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解放与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当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装备落后低劣,生活各方面补给异常困难,在与日军对战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处于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危险局面,而中华民族能够最终赢得战争,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军队和人民始终鱼水相依,一致对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像我军这样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血肉相连。抗日战争的胜利,归根结底是人民的胜利,是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5]endprint
(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助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经过艰苦的抗争和奋斗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在面临外敌入侵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华民族能够最广泛的实现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为了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而共同抗击侵略,这种优秀的历史文化品格依旧存在中华民族的集体力量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人民群众同样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漫长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例如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这些精神在抗日战争的军民实践中孕育出来,可以被综合为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精神结晶。抗战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可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革命精神对完成抗日战争起到了巨大作用,鼓舞着全党全军全体人民共同前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彻底的革命精神,不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伴随中国时代改革进程,在当今已经被中华民族凝练成了崭新的时代精神。今天,全面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依旧需要大力发扬和继承抗战精神,发挥民众的力量。因此,中华民族延续着抗日战争时期群众路线的传统,在广大民众的努力下,历史必将见证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1册)[Z].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
[2]魏宏运主编.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Z].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聂荣臻回忆录(中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5]刘永治:汲取抗战胜利经验 建与国家地位相称的人民军队http://www.china.com.cn.
责任编辑 吴自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