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滨州办事处 刘秀丽
农业作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发展中国农业特色化道路作为粮食安全生产的首要目标,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成为了我国金融机构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金融行业如何实现对农业转型发展的有效支持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的步伐,成为了其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第一,市场导向原则。要想实现农业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就需要遵循市场化导向这一原则,这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所指的是将金融支持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并要实现以市场机制配置农业金融资源。第二,产业深化原则。这一原则的本质在于将农业金融支持的目标明确在农业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上,即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协调发展原则。农业金融支持是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在金融领域寻求发展的战略政策,其所追求的经济增长的这一过程决定了需要以协调发展为原则。第四,金融效率原则。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效率经济,而这一经济效率的实现需要金融效率给予支持,这就决定了当前金融效率在市场经济效率中的核心地位。第五,宏观调控原则。
农业自身在生产上要承担着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其资金投入到产出之间时间长,且收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而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于高风险、低回报、大租金量的农业经济来说,大部分金融机构会将其拒之于门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其生产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对金融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特点。而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缺少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只存不贷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业务上的创新与转型,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致使二者供需矛盾凸显。
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其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农业本身基础相对较弱,加上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其综合效益低、风险大,而目前农村地区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种种制约性因素的存在致使其农业资金的吸储能力较低,资金需求与吸储能力之间矛盾凸显。
基于农村经济自身所存在的弱质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经济政策上的扶持,从而在有效解决农村信贷难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与金融行业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建立政策激励机制,设置相应的金融支农风险基金,以政策上的优势调动金融行业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而推进金融行业业务创新的进程,以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政府要针对金融行业支农服务制定相应的政策,如支农贷款满足一定量的要求时,降低其税收等,从而推进商业银行在农业经济领域的深入发展。第三,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针对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的放贷给予相应的利差补以及相应损失的弥补,并鼓励地方担保公司积极的参与到农业担保中,从而提升农业贷款的信用。
第一,政府部门要根据以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对相应的金融政策范畴进行科学的划分,从而将政策性金融服务落实。第二,实现商业银行管理上的创新与完善,以科学且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进而实现其功能上的多元化。第三,作为农业金融支持主体力量的农村信息社,要改革其传统的经营体制,提升自身在农业金融服务上的能力,并动员中小金融机构积极的参与到农业金融扶持服务中,以更好的实现资本市场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连接。
构建规范化农业组织体系的本质在于实现金融业与农业的有机融合。第一,建立农村动产与不动产相应的抵押登记制度,从而将农村资本融入到金融机构中;第二,建立完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从而实现民间政策性商业担保公司的规模化建立,从而在进一步实现对农村担保体系强化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当前农业信贷难这一问题。第三,加大监管力度。在有序开展相应的农村金融信贷等业务时,要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农业担保抵押评估机构业务的监管,进而净化农业金融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金融给予支持,而要想实现有效的金融支持,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性的扶持,以实现农业资金的多渠道融合,并要针对农业金融机构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金融机构参与到支农业务中。与此同时,要构建规范化农业组织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以确保在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实现金融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并全面推进我国农业转型发展进程。
[1]邓恩.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述评[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08)::3-34
[2]孙大庆,李翠霞.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探[N].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1(03):144-145
[3]郑秀峰.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的金融结构再造思考[N].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