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曼态度理论视角下农民体育健身知行矛盾与内化路径探求

2015-03-19 17:09孔庆波张玲燕熊禄全
关键词:内化态度阶段

孔庆波,张玲燕,熊禄全

(重庆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重庆 永川402160)

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得农民对体育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推动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开展[1]。相比之前,农民基本摒弃了“体育等于劳动”的错误认知,对体育健身内涵、本质和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2]。然而调查显示,农民真正设身处地的体育健身实践与所建立起来的思想认知却还存在一定距离。当前的现状是农民对于体育能够健身的思想已逐渐成熟并逐步印入脑海,但实际的健身行为实践却不明显,即农民健身行为的步调滞后于其自身的健身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农村体育,其发展同样需要各方面的动源,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诸多方面。从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矛盾来看,体育健身态度的形成恰是农村体育发展与农民健身行为形成过程中所欠缺的重要动源之一。也就是说,目前农民体育健身的态度还不完善并需要一个阶段,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农民的体育健身思想与健身行为之间才能逐步步调一致并协调发展[2]。依据凯尔曼提出的态度转变理论,我国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已经进入同化阶段,并有待趋向内化阶段。这就促使如何实现农民体育态度的有序转变,推动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阶段进程,成为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农民健身行为滞后于体育思想

(一)农民体育健身态度

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由凯尔曼于1961年首先提出,包括服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阶段之间密切联系并有机统一。对于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形成来说也适应这项理论,其发展也将先后经历这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我国农民体育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天天劳动,无需运动”的感性认知一直左右着农民的体育思想。在这种体育观念的束缚下,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健身思想,导致这些思想并没有也不能够真正地同化为农民自身的思想意识,更不能形成体育态度的同化与内化阶段。因此,当时我国农民的体育态度还完全处于服从阶段。紧接着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强化下,以及农民切身的体育健身体验,促使体育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部分农民开始主动地接受体育健身思想。虽然这些主客观因素对农民体育健身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与真正有意识地实施体育健身行为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农民体育态度也仅仅是逐渐实现了由服从阶段向同化阶段的转变,实现内化还需一段时间。

(二)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的缺失

在进入同化阶段过程中,农民逐渐摆脱了“体育就是劳动”等狭隘体育观念的束缚。在课题组调查的重庆市19 个农村调查点374 名农民中,其选择率低于6.0%,而与此同时对体育的健身功能与价值逐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知,选择率达到了65.7%。而美中不足的是,农民体育态度还处于同化阶段,与内化阶段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分析发现,虽然超过了94.0%的农民摈弃了“体育就是劳动”的思想观念,但在对体育健身功能与价值有较为清晰认知的246 名农民中能够真正主动进行体育健身即经常有体育行为实践的却不足9.0%,基本没有达到内化阶段。这里所说的内化阶段是指农民要彻底转变传统的体育认知与被动体育行为,真正理解和接受体育健身运动,并将其作为自身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入支配其自身积极的体育健身行为。在体育态度转变的三个阶段当中,内化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为农民体育健身思想与体育健身行为的协调发展奠定心理基础。农村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体育健身行为的付诸实践[3]。由此,必须重视对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过程的培养与促成,以实现农民体育健身之真正预效。

(三)健身态度内化缺失导致的知行矛盾

较之其他各项建设的突飞猛进,体育健身事业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为体育健身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健身思想与健身行为之间的突出矛盾就印证了这一点。65.7%的农民认为体育的价值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的健身价值,但将其作为一种健身手段并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却很少(仅占调查总数的5.9%)。说明虽然农民的体育价值认知发生了深刻转变,但这种转变还主要停留在思想层面,并没有真正地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在农村体育实施过程之中,其行为主体——农民在以体育为手段,倡导体育健身的思想与行为之间,存在不协调一致的矛盾。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体育健身态度还仅仅处于同化阶段,而没有能够实现内化。从更深层次角度讲,在为促进农村体育发展所实施的各项措施中,真正有利于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的手段还较为匮乏。由此,要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农民体育健身,促使如何将农民体育健身态度的内化阶段顺利推进成为首要任务。

二、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的路径挖掘

(一)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心理学理论明确指出“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因此,在农民体育健身内化阶段形成的问题上,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但榜样带动作用不能随意发挥,还须遵循一定原则和方法,特别是榜样目标的选取要有针对性。⑴从新生代农民工角度考虑。与普通农民及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更为开化、消费观念更加现代、更加注重休闲时间[4]。由此,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代表先进文化的事物。当新生代农民工打工返乡再次融入农村集体中时,这些优点将会被无限放大,其所感、所想、所为会直接潜移默化到其他村民,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榜样带动作用的直接体现。他们的体育健身思想被加以宣传与感化后,将会成为促进农民健身态度内化阶段形成的有利因素,可以极大地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态度转变的实效性。为此,当前急需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思想的培养力度,并积极组织一些体育健身活动,帮助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念,以备将来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5]。⑵从农村体育指导员角度考虑。社会体育指导员兼体育技术动作指导者、体育健身思想传授者、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者和体育健身运动带动者于一身[6],是农村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体育快速而协调的发展举足轻重。顺利转变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并实现农民体育健身行为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特别是其榜样带动作用[7]。因此,必须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人补充到队伍当中,以切实增强他们指导、组织和带动体育健身实践的效率与效果。与此同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给予农村体育指导员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⑶从农村体育骨干角度考虑。单一体育人力资源投入对于农村体育的整体发展来说必然势单力薄,还需要发展部分中坚力量。在体育健身实践过程之中,农村体育骨干同样能够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体育骨干通过宣传、劝说等方式,向广大农民阐述体育健身价值和意义,激发大家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农村体育骨干以自身的健身行为为楷模,通过无形力量充分调动其他村民的体育健身兴趣、转变其他农民的体育健身态度、实现其他农民的体育健身行为。因此,对于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阶段的推进,农村体育骨干号召力与感召力的充分发挥还需引起重视。

(二)创造环境氛围

任何事物的转变实现必须依托良好的外部环境与促进氛围。对于农民体育健身态度转变来讲同样如此。当前,农民体育态度正处在由同化阶段向内化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困难,单纯依靠农民的自我认知与自觉行为还远远不够,而必须为其提供一些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形成助推力,促进农民体育态度转变的顺利实现。然而,现实状况却不甚理想,农民体育健身态度转变的外部环境并不完善。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增加环境氛围改造力度,以加快农民体育健身的内化进程[8]。⑴从农民价值观念入手。价值观念处于文化结构的核心层,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行为模式发生的基础。也就是说,体育健身行为实现本质上是由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要使农民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并实现内化,必须保证其有正确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念。为此,需要充分挖掘、积累与提炼极具历史沉淀的农村文化,并结合当前体育健身实践,孕育出极具农村特色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念。⑵从农民体育健身组织保障入手。长远角度看,制度化与规范化是农民体育健身发展的必由之路[9]。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创设安定有序的体育组织机构作为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建设,为农民体育健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村委会的带头作用,并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以此来加强各级农村体育组织建设。与此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体育健身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健身实践中增强各级农村体育组织的价值与功能。⑶从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入手。体育健身设施对于农民体育健身行为的促进来说,也能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器材、场地等设施不仅是农民体育健身行为实现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是农民体育健身的氛围基础。对此,作为乡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健身设施对于农村体育、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而常抓不懈。同时,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经费,着力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体育健身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提供农民体育健身的可靠性设施保障。⑷从农民体育健身的政府保障入手。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是引领农民体育健身发展方向的主体。因此,政府对于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须在实际政府工作中将农民体育健身提上议事日程,就农民体育健身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困难,进行及时、科学的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该项事业健康发展。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体育健身活动的成败。因此,政府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通过有效监督增强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效性。

(三)影视熏陶感染

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渲染魅力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对影迷的熏陶与感染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民群体当中同样有影迷的存在。因此,可以将这种特性应用于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当中,发挥其熏陶感染作用。现实中苦口婆心的说教工作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效果不佳。与此相反,影视作品说教方式既直观形象,又效果明显,非常有利于农民体育健身内化的形成。因此,在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须重视与开发影视作品对农民健身态度内化阶段形成的熏陶与感染作用[10]。⑴从电视剧的影响力出发。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不仅体现在收视率上,还体现在影响力上。以电视剧《大长今》为例,它席卷了中国大陆市场,带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1]。在健身态度内化方面,优秀电视剧可以很好地感染广大农民,从而有效地缩短其内化转变过程。对此,要尽量多拍摄和播放一些与农民体育健身有关的优秀电视节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感染作用。⑵从电影的熏陶力出发。基于电影依托现实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观点认知,认为它更有利于加速人们对某项事物的态度转化进度。而且,电影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这是其他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加速农民体育健身态度转变进程,就有必要创新电影题材,丰富电影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熏陶作用。⑶从短视频的感染力出发。小品、戏剧、相声等高受众短剧在生活中深受广大农民喜爱,对于这些短小精悍、幽默风趣、感染力极强的高受众短剧而言,农民更容易接受。如果将农民体育健身寓于高受众短剧当中使农民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学到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无疑会增强农民的体育健身内化意识并加快体育健身内化阶段的形成。

(四)媒体宣传劝服

现实中促进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形成的途径有很多,宣传劝服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而当前,宣传劝服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集权威、信誉和受众范围极广于一体的媒体宣传。从这个逻辑关系不难看出,充分发挥多方传媒的宣传劝服作用,也是促进农民健身内化形成的重要举措[12]。当前,大众传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快速传媒,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介;另一类是慢速传媒,主要包括杂志、图书等传播媒介。相比而言,快速传媒对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的影响更加直接与深刻。因此,在内化形成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快速传媒的价值与作用。⑴从电视传媒宣传说教来看。电视传媒是一种有效的宣传说教方式。农民可以通过电视传媒来了解国家大事,获取各类知识。因此,可以充分依托电视传媒的宣传与说教作用,进一步加深农民对体育健身价值的认识,培养积极的体育健身态度。可以利用电视来播放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体育健身广告,使农民在欣赏中形成共鸣。可以广泛搜集各种体育健身素材,用新闻或专栏方式播放,集中力量来调动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欲望。与枯燥乏味的说教方式相比,电视宣传更加真实有效,值得广泛应用。⑵从乡村板报宣传说教来看。与其他宣传方式相比,乡村板报也是一种有效的宣传说教方式,既经济实用,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为此,在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阶段形成的过程中,乡村板报的宣传与说服作用也可以被充分借鉴与发挥。具体而言,农村体育宣传人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如体育健身知识、漫画、故事等,向广大农民展示体育健身的含义、意义和方法,以此来增加农民的体育健身知识,加固体育健身思想,推进体育内化进程,促成体育健身行为。⑶从报刊杂志宣传说教来看。报刊杂志是一种传统的说教引导方式。与现代传媒相比,报刊杂志具有通俗易懂且能够相互传读、随时阅读、回头再读等优点。报刊杂志能够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宣传体育健身知识,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积极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念。因此,须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的引导作用,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阶段形成的实效性。在实践中,报刊杂志编辑应当设置农民体育健身专栏,向农民系统地“灌输”体育健身观念。与此同时,也需要广泛收集素材,丰富报刊杂志的内容,使农民能够接受到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

三、结语

“想”作为过程的起点是观察、思考和认识事物,“为”作为终点则是将其所想转化为具体实践行为。不否认思想对于行为的先导作用,但当仅限于思想认知而无实际行为时,一切都会显得那么苍白而无力。当前,农民体育健身思想与体育健身行为的关系就是“想”与“为”之间矛盾的辩证再现,而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原因在于农民体育健身态度的不彻底转变,即体育健身内化阶段的缺失。因此,要想实现农民体育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在转变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形成体育健身内化进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农民体育健身思想的可喜变化; 另一方面,要看清楚农民体育健身行为欠缺的客观事实。实现体育健身思想与体育健身行为协调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付出许多艰辛与努力。由此,要摆脱当前农民体育健身的困境,就必须从农民体育健身态度内化上再下苦功。

[1]余涛,张世威,王永顺,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生活方式理念和构建——以安徽歙县许村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2):11-15.

[2]孔庆波,崔瑞华.农村体育场地的供需认知与矛盾剖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33-36,42.

[3]储亚娟.农民体育健身行为实现的内化力挖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33-37.

[4]孙季成,章莺,傅振磊.当代浙江农民体育需求与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2):41-47.

[5]杨树虹.新生代农民工民生诉求与继续教育对接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23-24.

[6]冷晓春,张册,张明记.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的社会支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47-49.

[7]冯火红,刘晨晞,王永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政策调整研究——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制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7):6-10.

[8]张渊, 薛龙.对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方向及目标的思考——兼论农村体育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2,(3):107-109.

[9]张文静,田雨普.农民体育参与的行为学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20-23.

[10]孙韵,刘建华.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7):31-34.

[11]刘江山.“环太湖体育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运行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秦勇.转型时期中国电视剧的投融资风险[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2):28-30.

[13]田雨普,王欢.文化当先的农民体育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3.

猜你喜欢
内化态度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