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杰
河南长垣县中医院骨科 长垣 453400
骨科创伤可导致创面形成顽固性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其反复扩大创面且引流效果不佳,控制感染困难,愈合不佳。负压封闭引流(VSD)是目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常用技术之一。可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缩短换药时间,促进创面及早愈合,或为Ⅱ期创面封闭手术提供可靠基础。2012 -01—2014 -01 间,我科对30例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患者,应用VSD 技术治疗,创面愈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2岁,平均45.82 岁。病程21~28 d,平均16.50 d。软组织创面缺损面积:4.0 cm×7 cm~15 cm ×11 cm。其中交通车祸致伤13例,高处坠落伤10例,压砸致伤7例。上肢创伤7例,下肢创伤15例,躯干创伤5例,其他3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基础治疗,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针对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泌物和异物等。外露骨骼、肌腱、血管、神经尽量用软组织覆盖,彻底止血并实施骨折复位之后,采用钢板、髓内钉或者外固定支架固定,并修复受损组织。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剪裁VSD(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对于创面面积较大者,采用多块VSD 材料,修剪时需要注意VSD 多侧引流管的端孔以及所有侧孔均位于VSD 材料之中,确保VSD 材料与所有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利于后期封闭处理[1]。如创面较深,须将VSD 敷料填充底部,不留死腔,将创面进行封闭。将带有引流管的VSD 材料置入被引流区域,使用75%的酒精消毒创面周围皮肤,使用半透膜将正常皮肤和VSD材料及硅胶引流管覆盖密封[2],覆盖范围应该在创缘3 cm 以上。将引流管与负压装置相连接。创面较大者,引流管串联并合,降低引流管数量。将负压调节在-125~-450 mmHg,确保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正常,引流时间5~7 d,必要时8~10 d,拆除VSD 敷料。检查创面,如果肉芽组织生长新鲜饱满,鲜红嫩活,则可缝合或自体植皮,继续全身支持与抗炎治疗。否则可重新填入VSD 敷料继续引流。
本组30例患者中22例创面经引流5~7 d,感染控制良好,肉芽新鲜,经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均愈合。8例经8~10 d 负压引流后更换了VSD 材料,Ⅱ期缝合或植皮后愈合,随访1~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
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创伤骨科感染创面的治疗较困难。传统换药对创面引流处理常常不彻底,导致创面愈合及功能恢复不良。多次换药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VSD 技术能彻底清除骨科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及渗出液[3],保证创面洁净,避免局部渗液积聚,加快组织消肿,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组织良好修复,利于感染创面具备早期植皮条件。在引出渗液的同时,使引流腔壁内陷,材料逐渐退出后,腔壁紧密闭合,防止残余脓肿及死腔形成,对创伤致皮肤潜性撕脱或有死腔者效果更佳。创面用生物透性膜封闭与外界隔开,生物透性薄膜具有良好透氧、透湿性,无组织刺激和免疫活性、构成防止细菌入侵的屏障,有效预防常规换药和引流导致污染与感染,缩短治疗时间[4]。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早期使用效果更佳,但对于创面较小,感染较轻或或无严重感染威胁,经济困难患者,不应盲目应用。同时注意早期清创的彻底性对于引流效果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畅通引流的关键,密切观察负压的状态,如塌陷的泡沫材料再恢复原状,薄膜下有液体积聚,提示负压失效,应给予及时处理。
[1]黄春育,梁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9,7(19):52.
[2]邓中华,王永强,陈小龙,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09 -211.
[3]李彬,汪永泉,彭晓蓉,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Ⅱ期创面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0):912 -914.
[4]龚丽华,王砚书.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重大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2(6):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