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新媒体提升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

2015-03-19 06:14文/曾
传媒 2015年17期
关键词:动员劳动力公共服务

文/曾 黎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提升转移劳动力(下文简称: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我国压缩产能水平和优化产能结构战略的实施,在实体经济不断提升自身资本有机构成的背景下,基层岗位对于劳动力的进入门槛也显著提高。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若是单纯以拓展就业渠道的方式来推进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显然是行不通的。合理的做法应是将“就业途径拓展”与“岗位技能培训”相融合,从紧密跟踪区域产业发展演进路径的角度来展开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工作。为此,当前的关键问题便在于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劳动力培训的动员机制、培训模式和就业引导方式。

将新媒体作为提升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的技术载体,这是出于降低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交易成本的现实考虑。首先,新媒体的覆盖可以达到每个终端,在基础动员宣传及正面引导上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其次,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丰富就业培训的种类,具有很高的融合性。本文将聚焦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这一新媒体来进行主题讨论。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就促进就业而言,则应着力考察该公共服务平台的“就业途径拓展”和“岗位技能培训”,分析这两项工作内容的内在要求,首先是要与企业建立起良性互动态势,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搭建桥梁;其次是要提高岗位培训动员和培训模式的效果。这就为新媒体的应用提供了切入点,也就是说,新媒体的应用需要围绕着满足上述要求来进行功能定位与功能释放,其中必然也需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环节。

一、新媒体促进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功能定位

1.即时通讯功能。无论是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还是搭建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信息互动,都需要发挥新媒体的即时通讯功能。同时,即时通讯功能唯有在终端可携带性或可移动性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这一功能的优势。而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能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以QQ、微信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平台已经深入到了大众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这也就为使用这一即时通讯平台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条件。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推出的“微我找工作”活动为例,以手机微信、APP为主导的互动方式在一次中国湖南人才市场的现场人才交流会亮相后,迅速成为了供求双方达成沟通的利器。特别是在2015年的应届毕业生、返湘务工人员和在湘知名企业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2.消息发布功能。这里的消息发布包括对企业用人消息的发布及在开展岗位培训之前的动员。消息发布突出文本消息的展示,包括文字、图片等两大类。以企业用人消息为例,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人困境,企业消息发布可以借助文字和图片来呈现出工作、生活区的景象和工资待遇,能更为生动、具体地向劳动力传递出用人单位的全景图。当然,在动员中也发挥着消息发布全景图的功能。此项工作在全国的各种人力资源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中运用较早,如今已经形成规模的有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手机终端。

3.环境适应功能。传统培训模式依赖于固定的教学空间和时间,这种基于学校形态下的培训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劳动力流动性的需求。从近年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可知,部分地区在开展培训时几乎是流于形式,甚至以培训项目来圈钱。而借助智能手机这一移动终端来开展的培训工作,其移动性、便携性等特质都能较好地适应当前劳动力的行为偏好,能使培训与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形成无缝衔接。

4.内容传输功能。这里是主要针对岗位技能培训而言,当前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父辈们,但从岗位技能的结构上却不尽如人意。为此,在岗位培训中仍需要就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在经过基本的技能培训后,需要劳动力在实践中学习,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时,通过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微视频等内容要件,便能在无缝衔接下满足其技能提升的需要,也使其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5.线上互动功能。线上互动功能的建立主要是为劳动力搭建就业消息互动及情感交流的平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情感的需要属于精神需要的最低端,也是当前地域、行业之间转移劳动力所切实需要的,通过线上的论坛、QQ群、微信群等平台,能较好地支撑起这种需要的实现路径。只要到腾讯QQ的群上查找一下,全国每个省会城市的相关交流群都均在150个以上。由此,劳动者对于线上互动的需求可见一斑。

二、定位驱动下的新媒体应用模式构建

1.对外发布公众号。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向社会发布公众号,如QQ群或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方式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来实现。为了维护线上虚拟社会的秩序,公众号需要对供需双方予以区分,如针对企业方设置一个公众号,针对劳动力个体设置一个公众号码,后者也为培训中的线上互动提供虚拟社区资源。公众号管理员的职责便在于发布信息,以及监控和引导虚拟社区中的舆论。特别对于劳动力虚拟社区来说,应防止虚假用工信息的扩散和消极言论的发布。

2.开发专用的APP。开发专用的APP主要是针对求职者、劳动者之用,在建立无缝衔接式的岗位技能培训模式时,不仅需要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主动推送有关信息(如劳动保障法的相关内容),而且需要把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的模式建立起来。开发APP的工作可以外包给高校或软件开发公司,由承包方根据服务平台的工作项目进行定制化开发,并在开发完成后在官网提供二维码下载信息。

3.分析劳动力的偏好。依靠智能手机终端来实施动员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缺乏传统培训模式的约束性和组织性,为了增强新模式的现实价值,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应调研当前社会劳动力的工作和生活规律,并从中分析出其行为偏好。笔者根据网上数据分析发现,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推送时间段可以定位在早上7:00—9:00之间上班前的整理阶段,或是中午12:00—14:00之间的用餐和午休时间,这是有时间关注信息内容的时间段,而下班之后的时间则应属于其自主选择信息的时间段。当然,不同地域及城乡间存在的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科学设计培训内容。由于新媒体是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应用而言的,因此就需要考虑到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状况。有一点需要注意,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的需求,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应减少文字叙述要件的权重,而应突出图片信息和微视频的内容设计。特别对于微视频内容,在不超过5分钟时长的期间内如何将岗位技能演示做到流程完整,则是研发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5.积极实施线上动员。积极实施线上动员可以依托信息发布来实现,也可以依靠虚拟社区的管理员来推动。根据实战经验可知,要增强动员的实效性,首要的是使受培训者看到培训对提高自身薪酬待遇的实效性,这可以借助案例来开展线上动员工作。如在信息发布中设计访谈节目,来向劳动力呈现身边人的成功历程,增强其对于提升岗位技能的意愿。

三、小结

若要推进流动人力资源配置速度,则应将“就业途径拓展”与“岗位技能培训”相融合,构建新媒体的应用模式,并利用新媒体的功能优势来拓展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提升其职业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用人单位。利用新媒体搭建网络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趋势,更是未来。

[1]付娜娜.企业培训中基于手机的移动答疑系统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

[2]涂山青.当前培训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猜你喜欢
动员劳动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