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华容区宣传部 陈庆跃 崔小红 陈喜地
2月10日,当我们到位于段店镇孔关村的益农农机合作社参观时,一跨进合作社的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新修建的高大宽敞的机库棚。库棚内,一排排的农机整齐地停放着。一边的维修车间内,两台收割机已被拆开,几名技术员娴熟地忙碌着。
当我们与合作社总经理周文斌交谈时,回忆过去,他感慨万千:现年29岁的周文斌,从北京某高校毕业后,放弃城市优厚待遇的工作,毅然回乡帮助父亲打造生态农业合作社,随着父亲奔走在田边地头与农机打交道,先是开“小手扶”、“小四轮”,机械出毛病了,就琢磨着自己动手,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一边开展农资销售业务宣传生态农业,一边跟机作业,并慢慢干起了小型农机维修业务。
随着生态农业和农机化的发展,周文斌在全区5个乡镇和100多个村湾的2 000多户进行走访座谈,建立生态农业民情登记薄,并先后在黄岭村、罗湖村、张湾村、中湾村办起了农机示范点和生态农业种植联系点。2010年周文斌购买了第一台大型农机—上海50大型拖拉机,农忙季节开始为周边农民提供机耕、机播服务。2013年,他又购置了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从此使周围的农民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了祖祖辈辈没有实现的愿望。
为了保护机手的利益,周文斌主动成立跨区作业服务队,无偿为段店镇机手提供跨区作业服务,他带领段店镇联合机手,在华容、蒲团、临江和梁子湖区进行机收作业,一路洒下了他们辛苦的汗水。
在周文斌的影响和带动下,近几年,华容区农村大型农机迅速发展,而机具的妥善保管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周文斌与几个要好的朋友一商量,于2012年11月正式成立了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当地300多台大型农机的保管保养和维修服务问题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没有合作社前,农机户的机具大都露天存放,由于长期风吹日晒雨淋,不仅降低了机械的使用寿命,还时常发生零部件被盗和火灾事件,给农机户造成很大损失。加入合作社后,农机具存放在安装了现代化监控系统的机库棚内,并有专人看护,彻底避免了被盗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我曾经疑惑地问周文斌:“是什么力量使这么多的机手主动参加合作社。”他说:“靠的是诚信的服务”。多年来,他精心地为农机手提供周到维修服务,已经得到了广大农机手的认可,几十里外的农机都来找他维修。每年地无偿为机手提供跨区作业服务,农机手们信任他。而且农机集中管理存放,每家每户都节约了建机库棚的资金,也减轻了农机手的经济负担。”
全托式农机具管理模式,是周文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好机库棚后,与合作社社员共同探索和创新的一种新型农机具管理模式:本社社员在支付一定费用后,将农机具存放在合作社机库棚内,由合作社负责日常维护及技术保养。
周文斌说:“虽然我为合作社建设投入了200多万,但是有了这个场地后,我可以常年为农机手提供保管维修服务,业务量增加了,还解决了更多的人就业。除此之外,我还借助合作社的实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又将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合作社正常运转,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合作社成立以来,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注重扩大社会影响,回报社会。每年合作社都主动与镇村配合,本着政府贴一点,合作社让一点的精神,为当地五保户、低保户、军烈属提供免费作业服务,彻底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周文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承担了2万多亩(1hm2=15亩)的土地流转面积作业任务,而且作业质量高,管理规范,农民满意,还为政府节省了人力物力。除此之外,自2012年以来,合作社还多次承办了以罗湖3万亩江滩油菜基地为重点的全市合作社机收机播观摩会,对全市合作社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2014年,合作社被评为全省十佳示范合作社。
面对未来,周文斌信心满怀地表示:“合作社已有50多台大型农机,开始整村实行土地‘托管’,着力发展订单作业。除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外,农资、种子也不再一家一户购买,农民只要签一个合同,所有的事情都由合作社操办。同时还计划选定一个条件较好自然村建立农机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作为各种先进农机的展示平台,实施全方位、一条龙的农机化服务,目的是要让农民切实看到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土地潜力,着力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从2015年开始,合作社还注重做好与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示范片的对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服务。”周文斌的一席话让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正是由于像他一样千千万万农机人的默默奉献,中国农业就充满着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