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区农机化进程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2015-03-19 03:23:07建始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崔青荣
湖北农机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始县农机具农机化

建始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崔青荣

农业机械化,是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和使用,使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减轻了农民的劳作强度,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推动山区经济的发展,但很多现实的问题制约着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落后跟极低的生产力水平分不开,要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唯有结合山区实际,结合当前政策,探索山区特点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可以结合的地方,寻求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特色之路。

1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的现状及原因

说到山区农机化,马上就会联想到山区的地形地貌。以建始县为例,它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隶属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地跨北纬30°,东经109~110°,年平均气温15.5℃,(二高山13.8℃,高山8.8℃)。全年无霜期约232天。≥10℃积温3 500~4 500℃。持续日数184~220天,年日照时数在1 40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 416mm。全县国土面积2 666 km2,总耕地55.83万亩(1hm2=15亩),其中水田5.7万亩,旱地50.13万亩;辖10个乡镇,411个村(居)民委员会。乡村户数12.78万户,乡村人口46.25万人,乡村劳动力27.56万人。从2014年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来看,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2.6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9.36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 206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56 367.36 kW。

20世纪的农村,主要靠锄头、镰刀、犁耙、耕牛等为主要生产工具,农业生产也靠的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效率低下,劳动环境艰苦,虽然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大范围实施,对农机具购买也实行了很好的补贴政策(据统计,全县已累计推广新型农机具1.8万余台套)但在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普及仍然不乐观,为何在山区推行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就这么难呢?笔者结合实际认为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差,机械作业环境受限制。山区农村土地资源多分布于山间地角,目前机耕道仍然不畅通,有些地方因地势局限难以铺置,二高山以上区域田块坡度大,气候湿润,其田块大小不均,以小块分布为主;低山地区田块大多数块块相隔,高低不平,坑坑洼洼,不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小型农业机械虽在近年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作业效率和生产动力仍离规模的机械化水平差距大,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2)农村主要劳动力缺失,机械有效操作及有力推广受限。受到山区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在农村,90%左右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到较为发达的地区务工,留守适宜操作农机具的年轻劳动力占少数,留守劳动力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发挥机械优势;大中型农机因缺乏年轻且懂机械知识的操作手而致使推广应用受限。

(3)农机手操作技术不熟练,农民操作安全意识淡薄。要实行农业机械化,农机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农机事故的发生更是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本人从事农机化工作多年,从现阶段农机操作情况来看,农民对买回的农机具的操作大部分存在似懂非懂现象较为普遍,加之法律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农民认为勉强可以操作就开始作业,不培训就开始操作,不参加技术检验就操作,不检查机械状况就带“病机”作业,结果酿成大祸后悔莫及。

(4)农机技能培训欠缺,农机维修服务不到位。又以建始县为例,全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机构空白,之前的县农业机械培训学校因改革而撤销,现有的培训主要靠农机经销商简单的示范引领,农民想学操作技术需要自行寻找正规的培训机构或者是干脆“自学”;山区农机具所处地理环境恶劣,机械损坏较平原地区快,就近维修服务又跟不上,有时有些零部件更换需厂家直接发货,有时一等十几天货不到位,很大程度上耽搁了农时,农民对农机维修服务需求大。

(5)农业产业化发展亟待加强,农业机械的功能优势难以发挥。从建始县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政府对发展当地农业产业化给予了很大支持,农业部门也在极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特色农业产业也在逐步发展,但规模化种植的力度有待加强,种植范围还应加大,只有形成了相应规模,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量才会增加,才能拉动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业机械实际使用的需求量,农业机械在生产中才更能体现其优势,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率。

2 对山区农机化进程亟待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要结合实际,主推小型农业机械,兼顾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发展。在连片种植形成小规模的地方可适当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而大部分地方则以发展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山区土地大多坑坑洼洼不平,大型的农业机械根本难以操作,其条件极差的乡村公路和田间道路,大型农业机械无法到达作业地点,但小型农业机械机动灵活,可适应作业环境,且操作简单,正适合山区农村田间作业。

二要因地制宜,加强土地整治的力度。现阶段,山区土地不平坦、不连片、坡度大,土地急切需要整治,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山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倾斜力度,加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更应对山区的土地整治加以重视和引导,从而有力地改善山区农业机械作业环境,有利于机械操作;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和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土地流转及稳定发展,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促进对农业机械的应用。

三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及适宜机具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因山区对农机具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应加大对小机具的推广及补贴力度,激发农民的购机热情,结合实际操作适用性,偏重急需农机具的推广。比如:插秧机的需求,大型插秧机不适合山区作业,但对小型的、且适合山区作业的插秧机需求矛盾近年来尤为突显,据了解,近年来,建始县1亩水田栽插工作需3人操作近8 h才能完成,而且工价每天低于120元/人更没人愿意干,加之年轻劳动力的缺乏,农民对适宜的插秧机需求大。对其它机械化操作更是寄予厚望。

四要强化农机具的安全管理。坚持农机安全检查可以摸清机车的实际技术状态和机手实际操作技能,可以对典型事故和农业机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制定防止事故和推广应用农机具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农机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五要加强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操作质量。根据山区农机作业现状,农民反映最迫切需要的是购买了农机,怎样熟练操作?机械出现了故障毛病该怎样处理?对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应强化培训。农机部门应加强对技术的培训,及时提供机械操作技术指导,同时引导、支持和鼓励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场所的建立。

六要农机与农艺结合,提高机械操作效率。根据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实践表明: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应用,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农业机械化操作应用要达到高质量的效果,需要与标准化的农艺结合,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比如:建始县在2012年推广应用的一款小型插秧机,使用普通的育秧方式无法完成,必须要求农艺技术精细化,需要加强对育秧盘精细处理、秧苗的整齐度、适宜的苗床土、适宜的苗床土壤水分等细节的研究,才能顺利且质量较好地完成机械栽插;农机与农艺结合,还能有效地提高农民作业效益和适当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等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是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山区农机化进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农机化的发展不仅靠的是社会引领、政府的支持、部门的管理,而且也靠的是山区人民智慧的正确发挥和自身创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农业现代化与山区人民的距离正逐步缩小,农村经济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建始县农机具农机化
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2021年9期)2021-07-12 12:58:41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新生代(2019年1期)2019-11-14 03:53:05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9年3期)2019-11-05 06:46:42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9年1期)2019-05-21 07:34:46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2期)2018-08-28 07:47:20
选购农机具要“六看”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49
浅析如何实施农机具推广工作
山西农经(2016年5期)2016-02-28 14:24:33
一半老师,一半娘亲——记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张锦梅扎根深山教书育人36载的感人事迹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2
着力“硒”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建始县为例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