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校园体育活动融入民俗体育分析
□张钦(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民俗体育融入校园体育既是民俗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快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体育课程政策,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专门研究,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民俗体育项目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规范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赛事体系建设。
民俗体育校园体育融合
1.1、民俗体育融入校园体育能促进民俗体育的自觉传承
将民俗体育项目通过挖掘、整理、选择,引进到学校,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竟技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把民俗体育项目传授给学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民俗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实现民俗体育项目的自觉传承和发展。
1.2、民俗体育融入校园体育能促进民俗体育的科学发展
学校体育对于民俗体育的挖掘、保护以及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学校可以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甄别、选择、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摒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对身体有害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体育活动以及活动中的消极成分;可以对一些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显著、易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改造、整合,发扬光大。
1.3、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能促使民俗体育走向世界
要使我国民俗体育走向世界,不仅要使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科学化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促使该项目的普及化。学校是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摇篮,不仅是原生态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体育人才、普及体育知识、形成正确体育观的重要场所。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能够促使民俗体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并最终促使其走向世界。
2.1、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
我国民俗体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区域性、民族传统性、内容广泛性、形式多样性、简易健身性、娱乐趣味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及娱乐价值,适合各类学校依据自己实际情况来综合采用。将丰富的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引入课堂,可以打破以竟技内容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由竟技化向生活化、人性化、娱乐化方向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民俗体育中那些趣味性强、特色比较鲜明的项目引入学校体育,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益于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在学校里或体育课中,利用民俗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学校应该创造性地编制体育课程内容,充分利用课堂、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全面推进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进学校,进课堂。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让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繁荣学校体育文化,而且有助于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3、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之中,能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参与这些项目,不仅可以使其在活动中实现自己娱乐表演的表现愿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民俗体育课程资源融入学校体育,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项目的活动技能,就可以随时一随地参与,有利于形成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锻炼的能力与习惯,便于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4、推进学校体育运动竟赛体制的改革
将民俗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运动会中的常设比赛项目,实现民俗体育项目与现代竟技体育项目的有机结合,能够促使竟技性较强的学校运动会变成趣味性与竟技性并重的运动会,能够使学校的运动竟赛变成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比赛,从而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参与的良好效果。
3.1、完善中央和地方体育课程政策,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要促使民俗体育尽快融入学校体育,我们建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调整课程权力,针对民俗体育引入学校,制定详细、具体的体育课程政策,给各类学校提供一定的课程决策权,让它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权行使体育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指定和使用等方面的权利,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强有利的课程政策支持。
3.2、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专门研究,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坚实的学术保障
依托国家和省级体育科研院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体育研究机构,为民俗体育研究搭建广阔的学术平台。除了专门的体育大学以外,有条件的大学体育院系,也要不断加强民俗传统体育重点学科建设,更多培养民俗体育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民俗体育研究和实践提供专业的人才储备;分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等形式,引导和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民俗体育理论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研究。组织民俗体育项目的研究人员、体育教师和民俗体育民间艺人,合作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开发、改造,研究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活动要领、组织形式、组织教法、评判规则、竟赛规则等,形成适合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层次学校民俗体育课程标准、地方或校本教材。利用现代电子音像科学技术等手段,制作民俗体育项目的电影、电视、录像等电子音像资料。
3.3、加强民俗体育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现有体育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民俗体育项目令项培训。现有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要增设民俗体育的本、专科专业,加快民俗体育项目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聘请当地民俗体育项目的艺人做民俗体育项目的兼职体育教师,让他们既指导校内体育教师,又参与学生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授和竟赛活动的指导。
3.4、探索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动形式,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生动丰富的样本
学校要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民俗体育融入学校的具体承载方式。要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平时与节日相结合,充分利用民间、民俗节日、民族节庆、体育夏令营、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舞蹈节“传统项目节”等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校外文化氛围,能够充分彰显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力,充分体现民俗体育项目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
3.5、规范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赛事体系,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效果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牵引
要建立以综合性民俗体育项目为主,以单项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为补充,国家、省、市或县、学校四个层面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民俗体育项目竟赛体系。让全社会都来重视民俗体育,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民俗体育运动中来,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实现与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真正达到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
总之,我国民俗体育根植十传统经济社会文化土壤之中,是在传统经济社会文化的孕育中传承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我国民俗体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俗体育需要融入学校体育,并借助学校体育得以发展与传播。我国民俗体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既是民俗体育的创新过程,又是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土程。要加快民俗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的进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其相互联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李红梅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 (12).
[2]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