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郭亚群 逯洋
财政支出包含两方面重要内容,即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财政支出的结构。财政支出的规模得当与否,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能不能实现最大优化,也决定了政府职能能否实现。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就应当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避免其过大或过小,造成资金浪费或资金欠缺,经济发展不利。同时,财政支出的结构应当合理规划,不同的项目给予不同的财政支出,其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保证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使得各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获得保证。所以,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应当合理安排和规划,保证作为财政政策重要部分的财政支出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花费相应的社会资源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公共财政在社会生活上以及经济上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活动范围以及发展方向。
财政支出规模,就是一定的财政年度里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总额,反映了政府在经济上的干预程度以及活动范围。财政支出规模分为两种,即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指的是当年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总额,以货币量来表示,能够直观地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范围。由于其并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只能作为当年政府在财政支出上规模的反映,并不能与其它年度进行比较。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通常用当年的财政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表示,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经济在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由于两者各有所长,因此,在进行财政支出规模分析时,应当将两者相结合,综合利用两种指标进行分析和考量。
财政支出结构,指的是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的职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根据政府的职能,可把财政支出结构结构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以及其他支出。财政支出结构反映着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状况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上不断增加,支出总量增加总额翻番。从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来看,其在图示上可呈现“U”字型,表现在1978年到1995年的逐渐下降,再逐渐进行回升,2000年则基本保持持平状态。这一表现与我国在经济体制上的改革有着密切联系。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保证经济各个方面都能获得相应的财政支出,政府相应地加大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和我国GDP的增长率来看,其变化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财政支出规模与中国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分析以往和当前我国的财政数据,可以发现,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应当保持并加大,而相对规模由于与当前最优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保持一致,所以应当保持不变,而在财政支出的结构上进行优化和调整。
财政支出的项目众多,而不同的项目对于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相同。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就应当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结构情况来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效果明显。比如,在经济建设上的财政支出占比不断下降,在国防支出上比重不断下降并趋于稳定,在社会文教费上的支出比重逐渐增加以及在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上的占比不断上升。从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成果来看,良好的财政支出结构,能够带来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来看,要想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财政支出规模上的调整效果不大,应当从财政支出结构上入手。整合优化,在结构上进行调整。首先,应当对基础建设支出比例进行控制,保证全国基础建设结构的平衡。其次,应当加大对农业支出比例,重视农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上的重要地位。另外,加大对教育、科学卫生以及社会福利保障上的支出。发挥教育对国民素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使科学卫生和社会福利更好地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便捷,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在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上的支出应当进行控制,维持中适当增加,避免财政支出在这些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巨大贡献的项目上的浪费。
财政支出规模影响着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程度和政府职能的实现,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能够保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明确它们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具体的中国经济形势,制定出相应的财政支出计划,在规模和结构上进行整合优化,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和快速的发展。
[1]范丽红,凌卫平.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6(02)
[2]韩远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02)
[3]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