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卓贞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国际航运市场。高职院校船舶电气专业所培养的电子电气员(ETO)应是具有创造力的航海实用型人才。专业特点要求ETO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船舶电气的维修保养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和一定的阅读水平。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船电专业课程逐步推进双语教学是行之有效也是势在必行的办法。
目前,国内各高校实行双语教学的不多,西方国家以及东南亚某些国家如新加坡、菲律宾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课程都是实行双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在国内,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存在争议。主要争议点在于对双语教学的模式的理解。
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2]:
1.浸入式双语教学——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2.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刚入校时仍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3.过渡性双语教学——学生入学后全部或部分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教学。
总之,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教学过程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但就我国的国情而言,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所航海高校能完全实现浸入式双语教学。
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三者是一个阶梯关系,如图1所示,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为专业基础课程(如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等)提供平台和前期准备,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如船舶电气设备、船舶电站等)的基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学体制是: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采用母语(汉语)教学。在大一、大二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课时为200~300,授课教师多由英语教师担任。在基础英语课程结束后,再开设专门的专业英语课程,课时在100~200,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这样做的结果是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成为了两个几乎独立的体系,由于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没有有机衔接和有效过渡,学生学不能用,学习兴趣不高。专业英语课程的安排是在专业课程学完之后学习用英语表达专业表述,专业英语上课完全成了用英语炒专业课程的旧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由于在校三年都开设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占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使得学生,尤其是在校只有三年的高职学生课程安排太过紧张,有时寒暑假还要补课,精力不足,疲于应付课程学习和考试,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一)双语教学是提高学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近年来,尽管受金融风波的影响,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仍是很迅速的,国际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船员尤其是电子电气员的需求,但中国船员劳务输出在当前国际船员劳务市场上的份额很小,据统计,2012年,中国船员对外劳务输出仅3万多人,是菲律宾劳务输出人数的1/7,究其原因,主要是船员的英语交流存在障碍,在国际竞争当中处于劣势。因此,航海专业全面铺开“双语教学”,提高学员英语水平,是提高我国船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二)是实现“浸没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必要基础和先行准备。
船电专业不同于其他陆上专业,其对英语的要求是非常高的,STCW(78/95)马尼拉修正案里就明确了电子电气员应具备的英语能力。从专业课程实现双语教学,是航电专业今后全面铺开双语教学,实现“浸没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必要基础和先行准备。
(三)采用双语教学是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分析来看,一般先学习专业课,再学习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存在着重复劳动,效率不高的弊端(先用中文讲授专业课程再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这显然是不符合电子电气员的培养趋势。采用双语教学能优化课程体系,直接采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既能使学生边学边用,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有效结合。从课程体系的建设来看,还能删掉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减少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时总量,优化课程体系,见图2,该体系使学生在学校的3年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从教师分析
目前,就笔者所在的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而言,担任船舶电气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绝大多数都有研究生学历,还有许多是船上下来的老电机员或老轨。这些教师一般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尤其是老电机员和老轨,有多年的海上经历,也有着较强的英语交流水平,具备实施双语教学的素质和能力。
(二)从学生分析
图1 一般教学的课程体系
图2 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性质,多数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各地区的第三批及以下专科录取生,有学理工科的,有学文科的,甚至有体育或文艺特长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差,确实会给双语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不小的难度,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但由于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基础课程之后,学生已经经历过大一基础英语的学习,大多数英语水平都会取得一个长足的进步,达到3级B的水平(一般高职院校都要求通过英语3级B考试,本科要求通过CET4考试),因此,专业基础课实施双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在时间安排和课程规划上也是合适的。
(三)从教材及教学设施分析
不同于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我国母语——汉语即是第一也是唯一官方语言。因此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慢,不仅航海专业,包括其它绝大多数陆上专业,仍是采用前两年开设基础英语+第三年开设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只有少数几所大学有双语教学的概念。相对而言,电路、电子技术等船电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的共性较大,既可以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也可以参考国内某些自编教材,选择余地更大一些。笔者认为,根据国情和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自编教材,可以克服原版教材教育背景、教育对象不同的缺陷,是比较合适的。从教学设施来看,船电专业大多数实验实训设备都是英文标注,采用双语教学是最合适不过的。
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的情况分析,在高职院校现行的教育模式下,航海专业基础课程实现双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航海专业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上,高职院校应参考新加坡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只有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才能最终实现航海专业教学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1]刘瑶.新加坡独立后双语教育政策研究[M].西南大学,2012.188-191.
[2]张艳.高职轮机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2010(7)18-19.
[3]吕红光,杨明航海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