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轶事(节选)

2015-03-18 06:00扎西才让
延河·绿色文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画师敦煌

扎西才让

1、斯坦因的敦煌之旅

一九零七年初夏。

当北面荒凉的山峰遥遥在望,英国人斯坦因,来到了被世界忘却的地方——敦煌,一处在自由宁静的沙漠里诞生的西北边陲小镇。

佛国的世界,世俗的生活,甚至那西域王宫的奢华,丝绸之路的艰辛……在他面前一一展现。

他找到了守护敦煌的人——一个姓王的矮个道士。面对异域来客,王道士显得害羞、紧张,偶尔流露出狡猾、机警的神情。

在斯坦因眼里,这道士,也是孤傲而忠于职守的形貌猥琐的中国男子。

终于,王道士为斯坦因打开了一个洞窟。英国人斯坦因,被堆积如山的文书所震撼,他顾不上研究这些文书的年代,他只关注:用怎样的方式,来拿走多少经文。

号称“装箱能手”的斯坦因带领着他的车队离开敦煌时,千佛洞外,刮起了那个夏天的第一场沙尘。

八十岁那年,斯坦因死在阿富汗,他的墓地建在了异乡的沙漠。

他给自己写下了墓志铭:“通过极度困难的印度、中国新疆……的旅行,扩展了知识领悟。”

不知为什么,对于一九零七年的敦煌之行,他只字未提。

2、伯希和的生日礼物

二十九岁的法国人伯希和,精通十三国语言。在敦煌,他以一口流利的汉语,赢得了王道士的好感。

当他置身于偌大的藏经洞,他的惊讶,胜过离开法国时在狂欢节上经历的荣耀:他向他的人展示了一卷公元八百年的描述月牙泉的本子。

离开敦煌的第二天,是他三十岁的生日。一车来自中国的珍贵文物,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礼物。

一九零九年九月,在北京六合饭店,伯希和公开展示了一箱来自敦煌的写本精品。

一个叫罗振玉的中国人,感觉到了揪心的疼痛。

回到欧洲后,法国人伯希和,被誉为世界上最权威的汉学家之一。

但一九三五年《北平晨报》发表的公开信中,中国学者们给了他一个盗贼的名分。

3、甘州画师史小玉

十四世纪中叶,书生史小玉来到敦煌。有人说他是脸色白皙的游客,有人说他是来自甘州的画师。

他眼中的圣地敦煌,是一处规模宏达的艺术殿堂,一幅绘制了千年的画卷。他一走进去就再也无法出来,一晃就是多年。

在新开凿的窟內,画师史小玉,舍弃了印度、中亚的画风。他用简古清新的中原文人画法,用流畅的线条直接创造了《千手千眼观音像》。

这是赵孟頫和吴道子笔法,是中原文人的情致,是另一种文化在敦煌生根。看那神清气爽,看那清淡雅致,真的是天衣飞扬满壁生动。

他在画面一角写下:“甘州史小玉笔。”

而今这一行字,也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隐去。只“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上报四恩,下资三愿……”等祈语,浮现出了恒久的踪迹。

当他的尸骨再现于当代,他笔下诞生的观音,依旧是那慈悲的容颜。在那深邃清晰的眼睛深处,隐藏着一幅美丽的愿景。

4、赵僧子的典儿契

塑匠赵僧子回到家里,他觉得应该将手艺传授给儿子。

但儿子还小,不明白佛是什么,为何要给佛塑像。也不明白那些端坐在洞窟里的佛陀来自何方。

作为一名塑匠,生活在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

他只好通过一己之力,完善心目中的佛陀形象。他献上了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热情。他甚至融入了自己的信仰。

供养人曹氏说:“你先做佛龛下的我的形象吧!”这个要求,粉碎了赵僧子追逐佛国的梦想。

而几天后的一场洪水,淹没了他的家。这洪水,也淹没了他对生活的梦想。

他只好把唯一的儿子,也典卖给他人抚养。

遥遥千年之后,他和同行们塑造的彩塑,出现在小学课本里。

生于晚唐长于五代的赵僧子,寂寞了十个世纪,而今才迎来了他个人苦苦等待的辉煌。

责任编辑:王 琪

猜你喜欢
画师敦煌
封画师
Painting the Buddha
关于敦煌的精神纪行
作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敦煌飞天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