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镇槟榔村,原为古氏宗祠,由乡绅古腾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开村先祖古琪胜而捐资兴建,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祠为硬山顶,三间两进布局,面积1602平方米。头进为砖木结构,两边有偏殿,天井两边有廊,后进为抬梁式木构架。
1943年7月,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迁来此地。1944年10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和省军政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有珠江地区指挥部、粤中、西江、珠江两个特委领导参加的干部会议,筹备成立珠江纵队。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公开宣布成立,并以此作为司令部的办公地点及举行各种会议的会址。解放战争期间,古氏宗祠仍为中山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指挥部。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防御战
1945年2月28日凌晨,日军出动步兵一个中队100多人、炮兵一个中队80人,配山炮一门,在伪军黄祥、肖天祥部200余人的配合下,联合向驻扎在白石村的珠纵一支队进攻。珠江纵队参谋长周伯明与第一支队长欧初等研究,决定以班为战斗单位,迅速占据村内的碉楼,并加强村口碉楼的战斗力,扼守进村要道的入口,占据有利地形积极防御。在周伯明的指挥下,一支队沉着应战,同敌军对峙将近一天,击毙日军13人,伪军多人。到下午4点左右,敌人的炮弹已经打了60发,周伯明立即部署反攻。此时,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派第一支队政委梁奇达带领的大布民兵增援部队赶到,两支队伍里应外合,夹击敌军,共毙伤日伪军40多人。
经此一役,日、伪军缩在据点里,不敢随便出动,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及附近地区赢得了四个多月的安宁。
三山虎山血战
1945年5月8日深夜开始,日军1000多人,伪军第43师2000多人和肖天祥、梁雄部等近1000人,共4000多人分六路进入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扫荡”。珠江纵队根据敌情“扫荡”的战略布置:为保存主力和保卫根据地,将一支队主力迅速转移、隐蔽,不与敌人正面硬拼;派猛虎队、民权队在灯笼坑三山虎山一带截击敌人;派一支小分队化整为零,分散在五桂山区内骚扰或袭击来犯敌军。
5月9日,珠纵一支队猛虎队24战士奉命于三山虎山阻击从灯笼坑进攻五桂山区的一路敌军(日军300多人,伪军近1000人),以掩护司令部及主力部队转移。当敌人行至三山虎山山脚,进入猛虎队的伏击圈后,遭到猛虎队战士的顽强阻击。战斗从凌晨4时开始打响,至上午8时,击退了日伪军两次强攻,毙伤30多人。日伪军又调动大队包围过来,作第三次强攻。此时,猛虎队的弹药已消耗大半,便兵分两路,一路由中队长梁杏林率领12人向外突围请援,一路由小队长黄顺英率领10名战士向三山虎山头转移,继续阻击日伪军。猛虎队用仅存的弹药,连续多次击退大批日伪军的进攻,最后弹药全部耗尽,8名战士牺牲,山头阵地只剩下三人继续坚守。当日伪军再次发动攻击时,机枪手郑其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班长甘子源身上中弹,腹部被敌人刺刀捅得肠子全流出来,重伤昏迷;小队长黄顺英在日伪军冲上来时,纵身一跃,从山后坡向下滚,在密林的遮掩下冲出了重围。正在战斗最紧要关头,猛虎队向外请援的一路和民权队的援兵赶到,日伪军因措手不及,伤亡甚多,遂放弃山头,撤出灯笼坑。受重伤的甘子源,在战斗结束后被群众抢救出来。
三山虎山战斗,猛虎队、民权队英勇顽强,以少胜多,圆满完成了阻击来犯日伪军的任务,为司令部与支队机关转移赢得了时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