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朝,王文杰,王 言,路 阳
(1.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天津 300191;2.天津市市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天津300201;3.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天津 300201)
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见表1。
表1 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
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末,天津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5 955 t/d,无害化处理量为5 667 t/d,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16%。全市投入运行的垃圾处理厂(场) 10座(其中填埋5座、焚烧4座、综合处理1座),总设计处理能力9 900 t/d,建成尚未运行垃圾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为1 000 t/d,在建及升级改造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新增处理能力2 300 t/d(青光垃圾焚烧厂按扩建后新增处理规模500 t/d计入),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合计为13 200 t/d。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合理的现状,目前西青区、宁河县尚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面临的优化、改造、提升及生态恢复的压力依旧很大,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对突发事件和卫生安全的应急储备能力还不够强。
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选址落地艰难,环卫设施土地储备和供应不足,尤其是中心城区周边,严重影响了规划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西青第一综合处理厂、东丽第二综合处理厂均为“十二五”时期规划项目)。协调所涉各区地方上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合理布局需求仍旧举步维艰,综合处理设施不健全也影响了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作的推进。
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无专项资金渠道,即使采用BOT、PPP等模式也并不能真正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借助企业投资(民营资本参与)建设会相应增大运行费用的投入,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财政加大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形成机制健全、规范稳定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来源。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属于公益性事业,属地政府守土有责、市民群众人人有责,谁产生谁负责,谁污染谁埋单。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费居民收费部分难以收缴到位,异地区域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环境补偿费等相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生活垃圾处理的公平性、合理性等未能充分体现。
根据《天津市市容建设和城市绿化“十二五”规划》统计,全市16个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取得一定进展,规划执行整体情况良好,预计在规划期末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较“十一五”期末可提高60%左右。
截至2014年12月,天津市16个区县实际拥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1座。其中:2011—2013年新增4座,新增处理能力3 100 t/d,启动封闭2座卫生填埋场,处理能力1 100 t/d。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填埋处理能力5 300 t/d,焚烧处理能力4 300 t/d,其它处理能力600 t/d,焚烧处理工艺比例已优化至42%以上,接近“十二五”期末达到45%的规划预期指标要求。
按照“十二五”规划,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共4座,总投资17.1亿元。新增无害化处理能力3 100 t/d。分别是滨海新区汉沽垃圾焚烧发电厂、滨海新区大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静海紫兆生活废弃物处理厂、武清垃圾综合处理厂。
贯庄垃圾焚烧发电厂始建于2010年11月,坐落于东丽区杨北公路296号,占地8.22 hm2,总投资5.54亿元,设计处理能力为1 000 t/d,采用焚烧发电处理工艺,焚烧炉采用比利时往复式炉排,工程基本完工。
蓟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工艺综合处理厂调整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地点位于蓟县与玉田县交界处,该项目占地8.67 hm2,总投资3亿元,建成投产后日处理生活垃圾700 t,发电量1.96×105kW·h。已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6月完工并进入试运营,2015年底正式投产运营。
宁河县计划建设生物质发电和秸秆焚烧发电厂占地11.07 hm2,概算总投资4.8亿元,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500 t/d,农作物秸秆年处理能力3.0×105t,预计年发电量2×108kW·h。该项目2014年11月8日已进场施工,预计2015年底前基本建成。其建设填补了宁河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空白,实现了天津市县县具备垃圾处理设施的国标要求。
在介绍第一份报纸《中国日报》时,“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翻译成了“civil rights thoughts”,而“civil rights thoughts”只是民权思想的意思。专有名词的错译可能会导致外国游客误解原文意思,不利于达到向外国人传达正确红色文化信息的目的性。“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应该翻译成“Bourgeois civil rights thoughts”。
第一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设计处理生活垃圾1 000 t/d,规划拟建时间为2015年,项目预选址西青区小卞庄。经规划部门与西青区政府的协调,研究选址多次,尚未实质性规划落地;第二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设计处理生活垃圾1 100 t/d,规划拟建时间为2015年,预选址东丽区贯庄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与贯庄垃圾焚烧发电厂贴建。东丽区政府支持项目建设,但目前落地条件不理想,可用地块受基本农田红线困扰,正在结合规划地块按照国土房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布局方案。
“十二五”期间关闭垃圾处理项目2座,分别是滨海新区汉沽垃圾卫生填埋厂和滨海新区大港垃圾卫生填埋厂。总处理能力1 100 t/d。该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主流工艺已优化为焚烧发电。改扩建项目1项,青光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目前正在进行改扩建。处理能力由600 t/d将提高到1 100 t/d。未实施的处理厂是宝坻垃圾综合处理厂和静海垃圾综合处理厂。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确定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属地管理、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渐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初步选取了和平区、滨海新区中心生态城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区。目前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重点进行了分类容器和人员配置,由物业公司按照“厨余垃圾绿色、可回收垃圾蓝色、干垃圾灰色”的要求,结合服务居民的分类收集垃圾相同配置,设置垃圾分类指导员,同时设置小区再生资源回收点,满足居民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需求。对于作为天津老城区的和平区,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产生源头,如居民小区(崇仁里社区)、商业街(金街)、机关单位(和平区政府) 等为试点,提出了《和平区生活垃圾试点实施方案》、《和平区生活垃圾分类技术指导手册》 (初稿) 分类工作宣传方案等。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工作推进有形有效有序,2015年将在市内6区全面推开分类试点工作。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对指导全国各地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和其它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明示,肯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是我国目前生活垃圾处理首选技术。科学规范并统筹处理好天津市生活垃圾,焚烧是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首选技术,综合处理是未来垃圾处理的方向。
主要垃圾处理技术工艺综合对比见表2。
按照天津市环卫设施布局规划,结合城市实际,中心城区采取统筹处理协调发展模式,滨海新区及外围两区三县属地处理确保区域环境水平。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资源化优先,选择安全可靠、先进环保、省地节能、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
一是坚持引进先进、成熟的垃圾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处理方式相结合的处理模式。中心城市和滨海新区宜采用焚烧与填埋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以焚烧为主,两区三县垃圾处理结合区域实际选择适宜的多样化处理方式,农村地区可适当采用生化堆肥的处理方式。不断提升和优化焚烧处理工艺比例。
三是农村垃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县)集中处理”模式,最大限度实现就地减量,减少运输过程带来的污染。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和农村居民共享。
四是不断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环保水平和景观水平。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污染物排放须达到相关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造提升为花园式、工厂化综合处置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将围绕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和迎办2017年第13届全运会环境保障工作,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以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5大机遇迭加,着力实施设施能力建设、收运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科学规范和持续发展水平。
天津市垃圾处理厂现状与规划示意,见图1。
表2 主要垃圾处理技术工艺数据综合对比
图1 天津市垃圾处理厂现状与规划示意
4.3.1 设施能力建设
一是调整完善规划,加快蓟县、宁河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试运行后正式运营处置本区域生活垃圾,实现天津市“县县具备垃圾处理设施”的国家要求。
二是调整完善规划,加快西青第一综合处理厂,东丽第二综合处理厂建设步伐。完善中心城区垃圾处理布局,环城四区每区均具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处理工艺为焚烧加填埋,为进一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供处置载体。
三是对现有双口、大韩庄、大港等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原生垃圾逐步填埋减量至零填埋,加快设施升级改造,实施生态恢复,提升环保水平和运行质量。
四是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处理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对垃圾产生量进行减量控制,缓解垃圾处理设施压力,为垃圾循环利用提供可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是充分发挥区县政府的积极性、能动性,转变固有思想观念,坚持因地制宜、属地处置的工作原则,集中建设花园式、工厂化垃圾处理设施园区,各种设施资源共享,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物二次排放,融入循环经济理念,造福社会。
六是鉴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社会公益和基础设施属性,须坚持从政府层面加大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的力度,形成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氛围,建立政府专项补助建设资金渠道,同时鼓励BT、BOT、PPP等多种方式和民营资本参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4.3.2 收运体系建设
一是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全国最整洁城市为目标,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风险防范、公共安全的原则,努力推行源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逐步减少原生垃圾混合处理,提升环保水平。
二是牢固树立政府环卫部门是生活垃圾收运的主力军思想,建立起城乡统筹、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完善环卫管理机构和设施,提升环卫系统的管理服务水平、机械化作业和防范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结合垃圾处理厂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鼓励压缩式中型转运站建设,节地节材、分布合理、灵活环保、使用便捷,确保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全覆盖、无盲区。
四是提高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保障的补助资金,制定垃圾异地处理补偿机制,加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非无害化规范化处置的处罚力度,提高近郊各区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垃圾处理设施大面积退化情况。
4.3.3 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科学合理估算年垃圾产生量,商财政部门确保资金足额给付。鉴于近年来环城四区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的实际情况,每年度垃圾产生量预测存在极大难度,今后每年预估垃圾产生量,需要安排专业部门合理估算,将新增城区统一纳入核算,确保尽量贴近真实值,以便财政资金合理足额拨付,保证各大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行。
二是构建垃圾处理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进程。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日常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保证监测数据实时反馈零延迟更新,将监测、管理、危机处理合而为一,避免垃圾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预知的损害。同时结合垃圾处理方法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让环境监测有据可依,让人民群众安心。
三是增加垃圾处理研究投入,推广综合垃圾处理厂建设。针对各地垃圾处理厂建设向综合化转变的特点,将未来建设的侧重点定为大型综合垃圾处理设施。减少填埋方式的比重,仅用做应急保障处理,加大焚烧处理的比重,最大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大相关科研院所对新型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填埋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污染控制等方面研究的支持,确保环境卫生事业向着更加科学、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