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汉沽垃圾填埋场封场景观营造的探索

2015-03-18 07:39:02
环境卫生工程 2015年2期
关键词:封场堆体填埋场

王 森

(天津市市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天津 300201)

1 天津滨海汉沽垃圾填埋场项目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垃圾处理厂位于塘沽、汉沽之间,与中新生态城隔河相望,2002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负责收纳滨海新区海河以北各区及宁河县的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式无害化处理工艺。至2008年底,一期填埋区已填埋处理生活垃圾110万t,形成了一个面积6万多m2、高14 m的“垃圾山”[1],垃圾场的堆叠已经接近设计的最大高度。现在二期、三期也在设计之中,一期填埋场要进行封场处理,封场后场地的重生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天津滨海汉沽垃圾填埋场距市区约24 km,随着城市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城区的范畴之内,影响城市的美观;并且垃圾场封场后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笔者试图对天津滨海新区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场地进行探讨,找出能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景观营造的方式,以减少垃圾填埋场对当地的环境影响。合理利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区域,对当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垃圾填埋场封场景观营造目标与原则

2.1 营造目标

垃圾填埋场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不可降解物,对大气、土壤、水体、植物和居民的生活造成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还使滨海新区郊区生物的栖息生境受到破坏,通过景观的营造,减少垃圾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使场地重生,并且形成个性鲜明的景观节点,提升城市政府用地整体景观形象,改善垃圾填埋场的形象,并时刻贯彻”变废为宝”的中心理念,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提倡生态景观理念,为市民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并增强了原有场所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2.2 景观营造原则

2.2.1 整体协调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根据项目的特殊性,要与其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力图在新颖和精巧程度上有所超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有效提升土地价值。

2.2.2 景观生态设计的3R原则

循环经济的“3R”原则于1990年提出,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与再生(Recycle)。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垃圾填埋场封场的景观设计原则:例如利用垃圾填埋场原有的道路系统,与新的景观设计融入一体;除场区内必要的管理运营建构筑物外,不再建其他建筑项目;减少场地内土地、水资源的使用;雨水经过排水明渠的收集、净化可以用作浇灌植物和景观用水。利用现有的堆体营造地形;选用一些宿根花卉的点缀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等,这些措施都是遵循“3R”设计原则。

2.2.3 安全性原则

景观设计的基础是对于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易诱发火灾爆炸等问题的解决。如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对地下土工膜没有破坏的植物和建筑小品,如植物根系要选择浅根性的,防止根系扎入土工膜中,造成对土壤污染。

3 垃圾填埋场封场景观功能分区

原有的垃圾填埋场环境恶劣,重生后的场地是在较差的环境中重新塑造新的场所,这就需要建成一个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教育功能和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根据这个功能定位,天津滨海汉沽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地形地貌可分为如下几个功能区。

3.1 填埋库区

垃圾堆体主要由堆体平台、堆体边坡、渗沥液收集、雨水导排、盘山路组成,从景观方面,主要针对沿盘山路和回车场平台周边的堆体边坡设置建筑小品和宿根花卉。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种植使堆体景观更加秀丽,而在大面积的堆体边坡侧立面上主要通过草皮,修剪的灌木和小乔木,来体现其立体景观效果,见图1~2。

图1 堆体封场区景观

图2 堆体封场区侧立面

3.2 管理区

包括管理用房、社会停车场、大型机械停车场、机修车间、厂区道路、消防水池、泵房等设施。这一区域为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工作区域,在景观设计上以隐藏式设计为主,布局比较灵活,根据各种温室、苗圃、管理的布局来安排。

3.3 入口区

入口区的景观设计一般以简洁大方为主,为了突出主要的景观特色,一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起到醒目标志性作用。

3.4 观景区

观景区作为主要的观赏平台,在垃圾山体的坡顶上设计景观休憩的广场,结合大面积的植物造景,形成观赏性较好的地段。如图3~4所示的观景亭既可休息驻足,又增加了堆体的客观性。

图3 观景亭

图4 观景区景观

3.5 安静休闲区

一般结合观景区做一些设计,这部分区域主要是为垃圾填埋场职工安排的区域,是职工在工作之余进行休憩娱乐的场所。可以放置一些花架廊架休息设施并结合花色纷繁的草花进行点缀,见图5。

3.6 教育科普区

可以在垃圾填埋场开辟出科普区,体现人文教育,如可以展示可回收物品制作的景观小品和设施,或者展示垃圾填埋场整个的工作流程,这样参观者了解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的同时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具有很强烈的科普教育意义。

图5 安静休息区

4 垃圾填埋场场地重生的景观营造方式

在有具体的功能分区的前提下,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场地的重生要通过景观营造的方式进行,天津滨海汉沽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进行营造。

4.1 植物景观的营造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场地由于其生态环境已经破坏,土壤中存有甲烷、渗沥液等一些有害物质,并且今后也有可能发生地形变化,所以整个园林景观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植物来进行前期的修复,避免做过多过大的硬质景观建设。在植物选择上应大量选用乡土树种,突出本地的特色,并且要优选耐旱、耐瘠薄土壤、抗风、抗污染、垂直根系不大于60 cm的植物 (一般垃圾填埋场封场后附土70~100 cm),如马兰、葱兰、结缕草、野牛草、紫苜蓿、地肤等。在填埋区周围、道路两侧及封场平台上种植高大的侧柏、国槐、杨树、合欢、白蜡、紫丁香等,这样可以在正式封场结束前,形成绿色屏障,并在填埋场的运行道路上形成一条生态绿廊。高大植物具有遮挡、隔离垃圾飘飞物,遮挡公众视线,改善垃圾填埋场的外观环境和周围环境质量的作用。

边坡上分片、分景观区域种植散植花灌木,包括山桃、榆叶梅、丁香、连翘、紫叶李、金枝槐、黄刺玫、胡枝子、紫叶小檗等,按植物的枝叶特性及不同色彩形成绿色景观,且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和叶面蒸腾,可消耗大量水分,巨大的水分消耗减少了进入垃圾处理场的水量,最终减少了垃圾渗沥液的产生量,是减少垃圾渗沥液隐患和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2]。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增加绿化景观的可观赏性,给人以美的感觉。

整个填埋区域内大面积可种植沙地柏或者野牛草等草坪,大面积种植能形成整体的绿毯效果,并能较好地避免封场后的水土流失。根据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滞扬尘,杀灭细菌,改善局部小气候,大面积的绿化可以明显改善垃圾处理场的环境。在渗沥液调节池、处理站等污染物浓度高的地段周围,选择有较强抗性、较好净化空气能力的树木。

4.2 场地景观的营造

景观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要符合人的使用环境和活动场所,要考虑场所环境的使用性质,并强调参与者的重要性,使人产生震撼、愉悦的情感,从而使物质空间具有场所精神[3]。垃圾填埋场场地建筑、设施都是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没有景观特色,所以显得特别生硬,要使它们与周边景观相结合发挥其特有的场地特色,在不影响各项设施的基础上,把建筑设施作为景观节点或者是观赏点,或者改变其空间形态,丰富场地景观。如德国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针对钢铁厂的改造,改造中保留工厂中的构筑物,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大的混凝土构筑物用作攀爬训练的设施,原先拥有巨大体量的煤气罐现被改造成一座水上救援训练中心,工厂留下的金属框架作为攀援植物的支架,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为公园的步行道,并用废弃铁板铺成的“金属广场”,用渣铺装的林荫广场等等[4]。大部分的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对于一些景观小品可用一些废弃的砖废弃的金属、木材、石料等进行重新的组合设计形成景墙、座椅、园路场地铺装或景观雕塑小品等。通过废弃物的重新利用使场地有一定的归属感,使人们在园中畅游的时候不感觉生硬,为游人提供新的视觉感觉和空间体验感觉。

4.3 生态景观的营造

通常封场后的垃圾填埋体多为次生裸地,其植被的自然恢复相当于次生裸地的次生演替过程。因此,从生理生态角度开展植物对有害气体、温度、渗沥液的系统研究。可采用“时间”、“空间”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生态恢复。“时间”法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植物生态恢复法,阶梯式更换苗木品种。其做法为在垃圾填埋场封场之时就开始选择适应性的物种进入场地中,如结缕草、葱兰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种植,土壤肥力的缓慢积累、土壤结构的改善,土壤的毒性也会下降,之后在引入新适应性物种,如龙柏、夹竹桃、木槿等,加速土壤的改良,改善群落的小环境,通过时间的累积使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后期植物的种植提供更好的条件。在“空间”上的做法是指形成空间上的生态隔离带,具体做法为:在场地外围周边规划种植“生态隔离带”,主要是通过栽植高大乔木如悬铃木、白蜡等植物来缓解有害气体的扩散或稀释有毒气体,并且要筛选垃圾填埋场内的植被,范围要包括一年生草本、宿根花卉、灌木和乔木树种,同时还要纳入各地野生植物,对野生树种开展耐性筛选。通过三维的生态景观营造来加以整顿、救治场地中受污染的土壤,使场地获得重生,不仅为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鸟类、野生植物等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栖息地。

[1]人民网.天津汉沽垃圾处理厂进行环境综合整治[EB/OL].[2010-01-12].http://www.022net.com/2010/1-12/512970222264 076.html.

[2]郎新城,杨金花,陈文斌.包头市青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2010,18(2):32-34.

[3]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J].新建筑,2001(5):17-20.

[4]孙青丽.节约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思想一致性的思考[J].生态经济,2012(11):196-199.

猜你喜欢
封场堆体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坡脚HDPE防渗膜施工技术
发酵菌剂与堆体方式对菇渣发酵效果的影响
不同碳氮比下猪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研究
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及腐熟进程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某稀土伴生放射性废渣库闭库封场设计
铀矿冶(2020年1期)2020-02-17 05:44:52
经堆肥处理蚕沙可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农家顾问(2016年11期)2017-01-06 13:01:48
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管理问题探讨
谈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