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为了改善气候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并得到世界各国认可。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减少碳排放前提下获取高收益,碳审计作为开展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低碳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将回顾国内外有关碳审计方面研究,在了解我国碳审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碳审计未来发展方向。
—、引言
人类经济发展使得大气环境恶化,国际社会在20世纪末就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例如,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就提出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此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快速传播并得到许多国家认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在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至45%的减排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可见,我国已经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碳审计作为开展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对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碳审计文献综述
Piecyk(2006)指出碳审计工作应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方法和信息披露等,系统阐述了碳审计体系。Bebbington(2008)认为企业的碳信息在交易前须经第三方进行鉴证。Susie(2010)认为碳审计是审计主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用审计方法对被审计者碳排放进行鉴证、监督。Shilpa(2012)探讨了碳审计程序,包括收集信息、核算数据和生成碳审计报告。
李兆东(2010)分析了碳审计的动因,审计的目标和低碳审计的内容。王爱国(2012)综述了碳会计的起源和定义,并把碳会计的范围扩展到了碳审计。王爱国,王一川(2014)提出一系列措施服务于审计行业从事碳信息鉴证业务。赵放(2014)指出我国碳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碳审计依据的顶层设计、建立“三位一体”碳审计体制、建立碳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应对措施。王帆(2014)认为,我国应制定包括评价和报告制度、审计指南等内容的碳审计体系。李飞(2010)探讨了碳审计方法研究,包括边界范围、基准年确定、碳排放量化计算等。
从文献数量和方法上看,有关碳审计研究方面的文献数量不是特别多,大多数文献都是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比较少: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碳审计仍处在探索阶段,缺乏专门的理论框架为其作科学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碳审计数据收集与核算较为困难。从文献内容上看,我国碳审计研究落后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目前主要处于引进国外有关碳审计理论阶段,研究成果没有系统,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侧重碳审计政策的研究。主要包括碳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审计准则的确立,让碳审计有法可依,有理有据。二是侧重碳审计体系的研究。我国大多数学者着重于碳审计目标、主体、客体、依据、标准、程序和方法审计体系内的研究,研究不深入,重点不突出。三是我国碳审计有关实务应用操作方面的研究比较空缺,理论与实践脱离。
三、我国实施碳审计措施
我国碳审计还刚刚起步,缺乏完整的碳审计体系和依据、没有明确的实施办法、专业人员也不足。基于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一)构建完整的碳审计体系和组织体制
目前我国处于引进碳审计阶段,碳审计法规政策研究没有统一,因此未来应尽快出台碳审计法规政策、审计准则,以规范碳审计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指导碳审计工作。同时,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体制,如:政府审计为指导,社会审计为主,内部审计为辅的管理体制,更好地促进我国开展碳审计工作。
(二)加强碳审计人才的培养
审计人员除了应具备传统审计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统计学、法律、环境学等方面知识,提高他们在碳审计工作时收集证据和对证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可以在现有审计人员的基础上通过后续教育培养和储备碳审计人才。
(三)加大碳审计工作的推进力度
一是在碳审计政策、体系建设完成,专业人员能够胜任的条件下加紧碳审计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发挥其减少碳排放,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加大碳审计工作的推进力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我国碳审计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仍是世界的工厂,也是一个碳排放大国。为了实现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承诺和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必须加快碳审计进程,除了可以实施上文提出的有关碳审计措施,还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与交流,确保我国碳审计研究处在较高水平。同时尽快加强碳审计在企业和个人的实际应用推广工作,助推我国低碳经济健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