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审计者可以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就能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促进组织有效运作,实现组织目标,增加组织价值。
一、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增加组织的价值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改进组织的运营和增加组织的价值,这是十分明确的。因为随着组织产业链的延长、资产规模的扩大、人员数量的增加,市场空间的拓展、售后服务的细化、管理层级的增多,内部审计作为强化组织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内部审计的功能和职责,内部审计能够并应当为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服务,从而实现内审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的价值与衡量
内部审计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是他能有助于增加组织价值:内部审计增加的直接价值,即内审者通过自己的审计工作有效地增加收益和减少损失,当内审成本小于挽回的损失或增加的效益时,就实现了组织的价值增值;内部审计增加的间接价值:“威慑效应”增值,由于不断的审计监督和检查,不论内部审计能否发现问题,无形中会对组织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使其不得不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保持良好的风险防范措施;“潜在价值”增值,由于内部审计进行了一系列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使得组织内部控制趋于完善,风险及损失得以有效防范和规避,或者促进组织创造更多的效益,增加了组织的价值。虽然间接价值难以直接衡量,但是可以通过被审计者的满意度、审计者工作质量的优劣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审计成果的利用频率、外部考核的评价结果等指标来测度;也可以根据组织价值的增加幅度来测度。
三、内部审计为组织价值增值的思路和途径
(一)基本思路
参与组织活动。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参与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并评价其优劣,促进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开展确认活动。依据检查的相关证据,向组织提供有关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等方面的独立评价。如开展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工程项目、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并评价存在的风险因素,评价业务活动、风险管理、组织治理等方面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并针对其不足,提出改善建议,进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提供咨询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思路、方法、方案,使组织的业务活动、控制活动、管理活动的水平得到提高。如进行内控制度培训,编制内控管理和评价手册、风险管理和评价手册,战略发展规划等。
(二)实现途径
除进行一般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外,还应该在: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治理方面下功夫。协助组织制定内控制度、管理和评价手册,风险管理和评价手册,战略发展规划等,通过实践活动,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开展更多高增值性审计业务。从内部控制方面为组织增加价值。在内部控制保证方面,合理保证组织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在内部控制咨询方面,在对组织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衡量内控体系建设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建设的建议并组织培训。在风险保证方面,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鉴别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制定控制风险的策略;在风险评价方面,就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风险控制的及时性、恰当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在风险咨询方面,当好风险管理顾问、提供风险管理培训、做好风险管理自我评估;从组织战略方面为组织增加价值。如开展组织战略的适当性、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内部流程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组织成长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业绩评价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等方面的审计;从审计调查方面为组织增加价值。调查风险管理的可控性、主动性;调查技术创新的先进性、科学性;调查组织文化的真实性、持久性;调查资源配置的恰当性、有效性;调查战略规划的灵活性、前瞻性;调查组织治理的规范性、稳定性;从其他方面为组织增加价值。包括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非核心职能(业务)外包、流程再造等方面的工作。
四、打造过硬本领、提供高质量服务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争取领导的支持、引起领导的重视。但是,取得领导支持应建立在内部审计“有为”的基础之上。取得其他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建立在良好的协调、沟通和提供优良服务基础之上的。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其核心是增加组织价值。
(二)打造更高的执业水平
除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不断培训和深造,更新知识和创新审计方法,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和升级,实现职能转变:从查错防弊向内风险管控转变;从检查监督向确认与咨询转变;从一般增值向高增值转变。提高执业水平的途径:抓好继续教育;组织CIA考试;开展知识竞赛、工作经验交流和评先评优活动,激发内审活力,提高执业水平。
(三)实现职业化和规范化的有机结合
抓好职业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评聘、流动、竞争机制,严格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实现职业化;制定规范化标准,包括制度体系、操作规程、标准化方法的规范化。将职业化人才与规范化的作业标准有机结合,实现组织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