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伟 向其英 王有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 都匀 558000)
第26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于2015年8月29日开始在武汉举行。在9月5日晚的决赛中,中国女篮以35分的巨大分差败北于日本女篮,无缘2016年直通里约奥运会女篮比赛的入场券。另外在小组赛中国女篮以1分落败与日本人队,毫不客气地说在本届亚锦赛上中国女篮完败于日本女篮。在世界女篮整体水平退步的今天,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女篮在亚洲赛场如此的溃败呢?为此笔者对溃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本届女篮亚锦赛上中国女篮平均身高186公分,在亚洲赛场上,无人能及,而日本人队平均身高只有178公分。现今的国际赛场上运动员“高大化”是一种主流趋势,“高大化”是建立在身高变高的同时,队员更加的迅速,更加灵活,更加准确。如果在同等的位置上,具备相同位置技术的运动员在身高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挥技战术。在1号位上中国女篮的杨力维和陈晓佳的平均身高比日本主力1号位队员吉田亚美沙要高出10多公分,在赛场上,吉田的快速,冷静让我们这两名后卫没有发挥出任何的优势。在吉田的眼里“中国的后位可以运球,但跟我比太慢了,突破不了我,身高确实很高,但是不能再我头顶外围投篮得分,只要把传球限制住了整个人就限制住了”,同时在其他位置上队员的表现也是如此。
杨力维和陈晓佳在坐镇1号位上可以说,在运球推进从后场过渡到前场上做的不错,但是传威胁球上的能力比较欠缺,面对矮小快速对手时传球的视野和对防守的移动判断不准确,所以在比赛中,我们每个位置身高都占尽优势情况下,面对对手快速移动,很难创造良好得分机会。
5号位上,日本队球员渡嘉敷莱梦,在决赛中拿到18分7个篮板球。她的得分可以是内线背对篮筐得分,也可以中距离投篮得分,三分线以里突破结合球的上篮得分,在技术环节上很全面,而且作为5号位队员在内线的背对篮圈得分能力没有丢失。而中国队的孙梦然,黄红玭等队员只会中远距离的投篮,在篮下缺乏对抗完成得分能力,也不能给对方防守球员造成杀伤,只是在比赛中一味的投篮,当投不进的时候,在进攻端也就毫无价值了。
邵婷是本届中国女篮的“核心”,在决赛中共出场26分49秒,只得到6分3篮板助攻,出手6次,还有2次失误,可以看出效率非常低的。邵婷的远距离投篮缺乏信心,更多的结合球的长时间长线路的突破,在面对协防补防时,上篮不进和失误不断,例如,在右侧45度,持球突破后转身还手杀入禁区左侧左手行进间上篮。在连续两次进攻中,一次是被吉田转身瞬间抢断,另一次禁区上篮被干扰不进,反过来日本对发动快速反击得分。
马赫教练赛前动员大家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小组赛中只输给对手一分,仅仅一分,我们大家要相信自己可以在决赛中战胜日本队。”然而在决赛中,中国女篮在开局领先的情况下,只与对手僵持了不到6分钟的时间,被日本队反超后,比分随着比赛时间推移越来越大。在落后情况下,我们的队员心理承受的压力造成身体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防守端,在日本队的快速反击中,一般只用3到4秒就推进到前场的情况下,我们的几名大个子队员,往往还在对方的后半场挣扎回撤,对手在快攻结束端总是以多打少,而我们的后卫队员对日本持球队员整场都没有有效的限制,连战术性的犯规出现都几乎看不到。在进攻端,我们身高的优势成为劣势,移动和运转球缓慢,面对对手快速的移动,我们的投篮只停留在外围,心理上的压力使我们出现多次投篮连篮圈都碰不到的现象,在大赛面前缺乏“敢于亮剑”的精神,造就了比赛的溃败。
马赫教练在刚来到中国执教时,要求队员们铭记于心以下几点:女篮要成为一只强健体魄的团队;要成为一只具备顽强意志品质的团队;要成为一只积极面对逆境的团队;要成为一只坚定自信的团队;要成为一只技术全面的团队;要成为一只防守出众的团队;要成为一只团队主义的团队。
在决赛的赛场上女篮姑娘的表现我可以看出,现在的这只中国女篮已经不是马赫教练要打造出来的队伍了。呈现给我们观众的只是一直很高的队伍,高而经不起对抗。她们防守不具被整体性,移动缓慢;他们面对逆境不够顽强,技术动作完成缺乏信心;技术动作单一,各个位置上的队员基本功不够扎实,面对平均身高矮10公分的对手,投篮失准严重。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女篮经历为备战本届比赛,进行了2次长时间的集训,那么在集训中,马赫教练为这批队员注入了什么?马赫教练当初来到中国时的执教理念,在如今这批队员身上我们是一点也看不到了。
在2015年3月12日下发的备战集训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方教练组成员苗立杰、陈楠许、郑薇、徐利民组成。在刚刚结束的男篮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全胜战绩夺冠,我们可以看看宫鲁鸣指导身后都站着谁?他们有李楠、胡雪峰、吴庆龙、宋涛、王立彬、崔万军;外国助教:雅尼斯·克里斯托普洛斯,还有一个让队员又爱又恨的国产体能教练:王卫星教授。
陈楠,苗立杰作为球员时期特点突出,能力强,但作为教练员还欠缺时间历练。另外中国本届比赛暴露出1号位上与日本队的巨大差距,也充分了在1号位上没有人真正的教会陈晓佳和杨利维怎么样做个优秀1号位在场上拼搏?1号位队员应具备哪些能力?此刻,我们不得不让我们想起08年奥运会上的宋晓云,张晗兰,卞兰,还有那个虽未进入12人名单速度奇快控传球突出的杨伴半。中国女篮的在教练员的组成上人员配备不够完善,各个位置上的球员在技战术上没有很好的指导和帮助,制约了中国女篮两次集训个人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也为面对强敌日本队输球埋下了伏笔。
日本队是典型的“小、快、灵、准确”的亚洲打法,在与此同时强调在攻防两端讲究身体积极对抗,另外涌现出一名WNBA球员192公分渡嘉敷莱梦。在于中国队交战两场中,日本女篮在进攻端主要是通过快速的反击快攻,半场进攻不断耐心的突分创造空位中远距离的投篮得分以及渡嘉敷莱梦在限制区内得分。首先我们看日本队的快攻反击,后卫队员在对方失误或本方获得后场篮板球后,快速推进到前场,录像向显示推进到前场的时间也就3到4秒的时间,中国队的后卫队员陈晓佳和杨利维没有有效的延误和限制对手快速推进,在吉田推进过程中,他们不知所终,孙梦然,黄红玭,黄思静等队员退防不回来,日本队的本川奈纱生,山本千夏等队员快下得分。其次,快速反击推进到前场的好处凸显,也就是快攻不成的情况下,在前场组织进攻的时间变多了,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不停的突分突分,利用快速的移动调动中国队的防守,防守失位后,我们看到日本女篮的山本千夏和本川奈纱生把一个个三分球投中。
本届日本队的核心毋庸置疑的是吉田亚美纱。在小组赛最后时刻完成绝杀,同时在比赛中送出10次助攻,可以说整个日本队在进攻当中的组织串联关键时机和球的处理都一个她一个完成,作为这样一名可怕的对手,在决赛中我们看到中国女篮教练组没有针对性的布置来限制吉田。
(1)第一节比赛教练员指挥慌乱,未阻止日本队大比分反超。
本场决赛开始,中国队在进攻和防守端做的还不错,在第一节比赛还有3分50秒时还是10比9领先,然而接下来的三分钟里,让对手打出了12比1的攻击波,通过比赛画面我们可以看到马赫在对方一次又一次的快攻得分时,在场边一边指手画脚,一边大声咆哮,直到首节比赛还剩33秒时才叫暂停。可以说这个暂停叫的太晚了,如果在日本对11比10领先时或下一次日本快攻得分后叫停的话,给以针对性的布置,不可能让中国女篮单节落后日本女篮15分,可以说主教练的指挥上的严重失误,给中国女篮心理上和身体上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带了巨大的压力,也是导致比赛溃败的导火索。
(2)比赛场上人员的使用轮换不合理。
首先作为1号位上的陈晓佳在对日本队两场比赛中对位吉田奈美纱,在防守端根本跟不上吉田的速度,可以说被吉田完全压制。在决赛进攻端上,陈晓佳10投2中,作为后卫队员投篮出手选择不合理,特别是在首节中国领先阶段2次出手不中,被对手打反击直接得分。其次,中国大个子队员高颂上一次打日本队只打了16分钟得12分,这次打了15分钟得7分,为什么进攻端效率这么高的球员只打这么少的时间?再次,在首节8比4领先的情况下,黄红玭被换下,我可以看到她才打了5分钟,而且在进攻和防守做的不错,是一个限制区内中距离投篮比较稳定的的分点。最后,在整场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赫教练的换人,没有一次是针对日本队员吉田亚美纱的换人,而且没有一次为了能跟上日本快速的节奏而降低高度的换人。
(3)进攻和防守端技战术乏术。
面对平均身高矮10公分的日本女篮,中国女篮采用人盯人防守无疑就是一种赌博。在4天前小组赛中国队吃尽了苦头,攻防移动的速度比日本队员慢很多,在1号位上我们没有人能限制住吉田亚美纱。我们都知道“人盯人”防守体系如果一个人防守出现漏洞,那么在补防协防过程中很容易使整个防守体系瓦解,中国女篮利用这样一种防守去对阵日本女篮无疑会漏洞百出。决赛到第三节还有5分钟结束前马赫教练布置防守变为联防防守,但是此时中国女篮已落后30分左右,队员们的信心和体能已经被击溃,比赛早已大势已去。
中国女篮后卫队员陈晓佳和杨利维在决赛中共完成了2次助攻,中过女篮队员在比赛中强行出手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决赛中出现多次投篮”三不沾“的现象,在比赛下半段,甚至出现了190公分的黄思静在后场得球,无后卫队员接应,自己运球到前场的情况,这些都说明了教练员对球员在比赛场的战术纪律约束不够。
里约奥运会落选赛的比赛越来越近,我们希望中国女篮能够站在里约奥运会比赛的赛场上。可以说中国女子篮球总体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丢掉传统的优势,丢失亚洲之巅的地位。中国女篮队员们和教练员们需要耐心,通过比赛发现问题,不断的克服和提高,避免溃败再一次发生。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潘志国.汤姆·马赫执教理念之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7.
[3]冯海成等.第16届世界女篮 锦标赛中国队失利原因探析[J].体育学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