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国琪(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 江苏 江阴 214422)
近年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表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全国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中,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占19-26%,而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中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促进心理健康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此,着重论述几个当前中学生经常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提供几点参考建议,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在广义上,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过程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中指出:社会适应能力定义为社会健康,即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在狭义上,社会适应能力指学校或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本领和能力,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通称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我国中学生遇到挫折而引发心理障碍现象较多,面对人生理想,生活信念,人际关系等挫折消极应付或不知所措,从而陷入痛苦、焦虑、失望、困惑之中,由于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造成行为选择盲目性,一方面影响他们成长,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研究人员纪宏对1378名中学生的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群,发现中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神经症的情绪障碍。情绪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积极情绪以振奋人的精神,加强自信心和体力,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打击自信心,降低对生活的主动性,中学生常常会因为繁多的考试、相互之间的竞争和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且心理发展也是处于稳定性与波动性,复杂性与层次性并存的阶段,情绪特征鲜明,经常受情绪的困惑。
独生子女增多,意志薄弱在学生中表现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行为上总是半途而废,难以坚持到底,思想上存在惰性,逆反心理与依赖性并存。人际交往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如有学生写道:“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不断产生矛盾,我觉得要得到别人理解及去理解别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与人沟通怎么这么难呢?”人际交往的困难常常使许多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变的越来越压抑。
中长距离跑运动是属于有氧运动项目,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对促进大脑生长发育,改善大脑功能有着积极作用,可降低焦虑、抑郁。经常参加此项锻炼的人,大脑神经的反应速度较快,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较强。劳动耗氧量大,可以增加血液中输送氧气血红蛋白和红血球的含量,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可以缓解抑郁和焦虑,有利于心血管功能的提高。因此,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和改善大脑的功能,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生理条件。中长距离跑运动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这项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思想作风。另外,中长跑项目“极点”的出现,更是磨练意志品质的时候,这时出现呼吸困难,跑完整个过程,这样有助于永不放弃的信念的培养,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篮球运动是当代中学生最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因为它是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它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诺瑟研究结果表明,有氧无氧运动均能降低抑郁。这种锻炼项目冲撞性比较大,攻击性更强。从生理学角度看,它更有利于发展人的心肺功能,同时有利于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的良好发展,同时个体处于一种流畅的状态,这积极的运动体验也促使锻炼者主动积极参加和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控制调节和治疗作用效果显著。
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趣味性、竞争性吸引年轻一代,我国体育词典对游戏的解释为:游戏是指体育手段的一种。亦为文化娱乐之一,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劳动、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动。”随着我国学校体育迅速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有促进个性心理健康作用。许多研究发现,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的心理与周围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也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而体育游戏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块宝贵的自由空间。体育游戏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总是与人群发生交往和联系,通过接触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且体育游戏多是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情况中进行的,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活泼愉快的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1)中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开始锻炼之前,一定要确定和分析学生属于哪种类型的心理症状,并根据不同症状选择相应的即有显著性作用的运动项目,这样才能行之有效;
(2)体育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运动项目确定后,要科学练习,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避免枯燥乏味,提高锻炼的实效性;
(3)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应以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充实中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宋志臣,张金红.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王蓓,张丽勇.中学体育在学生社会化和社会关系中的目标定位[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