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覆盖”到底怎么了?

2015-03-18 22:03勉人
传媒 2015年7期
关键词:覆盖花钱电视机

刊首语 “覆盖”到底怎么了?

在物质资源相对短缺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能有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是非常“长脸”的一件事,虽然那时常不稳定的信号多少让人无奈,但是电视机的出现以及那些持续出现的让人欣喜的电视节目确实给了那个年代的老百姓最大的安慰与滋润。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电视机成为一家人最好的娱乐消遣方式,有的热播电视剧引发街谈巷议,甚至至今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现在想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电视机接收信号是以无线为主的,想想那时总得“调天线”对准一个方位的动作,相信很多人可以立马反应过来。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其是有线电视网络出现以后,电视台才以稳定的有线信号播出的形式出现在老百姓面前。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承载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那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人们总能在电视里找到共鸣。听过不少稍微年长一点的人说,一回家就得打开电视,即使不看,也得开着。用他们的话说,电视可以陪伴他们安然地进入梦乡。

卫视频道是先于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只不过之前的卫视频道更多是承载传输信号源的作用。后来,随着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卫视频道与市场逐渐接轨,之前的信号承载平台逐渐转为对观众传播内容的平台,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电视节目的商业价值逐渐涌现出来。观众的需求也直接推动着卫视节目数量的增加以及质量的提升。随后,各地的卫视加快开辟着属于自己的“山头”,并在其他省纷纷攻城掠地,进行所谓的“覆盖”。“覆盖”本是电视台的基础性工作,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卫视频道。不过,我国不同于外国的情况是,在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和进行各地覆盖工作的是两个互不干涉的部门。这个意思就是说:A电视台要去B地覆盖信号,需找B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谈合作,但B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不属于B地的电视台管理。即各地的卫视负责节目的生产,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负责接收本地尤其是外地卫视的信号。但是现阶段,除了中央电视台在各地覆盖和本地卫视在本地覆盖是无偿的,其余情况下,跨省的覆盖都得花钱。

“覆盖”是要花钱的,这容易理解。可是现在,各地电视网络公司已经不存在带宽限制,这件基本上无成本接收信号却还要花钱的事情,却像“传统”一样延续至今,期间还慢慢衍生出一些很尴尬的问题——资源丰富的卫视只需花很少一部分钱甚至是不花钱就可以在外地覆盖;有的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资源丰富的卫视也无法得到所有地方公司的欢迎,还有一种是资源不丰富的卫视即使花了钱,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不一定买账,甚至存在“被捆绑销售”的无奈情况。总之,资源丰富或者不丰富的卫视都遭遇了尴尬的困境。这些年,卫视与各地广电网络公司之间的合作一直存在问题,不仅有上述问题,还有多年的覆盖工作已经致使覆盖市场趋于饱和,让覆盖工作的发展遇到瓶颈。

2014年,全国广电网络的整体收入为800亿元,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实现6414亿元、3243.9亿元、2846.8亿元的收入,合计收入12504.7亿元。2014年OTT机顶盒出货量达到2400万台,而同年DVB机顶盒出货数量也只为2600万。与此同时,IPTV、互联网电视不断入侵广电网络,视频网站用户的激增直接导致传统电视开机率进一步降低。况且,2010年提出的“一省一网”的口号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疲软的态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些接踵而来的冲击与压力,各地的广电网络公司也“疲惫不堪”。

现阶段,各地广电网络公司“画地为牢”的做法已经全然不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如何合理配置各方资源,如何让弱的变大、让大的变强,成为在市场化竞争态势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抱团取暖”成为摆在广电网络人面前的唯一出路,尽早结束行业乱象,互通互联、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现阶段的广电网络已经到了必须要统一听指挥、统一作战的阶段。新型的融合网络,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拳头得攥紧,才能打得赢。改革总是艰难的,涉及的利益问题、牵扯的实际操作问题很多,其艰难性可想而知,但是,必须改。

今年3月25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景春在CCBN展会开幕式上讲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是要将各地分兵作战的“散兵游勇”纠集起来,在充分享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利好的大好环境下,统一部署作战计划,为了最终达到“全国一网”而共同努力。这个设想无疑是美好的,但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希望“全国一网”早日实现。

勉 人

猜你喜欢
覆盖花钱电视机
发愁
闭眼睛的电视机
钻进电视机里的人
电视机
神奇的电视机
中国航空用廉价票“覆盖”世界
花前月下
流行的徽戏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