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农机推广站 金梅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特别是购机补贴的大力实施,滁州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形式日益多样,服务组织不断壮大,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滁州市全市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81家,社员4401人,农机维修厂及修理点898个。2014年以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总收入达35667万元。
1.2.1 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签订统一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等单项农机作业合同,确定作业时间、作业面积、作业价格和质量要求。这是目前滁州市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的主要模式,如:全椒县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2014年就与种粮大户童开辉签定了4200亩耕地12年的农机订单作业合同。
1.2.2 托管式全程作业服务
农户在土地不流转的前提下,与农机合作社签订农机服务合同,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免去了每年农忙季节的辛苦以及耽误打工挣钱的烦恼。如:天长市董尖圩农机合作社与周边600多农户签订了“土地全程托管”合同,托管田地4900多亩,合作社负责耕作、播种、收获,农户只负责将收获的粮食销售,大大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
1.2.3 承包式自由经营服务
农机合作社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签订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承包经营合同,每年按合同规定,向土地出租方交一定量的粮食或租金,其它一切事物交给合作社打理、自负盈亏。目前,全市合作社流转土地已达70万亩。
全市共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435个,工作人员8001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12000余台套。从事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农机户15346户,农机经销企业71家,农机经销点402个,农机供油站(点)184个,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7家,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21761人,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有19419人。全市农机化服务经营总收入360000万元,其中:农机化作业收入345000万元,农机维修收入15000万元。
自2004年起,中央开始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中央及省级财政补贴资金下达滁州市由2004年的1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2亿元,10年翻了八番。在享受补贴的对象中,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占50%以上。此外,市农机部门联合市财政部门近3年每年拿出农机富民工程资金70万元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扶持。在“三夏”大忙季节,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将省下达的小麦抢收资金用于补贴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2012年,补贴小麦抢收资金370万元。2013年,补贴小麦抢收资金330万元。2014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共获取财政补贴资金4738万元。
为扶持农机社会化组织发展壮大,解决农机“安家难”、“看病难”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启动了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农机化示范大院7家,县级示范大院和业主自建大院22家。农机化示范大院示范带动效应已经显现,通过市级示范大院带动,全市另有县级示范大院和业主自建大院22家,全市共计已建、在建大院29家,拥有大中型农机具1362台,作业服务面积74万亩,年服务收入9000万元。通过市县级示范大院的建设,农机具“安家难”、“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最终我们想通过建设五大功能区,实现“六个在大院”,即农机停放在大院,维修保养在大院,先进农机展示在大院,农民实训在大院,机具演示在大院,农事服务要约在大院。切实把农机化示范大院项目建设作为打通农事服务最后一公里障碍的突破口。
针对滁州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械烘干能力不足,农民群众粮食干燥大都采取自然干燥的方法,为帮助粮农解决粮食干燥和道路晒粮难题,解决阴雨天气造成粮食霉烂现实问题,目前,市财政已奖补作业补贴资金195.7万元。
按照国家、省、市三级不同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标准要求,对全市农机合作社进行了检查、验收、推荐。目前,滁州市已有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27家,市级农机示范合作社17家。开展维修网点等级认定的,目前,全市共认定二级以上维修网点21家。通过典型带动,引导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一是强化培训服务。开展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农机大户培训、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市农机部门都要举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近三年来,全市轮训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3500多人次。二是加强职业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鉴定拖拉机、收割机驾驶人员和修理工19419人。三是搞好信息服务。每年“三夏”、“三秋”期间,都会及时发布机具调度、农作物分布、作业需求、天气预报等实用信息引导农机社会化作业组织和人员及时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社会化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