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发展历程研究

2015-03-18 12:58邓良柳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环境研究

邓良柳

环境新闻发展历程研究

邓良柳

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对于促进地方经记者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自1842年环境新闻在美国产生以来,环境新闻就一直得以重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双重作用下,环境新闻逐渐走向成熟化和全球化。但由于目前环境新闻研究的外延或内涵要么过于狭小要么无所不包、没有走出只见数目不见森林以及实用主义盛行的套路、阪于研究者所在国家社会的文化与传媒语境、鲜有让世人圈点的观点等缺陷,加之实践在各国存有区别,使之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环境新闻;研究历程;综述

[作者]邓良柳,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环保意识的崛起及环境新闻的萌芽

良好的环境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政治效益的重要保证。而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在纵度、深度等方面不断扩展和推进,一些破坏性的环境事件促使了人们转变了对待环境的态度,由于美国是最早遭受环境报复的国家,因而对环境的保护和重视的理念也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不少西部开发者认为美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将贪婪的手伸向大自然,疯狂地索取着所需的一切,石油、煤炭和铁矿等被无节制地开采,森林被无休止地砍伐,土地被无限制地开发,一些野生动物被肆意捕杀,直接导致了河道堵塞、水位下降、成千上万亩的良田被毁,不少动植物几近灭绝。在此情况下,美国一些一些自然主义者发起了保护自然资源的运动,呼吁人们科学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

如果说19世纪环境的报复还主要集中于美国,20世纪以后,环境便开始了几乎是全球范围的报复,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遭受了震惊世人的环境公害事件,如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的“雾都劫难”以及日本的水俣病等,这些事件使得人们深刻感受到了破坏环境所遭致的灾难性报复,环境问题也开始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意识开始崛起,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新闻媒体作为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哨兵,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它们以担忧或者赞扬的姿态,时刻关注着环境的变迁,发挥着报道环境信息、引导环境舆论的作用,与环境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在急促的保护环境的呼声中,新闻记者成了主力军,并由此而孕育了环境新闻这一新的新闻种类,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新闻开始萌芽。在媒体的鼓吹下,政府开始思考和制定一系列环保政策,新闻业逐渐走向环境治理的前沿。

二、西方环境新闻的发展历程

(一)环境新闻内涵的发展

随着环境新闻报道的成熟,对环境新闻下定义成为必然。亨丁是最先为环境新闻下定义的学者,他认为:“还有哪一个新闻不是环境新闻?……环境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生态与生命相连——人类、动物、植物都与环境相关。当有人讨论环境新闻的时候,我猜想他是指关于生态关系恶化的新闻,这种曾经精细的生态平衡所遭受的破坏之消息。”毫无疑问,亨丁关于环境新闻的定义没有抓住本质,而且外延也较小,仅限于生态关系恶化方面,而有关环境的修复、营造等方面的报道无疑也应该纳入环境新闻的范畴。目前,比较受业界和学界认可的环境新闻的定义,是美国学者麦克·弗络姆所下的,他认为:“环境新闻是在制定决定过程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以充分准确的材料为依托、反映(最新)环境问题的作品。”该定义及涉及环境新闻的制作过程,也突出了其注重科学性、调查性与批评性的特征。但其仍存在将环境新闻局限于制定决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缺陷。

(二)美国环境新闻发展的历程、贡献与缺陷

环境保护意识发端于美国,最先对环境新闻进行论述和研究的理论也起源于美国。美国环境记者、学者罗纳尔德认为,随着奥德博恩、缪尔等人对环境美色和遭致破坏的描写,环境新闻一词最早在1842年就被人加以表述。但就本质来说,那时的“环境新闻”主要是指描述环境的文学文本,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东西,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环境新闻,也还没有人为之进行阐释和定义。1892年后,环境新闻一词被美国新闻出版与文劳界所传承,使之在20世纪60年代完全进入人们的眼界,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掀起了美国环境新闻报道的热潮,使《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开始进行环境新闻报道,人们从报道内容上认识了环境新闻。此后,“环境问题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境新闻报道数量激增,环境新闻报道已成为常态。1988年,美国几个重大的环境事件如“黄石森林的大火、密西西比河的干涸、垃圾与废旧药物席卷东海岸沙滩、受污染致死的鲸鱼漂浮在北海上等事件,都在媒体上得到充分报道,并引发记者与科学家对环境原因的更深层次思考。由于新闻记者的进一步深人实践,需要相应的研究机构对环境新闻进行研究,以使环境新闻记者及时交流经验,来指导实践,一些业界的研究机构相继建立”。这些研究机构主要有1990年的环境新闻记者协会、1991年的广电新闻董事基金会之环境新闻中心等。而1992年科罗拉多大学新闻系“环境新闻学中心”的成立则标志了环境新闻学在美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德国、英国等西方其他国家对环境新闻发展的贡献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爆发环境公害事件,环境新闻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逐渐由美国扩散至其他国家。这在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表现尤为突出。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美国学者苦苦为环境新闻寻求理论构建时,欧洲学者们却在却在不经意间为环境新闻研究撬开了一扇门”。在欧洲学者中,最令人赞赏的莫过于德国著名学者、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了,他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风险社会——通往另一个现代的路上》一书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有关风险社会的理论文章与书籍,为环境新闻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使诞生于美国并充满实用主义的环境新闻研究,开始走向理论架构的道路。英国学者麦克尔·R.林德尔认为“风险传播是以避免环境风险为明确目的而分享环境问题信息的传播。”在环境新闻组织方面,受美国环境新闻实践的带动下,欧洲、日木、澳大利亚等环境组织纷纷成立,环境新闻迎来发展的繁荣期。越来越多专职环境记者的出现,环境新闻朝养专业化方向发展。

当然,国外有关环境新闻的关注,还重点体现在学科理论框架搭建、发展历史、采访与写作、媒体编辑、教育、跨文化等方面。

总的来说,美国的环境新闻的关注和研究开辟了环境新闻研究的先河,使环境新闻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化和全球化,并创建了一门新型的新闻学科——环境新闻学。但美国的环境新闻在理论方面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没有走出只见数目不见森林、实用主义盛行的套路,也鲜有让世人圈点的观点。而德国、英国等国学者将风险引入到环境新闻之中,并提出了风险社会以及风险传播的概念,使环境新闻研究开始指向社会领域,并突出了当今社会的环境风险等特征,可谓贡献不菲。但是这些国家仍只关注环境风险及其带来或者可能带来的影响,没有涉及和谐环境的营造与对遭致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之中,环境的修复、营造在今天尤显重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对整个西方来说,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对环境新闻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论追究,环境新闻也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和学术体系。然而,国外环境新闻的关注多阪于美国或西方社会文化与传媒语境内的研究,缺乏全球视野以及对东方的关照,而且环境新闻的外延或内涵要么过于狭小、要么无所不包,这系些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三、中国有关环境新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西方环境新闻理论的传入和环境问题的日趋紧迫,环境新闻开始在中国兴起。由于工业污染是当时我国能够熟知的、最常见的环境破坏形式,因而该时期的环境新闻以揭露工业污染为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动植物生存空间逐渐受到压缩甚至完全被人类占领,人们开始意识到工业污染只是环境新闻要揭露的一个部分,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环境,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媒体、栏目开始出现,如《动物世界》《中国环境报》《中国林业报》(即现在的《中国绿色时报》)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幵辟环境专栏,刊登环境信息。随着专业环境刊物的创办与环境专栏的开辟,我国第一批环境记者也踏上社会舞台,该时期有关环境新闻方面值得一提的事件还有1986年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的成立。然而,这一时期,我国的环境新闻与环境文学相混合,没有走独立化的道路,有关环境新闻的研究也少得可怜。

进入90年代,一大批栏目如《人与自然》《环保时刻》《绿色天地》(后改名为《绿色时空》)《环境聚焦》《家园》《绿色家园》《绿经济》《绿色报告》《我们共有一个地球》纷纷开通,我国环境新闻逐渐与环境文学来开了距离,突破只关注环境卫生、三废治理的界限,将视野扩大到了整个生态系统,媒体的环境观念更加理性,视野更加开阔,监督、引导力量更加强大,走上了独立化的道路。加之一些民间环保组织的成立,我过环境新闻发展迈上新台阶。与环境新闻的磅礴发展相适应,这一时期环境新闻的研究也不断增多,研究学科涉及到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展,涉及环境新闻的价值,如《新闻媒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李仁臣,1991);环境新闻的采写,如“借”境传神——新闻环境采写的思考(蔡守苏,1992);环境新闻报道与改革,如《关于环境新闻报道》(车英,1993)、《环境新闻改革浅谈》(黄裕侃,1993)。值得一提的是,该时期对环境新闻的关注还涉及到了环境新闻的舆论作用,如环境新闻舆论的造势作用(李景平,1999)。但令人遗憾的是,该时期的环境新闻还没有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探讨,也没有发现一本专门研究环境新闻的专著。

进入新世界以后,环境新闻的研究全面开花,如《当前我国媒体环境报道的框架研究》(袁长波,2011)、社会构建如《论环境新闻的社会构建》(徐敬森,2010)、报道的归责如《环境新闻中媒体舆论归责的形成、消退与再生》(王积龙,2011)、传播动力学如《环境新闻社会效应的传播动力学分析》(李莉,2013)、环境文化如《环境新闻报道中的环境文化》(刘力敏,2008)、经济功能如《环境新闻的经济视角》(程少华,2003)、政治倾向如《环境新闻政治倾向性分析》(肖美玲,2011)、学科理论建构如《绿媒体——中国环保传播研究》(王莉丽,2005)、社会功能如《增强环境新闻的社会功能》(戴金省,2012)、发展走势如《论21世纪环境新闻的走势》(李景平,2002)、相关宣传工作《论新时期的环境新闻宣传工作》(张慧君,20130)、人才培养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环境新闻报道人才培养分析》(杨斌成,2011)、伦理道德《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环境伦理对环境新闻的启示》(覃哲,2011)、负面作用如《环境新闻报道衍生的负效应问题研究》(陈静,2008)以及网络媒体的环境新闻传播如《网络媒体传播环境新闻的功能与创新》(李欣静,2008)等。这种情况促使我国环境新闻真正进入了发展和研究的黄金时期。

新世纪我国环境新闻研究的专著方面,不得不提两本重磅级别的书籍:王莉丽的《绿媒体——中国环保传播研究》以及王积龙的《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前者是中国第一本有关环保传播的学术著作。作者将环境新闻纳入环保传播的大框架,交代了我国环保传播从萌芽到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程,指出了我国环保传播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几大挑战,并就如何提高传媒的环保传播能力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后者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西方环境新闻的学术著作。它较全面地探究了西方环境新闻(主要是美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美国的环境新闻一步步融入主流媒体并广泛为大众所接纳和认可的过程。此外,随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环境新闻传播学课程,环境新闻学在我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我国的环境新闻起步较晚,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尽管近几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加,但对中国环境新闻在新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新态势的研究尚有待拓展;重实务,轻理论,整体研究缺乏理论支持,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环境新闻的研究较多地体现在自然环境方面,鲜有探讨社会环境的,而且在进行环境新闻报道时,也往往侧重于自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恶果等方面。其实,我们不该将环境新闻的环境集中在自然环境方面,也应该关注社会环境如政治环境、文明环境、消费环境、投资环境、服务环境、安全环境等方面,这是本文的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之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因为人不仅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也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而且相对来说更多地受到社会环境的羁绊,因此将环境新闻的环境从自然环境延伸至社会环境,将只注重报道生态破坏及其恶果扩大至既重视生态破坏的报道也重视生态的修复及自然、社会环境的营造的报道,无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各国极为重视发展生态经济和吸引投资的今天更具意义。

四、结语

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对于促进地方经记者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自1842年环境新闻在美国产生以来,环境新闻的研究就一直得以重视,各国研究成果颇丰,但仍然有不少缺陷。比如说,在西方,环境新闻的研究多阪于发达国家自身社会文化与传媒语境内的研究,缺乏全球视野以及对东方的关照,而且环境新闻的外延或内涵要么过于狭小、要么无所不包。在中国来说,环境新闻起步较晚,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尽管近几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加,但对中国环境新闻在新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新态势的研究尚有待拓展;重实务,轻理论,整体研究缺乏理论支持,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环境新闻的研究较多地体现在自然环境方面,鲜有探讨社会环境的,而且在进行环境新闻报道时,也往往侧重于自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恶果等方面。这些状况应该得以及时改善。

[1]Ann Ronald,ed,Reader of the purple sage:Essays on western writers and environmental Literature,Reno: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2003.

[2]Carson,Rachel,Silent spring,25th ed.Boston::Houghton MifflinCo,1987.

[3]王积龙.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

[5]Michael R.Lindell, Communicating Environmental Risk in Multiethnic Communiti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2004.

[6]Hedin,Magnusson,Environmental reporting.the shrill voices sometimes get more credencethan they deserve,the Quill,Agu.1970.

猜你喜欢
环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