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打造德育教育“共同体”

2015-03-18 12:42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中心小学叶秋梅刘晓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子女家庭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中心小学 叶秋梅 刘晓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现代教育实际上就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走大教育之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方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学校教育是“共同体”的中心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高度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特性,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一环。科技在发展,人才有竞争,关键要靠学校教育。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学校教育肩负着塑造人的完美人格和高尚精神世界的基本职责,它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学用相长,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要做到进一步扎实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从提高素质的角度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爱好的研究性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一系列适合学校实际情况,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多门类,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长;抓好德育工作,通过学习先进、自我评价、主题队会、社会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外,还应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开通“家校通”网络平台、建立学校网站、宣传社会知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聘请校外辅导员等有效手段,密切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协作,形成教育合力。

二、家庭教育是“共同体”的基础

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然而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分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时间少了,方法错了,就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

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是一门大学问。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由于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模仿的天性,在道德和品质上,就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行为很自然的会得到来自父母的评判,而这种评判大多数是父母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做出的,如果这种评判是一把刻度错误的尺子,那么他对美丑、是非、好坏的判别能力就受到了扭曲,他下次就会很自然的做错误的事了。所以在道德品质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讲究教育艺术性,采取明确的态度,宽严并济、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同时重视身教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产生积极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父母自己的人生,也正在造就孩子的人生,是一个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

三、社会教育是“共同体”的保障

社会教育的含义广泛,包括除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各种教育,对于全日制学校来说,开展社会教育,就是借助社会的各种有利因素及教育条件,让学生深入社会,从中接受前途理想、思想道德、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等教育,它可以改变学校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现象。

信息的高度社会化,使学生生活的环境再不是一片净土。青少年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生理早熟,又缺乏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家庭、学校两方面的教育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充分结合自身教育的优势、特点,发挥社会的有利优势及丰富的教育资源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学校之外的社会生活,更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倾向,更全面地展示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因此,社会教育更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获得成功的保障。所以,它又被称作“全时的教育”“全境的教育”。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经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越来越多地完成着协同作战的任务。不管青少年在校受到的是思想行为上的教育,还是在家庭社会受到的品质教育,虽然采取的形式方法不同,但本质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享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因此,学校、社会、家庭要紧密结合,相互依靠,协调发展,形成“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构建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教育“共同体”。 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猜你喜欢
共同体子女家庭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