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作登初中 罗伟辉
作登瑶族乡是我县唯一的一个民族乡,也是经济不太发达的民族乡,本地农民除了种地种甘蔗之外,有很大一部分选择打工,而且多是在异地,像广东、福建等地。我校有297名初中学生,在这些学生中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就有206 人,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就变成“留守学生”。
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引起了中国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初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农村初中学生在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
根据心理问题的性质,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性的心理问题。是在学生心理发展从不成熟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初中学生有些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听任何劝说,做事不顾后果。
第二,障碍性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特殊事件或经历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第三,学习压力严重,产生的心理问题。农村的小学阶段只学习语文和数学两科,到初中科目多了,理解努力差,这就使得学生精神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第四,厌学也是目前农村“留守学生”中体现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不良的性格品质,在小学升初中时大部分基础差,一到初中了科目多,对自己的信心有情绪。有些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不想在教室里呆着。
第五,同学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第六,与父母关系的问题。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与子女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第七,早恋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有了新发展。那就是有高中生群体,下移到初中生群体中,甚至小学五、六年级。特别是农村初中生,尤其严重。
农村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这样外出务工多,必然回家的次数就不多了,经调查,我校有86.7%的家长一年或一年以上才回来一次。这些家庭的学生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从生活期望上看,59.78%的留守学生希望“爸爸妈妈都在家”,24.3%则选择“跟着爸爸妈妈去城里读书”,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24.87%,这表明学生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多数留守学生表示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可见长期的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得亲子关系出现障碍,甚至出现“亲生后母现象”,这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创伤。
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应试教育过强,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得留守学生甚至连倾诉的渠道都没有,更加孤立。
一是依赖心理较强。留守学生多由祖辈抚养,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学生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有外,总觉得有愧于学生,因此经常给学生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学生过分溺爱,导致学生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二是越轨现象严重。农村留守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一些学生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小团体,沾染不良习气;还有的学生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
留守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可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关爱和引导缺位;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学生中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第一,学校应全面了解,各班级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第二,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由于留守学生长期和父母分离,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很渴望感情上的寄托。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会大大弥补他们感情上的缺失。
第三,多鼓励留守学生参加文体娱乐活动。通过文体娱乐活动,可以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
第四,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第五,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第六,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还要继续流向城市,如何让每个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都健健康康的,这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更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不要让这些留守学生因缺少了父母的爱,变成了厌学、迷上网络、逃课、上课无精神的心理、生理健康的严重障碍。让我们把爱的目光投向留守学生队伍,使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