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委员会(410005) 何超
汉寿县洲口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415918) 罗深喜
一季稻加再生稻栽培技术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410005) 何超
汉寿县洲口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415918) 罗深喜
一季稻加再生稻栽培模式是在一季中稻栽培的基础上,对一季稻收获后的稻桩进行水肥管理,使休眠芽萌发,从而重新长出稻株、抽穗。该种模式有如下优势:一是生产环节少。省去了再次播种和育秧的环节,生长期只需60天左右,可以避开寒露风。二是成本低,减少种、肥、水、药等生产资料投入。三是产量高,再生稻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50公斤。四是口感好。再生稻用药少,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有较好的米质。适宜在光、热、水等条件良好的地区的推广。
1.选择适宜品种选择再生能力较强、产量较高、米质优良、适宜生态范围较广的水稻品种,如湘南地区可选择超级稻品种准两优199,湘北地区可选择准两优608。
2.适时播种在3月25日~4月10日播种,保证一季中稻在8月15日前可以收获。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为移栽田1.25公斤、抛秧田1.5公斤,播种前用优拌或新丰保均匀拌种,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和提早分蘖,防治稻飞虱和黑条矮缩病。
3.合理密植移栽田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栽插规格为16.5厘米×30厘米或20厘米×23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证1.2万~1.4万蔸,每蔸插2~3根苗。移栽前3~5天施好送嫁药。
4.肥水管理每667平方米插秧前施用碳酸氢铵40公斤、磷肥20~25公斤作为基肥,插秧后施用(移栽后5~7天)尿素10~13公斤、钾肥7~8公斤作为分蘖肥,晒田复水后施用尿素2~3公斤、钾肥5公斤作为孕穗肥。
5.病虫防治对杂草较多的田块,于播前7~10天,在晴天田里无水时,用草甘膦除草。头季稻是再生稻高产的基础,必须加强病虫防治,重点加强对“三虫四病”的防治。插秧后15~20天开始第1次病虫防治,始穗期进行第2次防治,如果病虫发生较重,则视情况增加施药次数。头季稻收割后,应立即对稻茬用药,以杀灭基部病虫。
6.再生稻管理完熟即可收割,不宜提前更不可拖延。完熟期前收割,会降低一季稻产量,恶化再生芽的营养供给;过熟收割则推迟了再生稻齐穗期,增大了遭遇低温危害的风险。收割高度以保留倒2、倒3节再生芽为准,留桩高度在30~40厘米为宜。
一季中稻收割前7~10天,每667平方米用尿素10公斤作促芽肥,收割后3~4天施尿素5~10公斤作发苗肥,孕穗期前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2~3公斤、钾肥5公斤促进孕穗。一季中稻收割后立即结合田间病虫防治,喷施1次芸苔素内酯,促进再生苗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有条件的地方,在再生稻始穗期再喷施1次,穗层会更整齐。保持再生稻生产期间田间湿润或有浅水层,及时防治再生苗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