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青少年体育文化内涵及其建设

2015-03-18 07:47:24张慧斌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学校

□ 张慧斌(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因此,有必要研究青少年体育文化形成的社会与文化因素。

1 、青少年体育文化的内涵

人是文化的主体,任何文化实践创造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文化的发展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发展规律。人的自我完善欲求主导着人的各种文化追求,人创造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文化世界,这个文化世界反过来塑造了人。因此,依据人对某一文化形态所蕴涵含意义的认可与践行程度,大致可以反映出其真实的身份特征和价值取向。就目前我国社会文化生活景观而言,当代青少年文化虽然表现出日益的多样化,但这些文化形态在类型上基本都可以区分为两种主要的文化价值取向,即青少年流行文化和青少年亚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指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形式而广泛传播于青少年群体中的各种文化”。青少年体育文化可理解为由青少年群体所创造的,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即青少年的体育文化。

2 、我国青少年体育文化现状

2.1 、学校体育中青少年体育文化现状

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和时代的特点,同时又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体育肩负着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任,在某种程度上说,学校体育的何去何从决定着中国体育文化的兴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逐步走上了有序的发展道路,其教育指导思想一般可划分为整体主义体育观和人本主义体育观两大阶段。建国初至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整体主义体育观,特征是即以国家的意志为主,个体人的差异性消失在整体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形成了学校体育思想的多元化格局,如终身体育思想、身体全面发展思想、健康教育思想等。目前,学校体育文化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良的教育观念使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高,还没有形成崇尚运动的良好氛围,其中,“科学主义”、功利主义、传统文化、“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体育参与社会环境因素。

2.2 、青少年流行文化中青少年体育文化现状

青少年一直是体育运动参与中最充满活力的群体,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既是一种身体的经历也是一种社会经历。青少年流行的体育文化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现时的娱乐享受,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感官刺激和愉悦体验。对青少年体育文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时尚体育、电子竞技、体育明星、体育流行语和运动品消费等媒介。青少年参与最多的电子竞技有魔兽争霸、神话时代、反恐精英和雷神之锤等。目前人们对电子竞技虽然有了一定的认可,但是有不少人持观望甚至是抵制态度,持反对态度的主要是学生父母。

2.3 、青少年生活方式中青少年体育现状

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和生活制度,包括个人嗜好、认知方式和业余时间的行为活动等。青少年个人必须时间、学习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的比例分别为47.50%、31.18%、1.94%、20.76%,在看电视、上网中度过2个小时的时间。由此,他们每天体育锻炼就不足20min。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青少年有家庭和学校的管理约束,生活规律性强,生活方式较好。

3 、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

3.1 、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构建高品位的学校体育文化并形成一种体育文化价值观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根本之所在。因此,学校体育应真正承担起塑造青少年体育文化的强势文化,利用流行文化正确引导学生体育行为,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校体育走进流行文化,乃至社会,也有助于社会文化走进学校教育。

3.2 、加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引导

体育运动不仅是流行文化中积极的、健康的一种文化,也是青少年时尚追求的的一种文化。然而,青少年流行文化中的体育对青少年体育有积极影响也具有消极作用 。积极影响表现消解了传统体育文化、政治文化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地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突出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需要,有助于他们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满足及个人本位意识的增强。目前,将时尚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学校体育,多数学校持积极的态度,但在各校开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如何将良好的愿望变为现实的行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消极影响表现在过度注重娱乐含量,夸张趣味性,不良消费等,有些还包含了一些黄、毒、流等低级、庸俗化成分的宣传。

3.3 、重视家庭体育生活方式培养

体育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一种保持运动习惯的生活方式,以体育参与行为作为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体育生活方式的根本着眼点。家庭作为社会化机构和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社会化进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双亲的体育信念和情感影响子女体育参与,家庭经济直接影响体育投入及体育消费观,而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文化因素和社会氛围也会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由于,青少年参与体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快乐,最强预测因素是能力感和目标定向,因此,家长应当赋予体育活动比健身更优先的考虑。

青少年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内涵与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理性。然而在现实社会中,青少年体育文化的主流化过程遭遇到诸多障碍和困难,因为整个社会并没有现成的适合青少年体育文化迈向主流文化的转换机制。因此,在体育运动与社会化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予青少年人文关怀,使青少年体育文化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1]谷方.关于实践与文化的几个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5(2).

[2]吴烨宇.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的五个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3(2).

[3]夏建忠.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4]高亚萍.“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3(5).

[5]班建武.流行文化或亚文化——当代青少年文化属性辨析青少年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5).

[6]沈建华,张家喜.建国60年我国学校体育观的审视与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5).

[7]赵立.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的沿革和发展[J].体育科学,1998,18(5).

[8]张宁.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8.

[9]吴文峰.现代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娱乐主流意识[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

[10]蒋炳宪,但艳芳,刘勇.现代体育的“原典”价值与青少年生存智慧的哲学诉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2).

猜你喜欢
青少年体育学校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