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荣 闫斌(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广元 628017)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国际竞技体育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一定的竞争能力,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机遇,科学的规划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我国由于近代以来的特殊历史,竞技体育都将“为国争光”作为最基本的战略目标。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管理人员无不以这一目标作为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目标取向不仅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也为各项具体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我国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竞技体育的功能也更加多元化,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我们仍然将“为国争光”作为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必然导致竞技体育发展与时代发展要求相脱节。
我国当前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必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们仅仅将目标追求放在提高运动技术、为国争光方面,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就很容易依赖“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和“赶超发展”的指导思想,造成竞技体育的发展很难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内部不同项目之间、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既不利于竞技体育本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同时也没有遵循国家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国竞技体育为了保证“为国争光”目标的实现,在发展过程中一贯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高效率的“举国体制”战术措施来确保目标实现。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实践,已经在举国体制的运作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度成为他国仿效实施的 “法宝”。但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举国体制却因为自身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而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一面。同时在具体操作中,举国体制是采用政府管办一体的运作模式,极大地限制了政府的管理能力,也限制了社会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登上金牌榜首位,首次超越世界竞技体育第一强国美国。因此,我国竞技体育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了,今后竞技体育的战略目标应该发生一定的变化。至少应该从单纯地为国争光朝着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转变。同时,随着国家总体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可以不单单依靠竞技体育赛场的胜利来提升我们的国际地位了,可以将重点放在推动竞技体育自身整体发展方面。因此,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单纯追求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转向追求体育的多元价值功能转变。
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无论是在金牌数,还是奖牌总数方面都创造了新的历史,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美国、俄罗斯等竞技体育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实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我们的优势项目还过于偏少,基础大项上面的竞争力还很小。此外,一些集体项目也相对落后,未能取得好成绩,给我们流下了很多遗憾。因此,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目前在整体实力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提升,而不能够仅仅发展优势项目。
举国体制主要是由“一条龙”的训练体制、全运会赛制和国家队训练三者构成的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与我国竞技体育目标发展相适应的体制。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制胜的法宝,能够在短短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取得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举国体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举国体制毕竟还是沿用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它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举办奥运会使之进一步完善,而要完善就必须借助举办奥运会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改革。
依据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竞技体育应当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战略目标将从以往过分追求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实现追求为国争光能转向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包括发挥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是竞技体育在推动国家的总体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原则、以竞技体育职业化、产业化、商业化为依托,以服务国家总体发展为最高目标追求来规划后奥运时期的竞技体育多元战略目标。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当改变此前单纯的 “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思想,转而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全面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是在运动技术水平方面,要继续保持优势项目的优势地位,同时积极培育潜优势项目以及部分女子项目,力争潜优势项目早日转化为优势项目;大力发展弱势项目,提高竞争能力。二是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职业化程度,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三是积极组织申办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大项国际体育竞赛等大型国际赛事,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社会的声望和影响力。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后奥运时期的竞技体育改革必须依据国家社会总体改革要求,同时结合我国竞技体育自身改革实践,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动该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具体落实深化改革的规划,重点从行政管理体制、项目发展、竞赛管理、职业化等层面具体展开。
后奥运时期我们要继续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坚持实施举国体制。但是,由于举国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因此必须对举国体制进行坚持和完善。就是要改变举国体制的单一的目标取向、单一的管理模式、单一的投入方式和单一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和市场等多方面积极性,整合国家资源共同支撑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还要保证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获得,使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充分的基础、后劲和活力。
竞技体育是当代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依赖于其他类型体育活动的调与支持,并共同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发展的两个车轮,不协调时相互制约,而在协调时又相互促进,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将产生二者互动、双赢的局面。“竞技体育”对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群众体育重在普及,竞技体育重在提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领跑者。因此,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将会推动人类自身和社会健康发展,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各界对于竟技体育价值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社会有可能对竞技体育提供部分的必要支持,且这种支持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应在继续加大国家投人的同时,还应努力拓宽社会办竞技体育的层面和渠道。同时继续强化和完善竞技体育的竞争机制,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国家队组建形式,形成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布局任务的地方队、解放军队与国家队竞争的多强对抗的新格局,建立并完善无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和多强对抗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奥运战略真正落在实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渗透到包括体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巨大动力。现代的竞技体育已不再是靠经验和体能开发取胜,而是在多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增加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改进器材、设备,加强科学管理才能取胜。如今,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已经成为当代竞技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针对竞技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将体育体制改革引向深化,将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促进中国体育在21世纪发展的根本动力;
(2)北京2008年奥运会以后,我国更加重视高水平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世界大赛中竞技夺金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08年奥运会起到了加速推动我国竞技实力的作用;
(3)奥运会使得中国与国际体育活动交往日益频繁,我国与国外体育组织交往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交往的范围在扩大。在国际体育组织机构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举办重大国际性赛事数量在增多,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数量在增加。2008年奥运会提高了我国举办大型比赛能力,扩大了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人才保障体系,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竞技体育的训练中来。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推进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竞技体育的格局;
(2)加快建立和开发竞技体育人才市场步伐,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切实搞好体育人才流动的宏观控制和微观调节;加强国家各类专项运动员人才交流的科学管理,统一协调全国专项竞技体育人才合理流动,进一步扩大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领域;
(3)要全面实施奥运科技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对运动训练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体育科技工作,逐步形成跨学科、跨系统、跨行业的体育科技体系。构建中国竞技体育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各科研机构、体育院校作用、构建信息量大、准确性高、传递速度快的现代化竞技体育信息网络,为备战奥运会服务。加强科技成果向竞技体育实践领域的转化;
(4)加强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各级政府要将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为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内外环境。
[1]熊晓正,郑国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J].中国体育科学,2007,10.
[2]于晓光.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3]鲍明晓.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举国体制与战略抉择[C].2001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研讨论文集,2001.
[4]李宗浩,肖林鹏,姜达维.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报,2004.
[5]肖林鹏,赵云宏.第27届奥运会前8名国家竞技体育成功经验及失利教训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
[6]梁晓龙,鲍明晓,张林.举国体制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现状[J].体育科研,200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