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华义,孙 丽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基于职业能力构建的康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库华义,孙 丽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康复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第七条指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1]。康复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康复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临床康复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2]。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俞仲文等[3]明确提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单指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设计、实训安排、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合理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徐冬晨等[4]提出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快康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谭洁等[5]认为只有重视实践教学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实用复合型康复人才。周立峰等[6]也论证了构建以康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吴建设等[7]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结构体系。顾立平指出,通过调整教学目标、培养计划来构建目标体系;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孟欣征指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遵从系统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李阳认为,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和落实实践教学计划。
以上文献均从具体实施角度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多位作者均认为实践教学很重要,应将以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改为以实践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由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组成,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个实践项目。其特点是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逐步靠近培养目标的实践环节体系[8]。“三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与顾立平提出的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角度不谋而合。
以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角度结合“三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参考,我校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尝试,逐步构建了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康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介绍如下。
3.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紧跟专业发展前沿,贯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设计调查问卷,充分调研各级医院康复岗位的需求,掌握康复类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素。结果显示,从宏观角度归纳康复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素包括:基础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及个人能力)、应用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及社会能力)3个部分。
依据调研结果重新定位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在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9]。目标体系构建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与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及社会能力培养相融合。
贯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培养实用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为宗旨,明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职业能力要求,科学制订公共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将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梳理,即形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3.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为了突出能力培养,采用按能力划分的“分层一体化”安排实践教学内容[6]。具体来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公共基础→核心技术→康复专业综合思维训练→临床应用”4个阶段技能递进为原则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以课程为载体进行设置,规划后的实践课程即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利用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质;进而延伸至核心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康复医学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核心技术;随着学生职业态度的形成和康复技能的获得,以技术应用课程为落脚点,将核心技术选择性地应用于运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见疾病,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整体观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未进行能力分层设计,一般将康复治疗技术划分为若干知识单元,这种划分使学生较容易掌握技术原理和操作,但是毕业后在工作中面对临床患者错综复杂的症状时难以系统、深入地完成治疗工作。该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形成了正确、高效、协作的临床思维,并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10]。
[1]严明良,刘颖.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160-162.
[2]周利玲,舒向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61-62.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徐冬晨,何侃.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社区康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8-9.
[5]谭洁,张泓,曾序求,等.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79-80.
[6]周立峰,傅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72-73.
[7]吴建设,丁继安,石伟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65-67.
[8]刘仁坤.远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9]冯丹,何同林.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1-12.
[10]卢健.高职康复技术专业PBL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137-138.
G40-03
A
1671-1246(2015)08-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