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

2015-03-18 05:50:24黄雪汝李隐月
护理与康复 2015年6期
关键词:呼吸机医护人员心肌梗死

王 青,王 瑜,黄雪汝,李隐月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 57031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从导管室转运到监护室过程属于医院内患者转运。医院内患者转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有资料显示,院内转运可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正常高9.6%[2]。急诊PCI术后患者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及急救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都会给转运工作带来困难,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甚至造成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再损伤或死亡。为提高急诊PCI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2013年1月至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加强安全转运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 例,其 中男128 例、女22 例;年 龄32~86岁,平均年龄68岁;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闭塞8例,前降支闭塞48例,对角支闭塞6 例,回旋支闭塞39 例,右冠状动脉闭塞49例;术中出现急性左心衰5例,再灌注心律失常78例,其中室颤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40例;转运途中出现低血压25例,急性左心衰1例,心律失常27例,其中室颤1例、阵发性室速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1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转运途中无意外死亡发生。

2 安全转运措施

2.1 制定急诊PCI术后转运制度和转运流程 由本院从事心脏介入工作和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医疗、护理专家共同讨论,参照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和国内外危重症患者转运相关研究文献,结合疾病的特点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转运制度和流程。转运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决定接收科室及转运方式;转运前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做好床单位、监护设备、吸氧吸痰装置及急救用物的准备,以便患者到达后及时接受治疗和监护;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转运前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签名确认;根据病情备好抢救仪器、物品和药物,使用病床或平车转运患者,途中由受过培训的介入室医护人员陪同。

2.2 转运人员的安排与培训 由手术医生和手术护士共同负责急诊PCI术后患者的转运。手术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术中用药、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比较了解,便于在转运过程中观察病情并处理,同时能和监护室的医护人员直接交接患者的情况,有利于术后的观察和治疗。进入介入室工作前,医护人员接受急诊PCI患者转运知识培训及考核,主要培训内容为:急诊PCI的转运制度和转运流程,急诊PCI术后病情观察要点,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和观察要点,心肺复苏术、电复律、简易呼吸器应用等急救技能训练,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呼吸机、除颤仪、注射泵等抢救仪器的应用,急诊PCI术后患者交接班内容。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转运应急演练1次,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

2.3 选择正确的转运途径 急诊PCI术后的患者由于病情不稳定,转运路途的长短直接影响转运的安全,护士熟知途中的路程、所需时间,转运前联系好运送电梯和接收科室,以保证急诊PCI患者转运通道的畅通[3],缩短患者转运途中的时间。本院第一介入室在ICU 隔壁,离CCU 有一定距离,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PCI术后患者,安排转运至ICU 治疗,以避免转运路途过长而增加危险。对于转CCU 的患者,尽量避开狭小、转弯、上下坡通道,以免增加转运难度。

2.4 选择转运工具和配备抢救设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忌用力,转运时整床转运,减少过床次数,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转运途中常规准备吸氧设备、除颤仪、注射泵、简易呼吸器和急救包,急救包中备有注射器、输液器、砂轮、棉签、消毒液、止血带等注射用品和阿托品、多巴胺、可达龙等急救药物。

2.5 转运中病情观察及处理

2.5.1 心律失常 转运途中护士站在患者的头旁[4],密切观察意识、面色、呼吸、表情、监护仪器的数据等,倾听患者的主诉[5],根据监护数据和心电图准确判断心律失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状态。对于使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医护人员注意注射泵的运转情况,保证输入量的准确。本组27例患者转运途中出现心律失常,其中1例患者表现为室颤,经电击除颤及药物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6例患者表现为阵发性室速,经静脉缓慢注射可达龙75 mg后室速消失,8例患者频发性室性早搏,血压正常,无头晕和胸部不适情况,途中严密观察病情,未给予药物处理,12例患者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嘱患者咳嗽、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心率恢复正常;25例发生低血压患者,途中通过调整多巴胺的用量或静脉注射多巴胺5~10mg后血压恢复正常参考值。

2.5.2 心力衰竭 对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或已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为预防急性左心衰而术前安装IABP的患者,由专人负责IABP仪器转运和观察,转运前查看IABP导管固定情况,储电池的电量及氦气量,准确评估电池使用时间及途中的转运时间,确保途中机器的正常运行。对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转运前在介入室检查好转运呼吸机氧源的密闭情况和电源的稳定性,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好呼吸机的工作模式,监测用机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生命体征稳定后转运。本组1例患者转运途中出现气促,满头大汗,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考虑急性左心衰,立即停止转运,抬高床头,给予面罩吸氧8L/min,静脉注射吗啡3 mg、呋塞米40 mg。经处理后患者气促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达到90%,安全送达CCU;38例患者预先安装IABP,15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转运途中均未出现异常情况。

2.6 患者的转运交接 送达接收科室后,转运护士与接收科室护士进行患者情况交接,根据表格式转运交接单要求,详细交接患者诊断、血管闭塞部位、生命体征、病情、伤口情况、各种管道、使用导管、物品、药物等,重点交接术中和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护理观察要点,交接后双方签名并签注交接时间。

3 小 结

急诊PCI术后患者在转运过程有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和生命危险,尽可能缩短转运时间,医护人员应根据医院布局选择正确的转运途径和转运工具,转运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转运风险的告知,制定急诊PCI术后转运制度和转运流程,严格按流程转运,使每例PCI术后的患者转运时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减少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

[1]韩清萍.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内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9):2411-2412.

[2]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27.

[3]陈璐,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2):482-483.

[4]汪雅萍.2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4):156.

[5]谷荣,丁昌兰.ICU 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57-59.

猜你喜欢
呼吸机医护人员心肌梗死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