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资本配置活动,则更加关注K与L之间的技术系数问题。其中,增强资本配置绩效的目标可定位于:提高岗位工效和提高资金效益两个方面。措施则可以围绕着: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优化技术组织形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在当前压缩产能水平、优化产能结构的大背景下,国企需要强化资本的配置绩效。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资本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就从组织资源范畴下来理解资本构成,其可以包括: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资本配置活动,则更加关注K 与L之间的技术系数问题。为了便于本文的主题讨论,这里的K界定为生产设备、这里的L界定为劳动要素。从中不难理解,压缩产能水平和优化产能结构都需要从调节K与L的匹配度上下工夫,因此,这也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目前国企在实现以上两大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做着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重置工作。那么,随着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渐提高,如何动态建立合理的技术系数便成为增强资本配置绩效的关键问题。
一、增强资本配置绩效的目标定位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增强资本配置绩效的目标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高岗位工效
现代化生产模式下,单位工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人力与物力之间的匹配程度,而对于国企经济转型而言,则突出体现在通过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增长,使之更好的与高新技术装备相匹配,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当然,这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之上的。
(二)提高资金效益
资金对于国企而言仍是稀缺资源,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会计成本,也存在着机会成本。因此,提高资金效益便意味着需要以提升企业经济利润为载体,那就是实现“会计利润—机会成本”最大化。那么在会计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则只能通过降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来实现这一最大化目标了。
二、定位驱动下的管控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管控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在国企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唯有通过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顺势提高对物化资本的配置绩效。为此,在经济转型期国企需要重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并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对人才资源进行储备,同时还应在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上下工夫。针对部分员工面对高新装备的畏难情绪,可通过传帮带模式和技术大比武的方式来给予疏导。
(二)优化技术组织形态
国企担负着技术创新的重任,在经济转型期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重置,来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化目标。这就意味着,随着技改和装备的提升,大有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管理层应重视对企业技术组织形态进行调整,通过建立项目制管理办法和引入项目招投标机制,来促使企业内部人力与物力资源完成优化组合。
(三)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在资本循环公式下可知,企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经历着物资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产品销售阶段。从解决短板问题入手,需要重视资金在流通领域中的配置问题。为此,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对物资采购活动建立严格的资金预算制度,特备对于大型装备的采购应在专家组的充分论证下给予资金预算。针对资金回笼问题,国企应在严格合同执行的情形下寻求多元化途径给予解决。
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经济转型期不仅是国企的经营挑战期,也是国企的经营基于期,国企唯有在整体视域下来完成资本有效配置工作,才能在压缩产能水平和优化产能结构中获得先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从强化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来优化资本配置绩效,为此,笔者在下文中将进行工作展望。
三、工作展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国企管理层还需要强化目标管理,从而来统筹组织资源的配置。
(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管理模式
目前,企业大都执行了全面预算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实则满足了,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要求。具体而言,企业应根据内涵发展的战略规划,合理统筹资金使用目标。在此基础上,将总目标解构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子目标。从而遵循目标分解的路径,额定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资金总额,并在多元目标驱动下设计出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指标。这里仍然须考察各职能部的相对独立性要求,并在绩效考核指标的弹性调整上给予满足。
(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目标管理模式
关于这一方面的目标管理模式构建,侧重于目标协同管理。之所以这样,可归因于固定资产的专用性使然。为此,应在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现有资产存量的保值、增值目标。在实施这一目标管理时,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即那就是应强化对相关员工进行岗位管理,通过制度化管理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随着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渐提高,如何动态建立合理的技术系数便成为增强资本配置绩效的关键问题。为此,增强资本配置绩效的目标可定位于:提高岗位工效和提高资金效益两个方面。管控措施包括: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优化技术组织形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等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