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台剧镜头语言与影视剧镜头语言

2015-03-18 05:48王晓晖邹曼璐
电影评介 2015年13期
关键词:梅里舞台剧情景剧

王晓晖 邹曼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受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电视工作者,必须时刻以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并引导受众审美需求为己任,为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而不懈努力。笔者在电视编导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论和实践发现,现阶段的电视镜头语言越来越无法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所以,必须从源头上审视电视镜头语言,分析它的优势与局限性,为电视镜头语言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影视语言的缘由

影视节目的生产,既需要记者、编辑,也需要导演、导播。这几项工作关系密切,有分有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辑、导演和导播三者之间,既分工、又合作,互相配合,相辅相承。编辑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但在具体制作、传播的过程中,离不开导演和导播。自从电影诞生以来,它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阶段。后来,英国BBC 公司于1936 年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皇宫正式成立了电视台并开始定时播出节目。自此,电视节目产生了。早期的电视节目是从电影过渡而来的,所以,电影语言是电视语言的基础和源头。要探究电视语言的来由,就必需先回顾一下电影的起源。电影的最初源头,要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在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工厂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人们看到女工们穿着衣裙,软边帽上插着羽毛,三五成群,边说边笑地步入厂区的入口;火车站的月台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车的到来,列车从远处驰向月台……就这样,电影史上第一部作品——《工厂大门》诞生了。

在电影大师中,乔治·梅里埃可以说是舞台剧镜头语言的开山鼻祖。他第一次有系统地把绝大部分属于舞台剧的东西,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分幕分场等等,搬到电影里来。正因为他受戏剧美学的束缚太深,所以他的影片总是从一个视角拍摄,就跟观众坐在固定的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一样。梅里埃所运用的镜头语言正是为舞台所表现的,这舞台镜头语言的运用给人的现实感无人能够代替。但也正由于梅里埃过分强调现实感,只注重在摄影棚里通过舞台布景创造视觉幻象,局限了镜头运用对感官的影响,所以,他的艺术成就虽大,但却仅限于此了。在乔治·梅里埃之后的大卫·格里菲斯,则可以说是影视剧镜头语言运用的创始人了。他在1911年拍摄《隆台尔的报务员》时,首次尝试运用了交叉剪接和特写,以加强场面的紧张气氛。在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格里菲斯运用了许多前所未闻的技巧:用极远景来拍摄南北两军的大战场面,用相当近的特写来描绘某些动作;把摄影机装在一辆行驶的卡车上进行跟拍;运用当时已能运用的一切摄影技巧:圈入圈出、画托摄影、帘入帘出、分割银幕和三等分银幕等等;他富有独创地用圈入的手法来开始他的影片,打破了和舞台框相似的长方形银幕的单调感;在影片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再使用圈入和圈出来代替刻板的场景剪接;在影片的结尾处,镜头从原野上一所孤零零的房屋的远景,转成从窗户里看出的外界景色的中景,然后又出现各个主要人物的中近景镜头,最后镜头停留在室内物品的特写上。这种镜头转换的顺序从此成为数十年来信守不渝的经典式的表现手法。把格里菲斯和梅里埃的影片截图作比较时不难看出,无论是镜头的景别、镜头的内容涵盖,这两位电影大家的创作手法都大不相同。可以说格里菲斯在镜头景别的丰富性,镜头内容的多样性以及镜头衔接的技巧性上面比梅里埃更胜一筹。如果把两位大师的电影创作手法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做比喻的话,我觉得乔治·梅里埃的电影是话剧,而大卫·格里菲斯的电影是小说。

二、舞台剧与影视剧的镜头语言

在我国,舞台剧的镜头语言虽然能给人现实感和说服力,但运用比较死板,通常都是利用三机位,或者多机位拍摄,拍摄模式也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很少有突破和创新。近期,我国的舞台剧拍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情景剧在电视上越来越被观众欢迎和认可。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喜欢看戏剧、懂戏剧的人越来越少,但也不能忽略另一个原因,就是舞台剧的镜头语言运用实在不能满足现代受众视觉审美的需求。相比之下,虽然情景影视剧的镜头语言和舞台剧大致相同,同样能给人现实感和说服力,但在运用方面却比舞台剧灵活许多,或者可以说,情景剧的镜头语言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影视剧镜头语言运用的手法。所以,情景影视剧不但能够满足受众现实审美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视觉冲击的审美需求。现在,我国的情景影视剧可谓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如早期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现在的《老洋房的笑故事》以及广受争议的《武林外传》。以《我爱我家》来分析我国早期情景剧的镜头语言运用,机位较少,镜头运动比较呆板,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比较固定,而且遵循一定的模式。尽管这样,在当时的年代,受众的审美水平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高度,所以还是可以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而且,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剧,《我爱我家》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情景剧的先河,英达导演在当时可以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值得后人称颂的了。

以《武林外传》分析现阶段情景影视剧的镜头语言运用特点。与早期的情景影视剧相比,《武林外传》在镜头语言运用上更进一步,不但增加了多台机位,而且景别运用更加丰富;不但镜头运动变化多样,而且镜头衔接更加流畅自然。通过灯光、音效、多场景的相互配合,可以说,《武林外传》在我国现阶段的情景剧中,是最完美融合了影视剧镜头语言运用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舞台剧镜头语言运用的历史上,很少运用后期特效配合镜头效果,最常使用的是叠化;在情景剧镜头语言运用的历史上,虽然在后期特效中加入音乐音效,但在场景过渡上仍然大多使用叠化和硬切手法。而《武林外传》不但继承了前人的优点,更突破创新地使用了多姿多彩的切换手法,更加吸引受众的眼球。可以说《武林外传》使中国情景剧镜头语言运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三、影视剧拍摄手法与手段

电视剧《武林外传》剧照

现代影视剧的拍摄手法可以说一直延续并继承了大卫·格里菲斯的电影镜头语言运用手法,常用的有交叉剪接、特写、极远景、跟拍、圈入圈出、画托摄影、帘入帘出和分割等等。要说影视剧的拍摄手法与手段,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内影视剧之间的比较,所以,下面将进行国内影视剧与美国影视剧拍摄手法和手段的比较。在中国,拍摄影视剧大多模仿电影的拍摄手法,但是无法达到电影拍摄的水平,所以有的时候会让观众看起来觉得不伦不类。甚至包括央视一些大制作大成本的影视剧,他们只追求画面的感觉和质量,而忽略了对演员细腻情感表现的及时捕捉。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则是近几年中国为数不多的优秀影视剧之一。《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讲述的是剧中以五六十年代生人,在青春的岁月里经历的非常年代大变革时期作为背景,展现着青春不同的侧面,年代跨度很大,所以,导演在拍摄的时候非常讲究年代的感觉,例如:为了突出文革时期的年代感觉,拍摄时采用了画面低饱和度的拍摄手法,而为了掩盖当时生活单调的特点,则采用了摇臂与轨道的结合使镜头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让观众在收看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为了描写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气象,则采用了画面正常饱和度来体现年代与现在的接近,多机位多景别的切换来营造气氛并体现人物关系,更好捕捉人物的心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采用了电影胶片的拍摄手法,使画面像回忆一样精致,不愧为近几年中国优秀影视剧的代表之作。

在美国这个影视剧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影视剧的拍摄已经很贴近电影的拍摄了。例如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的《越狱》,它在很多拍摄手法上已经达到了电影拍摄的水平。在分析这部影视剧的拍摄手法及手段的时候,分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从画面给受众的视觉冲击上分析,《越狱》在拍摄时时常采用航拍手段,并多次使用交叉蒙太奇、并行蒙太奇等蒙太奇手段来造成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第二,从拍摄手法对故事情节的影响方面分析,《越狱》是一部以悬疑感和惊险镜头为主的影视剧,它采用了音效与画面完美结合的手法,突出情节的紧张刺激,并且经常运用独立的、不加解释的特写镜头来体现未来悬疑的故事发展走向。它没有爆炸性的场面和翻车镜头,没有英雄以一敌百,它的英雄是诞生在拍摄手法与手段对剧情的现实之中。《越狱》在剧作编创手法、导演艺术、摄像技巧上,完全是好莱坞拍电影手法翻版,于是,“用拍电影手法拍电视”,成为了近几年美国的潮流,更是世界娱乐业的新标杆。

结语

舞台剧镜头语言的优势正是影视剧镜头语言的缺点,而影视剧镜头语言的长处正可以弥补舞台剧镜头语言的不足。所以,舞台剧镜头语言和影视剧镜头语言最好的发展出路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尽管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想要把两者完美结合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梅里舞台剧情景剧
难忘的科学情景剧表演
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Chapter 7 The last letter第七章 最后一封信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既下山·梅里酒店
舞台剧
舞台剧
(情景剧)一江之水
用爱坚持创造奇迹——读《梅里山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