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易海军
摘要:本文经过统计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分析了其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及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最后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处理方法;预防
胎儿娩出后24h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PPH)。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产妇产后身体虚落,产后出血对其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对产妇心理也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其乳汁分泌,不能顺利进行母乳喂养。产后出血易导致产妇贫血、休克等,严重者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分析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非常重要[1]。
1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39例,年龄21~42岁,剖宫产31例,顺产8例。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21例);胎盘因素(12例);软产道损伤(5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1.1子宫收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常见因素有: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
1.2胎盘因素 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5min娩出,若30min后胎盘仍不排出,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关闭而导致产后出血。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感染损伤子宫内膜和原发性蜕膜发育不良等,导致胎盘粘连或植入引起产后出血。部分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于宫腔,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有时部分胎膜残留宫腔亦可引起出血。
1.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后未及时检查发现,导致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阴道收缩助产(如产钳助产、臀牵引术等)、巨大儿分娩、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而产力过强。
1.4凝血功能障碍 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均能发生产后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产科合并症,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切口及子宫血窦大量出血。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等产科并发症,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导致子宫大量出血[2]。
2 产后出血的诊断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丧失抢救时机。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和血肿易被忽视。失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重者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数,妊娠末期血容量(L)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重(kg)×7%×(1+40%),或非孕期体重(kg)×10%。
常用的估计失血量的方法有:称重法或容积法;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失血约400~500ml。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值得注意的是失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重症的情况包括:失血速度>150 ml/min;3 h内出血超过血容量的50%;24 h内出血超过全身血容量。
3 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产妇产后出血,需要尽快增加有效循环血量,迅速补充血容量,谨防由于失血过多而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产后出血的原因不同,自然采取的处理方法也不同[3]。
3.1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处理方法:迅速加强宫缩能有效止血,首先采用导尿排空膀胱,随后采取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结扎盆腔血管等。
3.2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处理方法:如发现有胎盘滞留时,应立即作阴道及宫腔检查,若胎盘已剥离则应立即取出胎盘。若为胎盘粘连,可行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如剥离胎盘困难疑有胎盘植入,切忌强行剥离,以手术切除子宫为宜。胎盘和胎膜残留可行钳刮术或刮宫术。
3.3软产道损伤引起产后出血处理方法: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尽快止血。
3.4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处理方法:首先应排除是否为以上三种原因引起出血,如果不是,尽快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按DIC处理[4]。
4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4.1产前预防措施 加强产前保健,产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孕妇应于分娩前转诊到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妊娠期的预防对于一些能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应该尽量避免,如:多孕、多产、高龄产妇、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对高危妊娠孕妇应定期检查,加强分娩监护,注意加强产妇的休息和营养补给。
4.2产程预防措施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注度冷丁,使产妇有休息机会。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5]。
4.3产后预防措施 产妇产后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h,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h内,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12h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鼓励产妇尽早哺乳,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产后出血对产妇身体、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极大,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尽量避免产后出血是很关键的。本文针对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希望对产后出血能更好的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广大女性造福[6]。
参考文献:
[1]刘爱敏.产后出血5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5).
[2]戴清.浅谈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急救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2).
[3]李翠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9(22).
[4]袁瑞芳.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22)
[5]程雪姣.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
[6]王剑,上官林丽.223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22).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