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以及对策。方法 采取多阶段调查抽样法,把2011年2月~2012年8月低于6岁的80例儿童作为E组;把2012年9月~2014年3月低于6岁的85例儿童作为F组,对比分析两组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效果,且构建调查报告,基于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 经调查分析发现年龄低于6岁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有乙型肝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百日咳等,E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为62.5%,F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为10.6%,F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明显比E组少,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儿童接种率均比较高,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县儿童在免疫接种上,其接种率相对比较高,但是依旧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生物制品的管理不够规范、对于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面以及免疫宣传力度较低等。预防以及控制儿童传染病最为有效、经济以及简便的方式为计划免疫的实行,加强儿童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可使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得到明显地下降。
关键词:对策;计划免疫;传染病;预防;儿童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预防医学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经调查研究发现,对儿童进行有程序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工作,不仅可提高儿童免疫水平,消灭和预防有关传染病,同时还可在传染病流行与暴发期间发挥出快速阻断感染和传播的作用[1,2]。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更为科学的计划免疫策略,下面笔者就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与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其资料主要来源于我县统计局。借助于多阶段抽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把2011年2月~2012年8月低于6岁的80例儿童作为E组,E组中有30例为男性,有50例为女性;把2012年9月~2014年3月低于6岁的85例儿童作为F组,其中有40例为女性,45例为男性。两组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该县常住人口,且户口不限,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本次研究活动且主动接受调查。E组与F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以及性别构成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3]。
1.2方法 ①监测:由医疗卫生单位各落实1名儿童传染病例监管人员,并落实送样人员、监测管理人员、检测人员以及采样人员,接着由县疾病预控中心进行各级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且于腹泻病例监测点构建相应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并收集各监测点传染情况和发病情况,同时填写好相应的病例报告表,定期汇总并逐级上报。此外,于病原学监测点构建发病状况信息报告、保存、标本收集以及检测系统。②调查:构建专门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调查小组,该小组成员由医院传染科以及儿科义务人院所构成,根据儿童保健学以及医学免疫学中的有关需求,结合儿童生活环境、生理、家庭和心理等实际情况制定调查表,所调查的内容有研究对象对于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认知程度、未实施免疫计划的相关原因、以往是否进行过计划免疫以及是否定期实施计划免疫等。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通过表1中数据的分析可知,E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明显比F组高,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调查问卷中,所有问卷均收回,E组80例儿童中,有74例儿童计划免疫预防中合格接种,其合格接种率是92.5%。F组85例儿童中,有80例儿童在计划免疫预防中合格接种,其合格接种率是94.1%,二者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3.1儿童没有接受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中规划免疫的原因 经调查研究分析,该县儿童没有接受规划疫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儿童监护人对于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缺乏正确且全面地认识,部分监护人员认为免疫疫苗接种对于儿童身体健康无较大影响;②在免疫预防工作的宣传上,其宣传力度较低,部分家长未及时获知关于免疫疫苗接种的地点和时间;③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承担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所需的费用。此外,在生物制品的管控上不够规范且合理,很多家长对于疫苗的安全性存在着疑虑。
3.2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相关对策 所谓计划免疫就是指基于科学监测传染病和分析人体免疫水平上,借助于有效且适合的生物制品来对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根据国家所规定的相关免疫程序,具有针对性且有计划地实施预防接种,从而提升人体免疫水平,以此消灭、预防以及控制传染病[4,5]。在本次研究中,常见传染病有百日咳、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脑炎以及乙型肝炎,其中麻疹为最多。基于上述内容,在今后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上,为进一步提升计划疫苗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对策:①加大计划免疫预防工作的宣传力度,获得居民信任、支持和配合。同时还应加大经费投入,尤其是预防保健方面所需的经费。②构建并完善计划免疫预防监督管理、疫苗流通以及预防接种等相关制度,强化生物制品方面的管控,采取责任制的方式来进行操作,以此提升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以及质量。③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计划免疫工作监控力度,加强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的管理。此外,若疫苗充足且经费允许,可采取免费接种的方式或者适时降低疫苗费用。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了多阶段调查抽样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8月低于6岁的80例儿童作为E组;将2012年9月~2014年3月低于6岁的85例儿童作为F组,从两组传染病发病率来看,E组明显要高于F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E组计划免疫工作中很多措施还未落到实处、免疫预防传染病意识比较薄弱以及经济方面的条件等,因为上述原因导致合格接种率并不高,对此,今后在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完善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相关方案和流程,加大宣教力度和财政投资力度,以此使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下降。
参考文献:
[1]吴映玫,谢满容,黄笑芳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5.
[2]陈跃燕.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39-2040.
[3]孙秀琴,李玉萍,张春凤等.免疫预防接种及接种前后的健康教育[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6):117-118.
[4]何志宏,汤仁红,李新民等.公主岭市社区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和计划免疫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2):197-197.
[5]洪玫仙,许淑月,洪少鸣等.医院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的现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1):197-198.
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