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媛媛 金小丽
摘要:目的 我科室对怀疑为菌血症的患者做了血培养,以便为临床大夫提供可靠诊断依据。方法 采用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 3D Select 半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西门子公司Walk 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结果 806份标本中检出110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3.15%,革兰氏阴性杆菌57株,占51.8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6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0株,分别占23.04%和9.1%;革兰氏阳性菌53株,占48.18%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15株和屎肠球菌7株,分别占13.64%和6.36%。值得关注的是分离的致病菌中有3株布鲁杆菌。结论 血培养分离出的细菌表现为多样化,有许多是由于污染了皮肤表面定植菌造成的假阳性,因此我院各科室要进一步加强血培养采集的规范操作培训。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定植菌
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人体的血液感染是细菌的易位感染,当人体局部感染向全身播散和出现全身感染时,可出现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等。近年来由于静脉输液留置器使用增多,在做细菌血培养抽取血液时,会有许多皮肤表面定植菌污染血培养,这就需要在分离细菌时要将所得细菌与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及皮肤表面定植菌相区分。所以,我院要求每个患者做双侧血培养,这样有利于致病菌与定植菌的区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806份血液培养标本。
1.2仪器与试剂 生物梅里埃Bact/Alert 3D Select半自动血培养仪及其血培养瓶;西门子Walk 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1.3菌株鉴定 当血培养仪报警有阳性标本时,将报警的血培养瓶拔出,摇匀后用无菌针管抽取血液分别接种于血/麦平板、沙保罗平板、巧克力平板上进行培养,同时湿片看初步形态和动力等,并做革兰氏染色,之后分离病原菌,做相应的细菌鉴定。
1.4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选用WHONET5.4软件。
2结果
细菌的检出与分布情况:从806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为110株,阳性率为13.65%,略低于Datta等[1]报道的16.9%,也略低于国内李敏红[2]报道的15.9%,见表1。
3讨论
由表1中的数据分析,我院2012~2013年血培养阳性率为13.65%,其中分离所得革兰氏阴性菌居多,占51.82%,但一般都为致病菌,污染菌较少;革兰氏阳性细菌占48.18%,一般定植菌居多。患者所做2份血培养共计四个血培养瓶,一般如果为致病菌,两侧的血培养瓶中分离的细菌较一致,而局部定植菌所致的假阳性,两侧的血培养瓶中分离的细菌不一致。
本研究分离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居多,与国内报道的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主要致病菌为CNS存在差异[3]。血培养病原菌在不同报警时间分布也不一致,大多致病菌在培养48 h之内血培养仪报警,但是布鲁菌一般在培养72~96 h,两侧需氧瓶报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血培养病原菌检出时间不同。据报道,含中和抗菌药物培养瓶阳性率明显高于标准瓶,也利于分离产自溶酶细菌和厌氧菌[4]。国内报道判断真假菌血症需综合病原菌报警时间和多瓶培养结果[5]。
综上所述,血流感染的控制:①需要临床医师及时发现血流感染症状,并正确采集血培养,降低污染率;②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上报培养阳性和药敏结果[6]。
参考文献:
[1]Datta S,Wattal C,Goel N,et al.A ten year analysis ofmulti-drug resistant blood 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Escherichia coli &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a tertiarycare hospital[J].Indian J Med Res,2012,135(6):907-912.
[2]李敏红.3960份血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8):55-56.
[3]陆国健.血培养分离344株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439-1441.
[4]Ntusi N,Aubin L,Oliver S,et al.Guideline for the optimal use of blood cultures[J].S Afr Med J,2010,100(12):839-843..
[5]赵旺盛,王珏,文怡,等.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0-12.
[6]王世瑜,刘晔华,张坚磊,等.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9-41.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