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龙等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神经鞘瘤的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临床上病理诊断为肢体的神经鞘瘤的8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收集其入院前在我院所行的辅助检查B超、CT和MRI及其诊断;并作比较研究。结果 B超和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05>3.84,P<0.05);CT和MRI和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χ2=0.24,均P>0.05)。结论 B超检查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可信度较CT和MRI低,且和病理诊断存在相对大的差异。
关键词:影像学;神经鞘瘤;病理检查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瘤,来源于神经鞘,多无痛生长,发病部位依次是颅神经、椎管、四肢和胸腹部。神经鞘瘤常有包膜,柔软有波动感,肿瘤有完整包膜者呈淡红、黄色或珍珠样灰白色,切面常有小囊肿,内可见血性液体[1]。极少数肿瘤为纤维性,故质地较硬。恶性神经鞘瘤称神经纤维肉瘤,多为基因突变,导致周围神经的多发性肿瘤样增生和神经鞘、神经纤维中的结缔组织增生。常有家族史。肢体躯干为其好发部位。临床上在初次怀疑时多做B超、CT和MRI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需要做病理检查[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做病理明确的82例四肢神经鞘瘤病例做研究,收集其确诊前所行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共有39例行B超检查,32例行CT检查,41例行MRI检查,年龄19~46岁;男23例,女20例;均发病与四肢,多见于手腕和膝旁部位。有12例均行有B超和CT,18例行有B超和MRI。
1.2方法 检查的操作和诊断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进行。
1.2.1 B超检查方法[3] 为浅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神经鞘瘤的依据为观察记录肿瘤最大径线、 形态、 有无包膜、 边界是否清晰、 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内部回声是否均匀、 有无钙化灶、 极低回声区和无回声区、 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0 级为无血流信号显示, 1级为少数点状血流信号, 2 级为较多的短线状及点状血流信号, 3级为丰富的树枝状及网状血流信号)。并分析其血流阻力指数。
1.2.2 CT检查方法[4] CT 扫描肿块是否囊变, 是否圆形或分叶状, 平扫呈厚壁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见壁及壁结节强化。低密度区无或轻度强化。内部密度混杂不均且有多个片状、 小点状低密度区,或者呈现肌间隙弥漫生长,蜜蜂窝状小结。
1.2.3 MRI检查方法[5] MRI扫描肿块大多信号不均, 内有多个点、 片状长T1、 T2 信号, 大多增强后略长T2信号明显强化, 更长T2 信号部分无强化。有囊变区的出现液平面, T1WI、 T2WI 液面上均为高信号、 下均为低信号,并且可见肿块内血液状物。
2 结果
表1为三种影像学方法检查结果和病理确诊结果数据表。
另外B超组诊断为恶性神经鞘瘤4例,确诊1例(25%);CT组7例,确诊有4例(57.1%);MRI组10例,确诊8例(80%)。
3 讨论
3.1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回顾性调查研究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有无差异,结果显示只有B超组和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05>3.84,P<0.05),即B超诊断不可靠;临床上大多数疾病明确诊断需要辅助检查,但辅助检查的选择也影响了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所以辅助检查也是至关重要,超声检查主要依据声阻抗差(Z△=Z1-Z2)[6],良性神经鞘瘤组织结构相对单一, 声波穿过时声阻抗小, 肿瘤与周围组织间声阻差则大,故良性神经鞘瘤边界清楚。恶性神经鞘瘤恰好相反,故边界不清,局限性在于边界的判断存在较大主观性,神经鞘瘤可多发和结节状串珠,深部软组织分支小神经发病也不易诊断,且精密度低于CT和MRI。本研究中CT和MRI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可信度较高。在诊断恶性神经鞘瘤中,B超组远低于其余两组,但MRI组最高,达到80%;这和检查设备的精密相关,但也指导临床对辅助检查的选择。
3.2神经鞘瘤来源于雪旺细胞,也称为神经瘤,多为良性,发展缓慢,也可恶变加快增大,神经鞘瘤可引起阵发性疼痛,感觉障碍发生则表明已经发生神经压迫,少有损害,受累神经干途径上触及圆形或椭圆形的实质性包块,质韧,包块表面光滑,良性肿瘤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在与神经干垂直的方向移动度大于纵向方向,Tinel征阳性。需要仔细鉴别[7]其良恶性和区别神经纤维瘤、软组织肉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恶性肿瘤常伴有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突出。多见于中青年,但不是非常常见。
3.3本次研究显示MRI诊断神经鞘瘤优于 CT和超声,恶性神经鞘瘤诊断10例中8例确诊符合初诊,诊断率有80%。MRI两个优势: 具有高比分辨率;多层面多向成像。非常清晰显示肿瘤外形、大小、 周围边界和内部液面水肿等特点;而且可以显示周围相邻血管神经是否被神经鞘瘤浸润压迫及显示肿瘤内部信号强弱, 恶性神经鞘瘤的MRI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靶征为神经肿瘤特征表现。所以在临床检查中,凭借医师经验和对症状体征的把握进行初步诊断后选择最合适的辅助检查的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傅诚强.神经纤维瘤病(编译)[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30(3):153-154.
[2]杨华,陈晓巍,高志强.Ⅰ型和Ⅱ型复合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7):544-545.
[3]刘菊先,彭玉兰,向波,等. 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 版),2008,39(5):865-867.
[4]丁小南, 袁建华, 王志平. 周围神经鞘瘤的 CT 和 MRI 表现[J].放射学实践, 2009,24(3):305-307.
[5]饶圣祥,曾蒙苏,王冬青,等. 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 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293-1296.
[6]Li Q, Gao C, J uzi JT , et al , Analysis of 82 cas es of ret roperit oneal schw an noma[J].ANZ J Surg, 2007,77 ( 4 ) : 237-240.
[7]许尚文,张雪林,曾建华,等. 不典型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 MRI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0):862-865.编辑/哈涛